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經過長年累月,節日俗難免會有所改變。 部分文化在保留傳統之餘,亦有加以創新,以迎合現代社會,此之謂創造性轉化。 中秋節雖是傳統節日,但亦要與時並進,迎合現今潮流。 傳統社會,人們所玩的花燈以紙紮插蠟蠋為主,今日因安全理由已大多改為塑膠製造。 舞火龍的習俗向來由全男班操控,今日提倡男女平等,部分社區的舞火龍儀式已可由女性參與。
      ls.chiculture.org.hk/tc/explore/013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傳統中秋節以售賣蓮蓉蛋黃豆沙五仁月餅為主但商家為了增加盈利及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不斷研發新口味例如冰皮雪糕朱古力乳酪和流心奶黃月餅等在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商家正不斷創新努力進行促銷活動加上鋪天蓋地式廣告宣傳令節慶商品化成為趨勢減少了年輕一輩對傳統節日的意義的感受。 創造性轉化. 經過長年累月,節日習俗難免會有所改變。 部分文化在保留傳統之餘,亦有加以創新,以迎合現代社會,此之謂創造性轉化。 中秋節雖是傳統節日,但亦要與時並進,迎合現今潮流。 傳統社會,人們所玩的花燈以紙紮插蠟蠋為主,今日因安全理由已大多改為塑膠製造。 舞火龍的習俗向來由全男班操控,今日提倡男女平等,部分社區的舞火龍儀式已可由女性參與。

  3. 2021年8月23日 · 香港中秋節5大習俗. 1.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2011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有兩處地方仍然可見一是銅鑼灣大坑另一是薄扶林村其中大坑更由農曆8月14日至16日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

    • Yahoo 旅遊
  4. 2019年9月14日 · 4、 中秋賞月 習俗的形成。 中秋節圓月本是自然現象,而賞月也是人們抬頭仰望便可做到的事情。 但這一習俗在史書中的記載 最先出現在統治階層和文人士大夫階層中 ,因為他們掌握著統治權,代表著社會文化的方向, 賞月開始成為了帶有文化內涵和閒情雅趣的文化活動 。 中秋賞月從出現之日起就被歷代繼承和傳揚,到了唐宋時期,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使得賞月活動開始在民間盛行,並在 唐朝初年被正式定名為中秋節 ,並成為了固定的傳統節日。 5、中秋節美食 月餅的出現 。 在今天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節的顯著標籤,而歷史上月餅的出現則有數種說法。 ①、 胡餅說 :有傳說月餅原名為胡餅,是張騫出使西域之時從西方帶回的,在唐代被楊貴妃命名為月餅。

  5. 中秋節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 習俗 ,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 賞月是各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賞月、翫月的記載見於 劉宋 [6] ,但似尚未形成固定的日期。 至唐宋時期,中秋賞月之風大盛。 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團聚,並且會 祭祖 ,感謝祖先庇佑。 也會吃特定的食品,不少都與月亮、團圓有關,這些食品同時也是祭月的 祭品 ,如 華人 ( 漢族 )都有吃 月餅 的習俗 [9] 此外,時令的水果和其他農作物如 楊桃 、 柚子 、 芋頭 、 栗子 、 菱角 、 梨子 、 柿子 等,在農耕社會中是農民秋季的收穫,也是中秋節的食品和祭品。 中國南方和越南還有提 燈籠 的習俗,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綵燈會。

  6. 2021年9月9日 · 綜合不同文獻有關祭月的紀錄中秋祭月的祭品通常有月餅野味糯米圓餅時令瓜果毛豆酒釀雞冠花等作為奉獻給月神享用的祭品在傳統中秋習俗中祭月拜月只能由女子主持。 在上海的一場祭月活動中,身穿漢服的大學生重現撒酒、拜月、射箭等祭月儀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秋祭月一般以家族為單位進行,由年長的女性長輩或當家主婦擔任主祭。 傳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此祭月時男子多數只會擔任贊禮、執事等崗位,協助儀式進行。 進行祭月前,參與者需沐浴更衣。 祭祀期間會進行多個儀式,包括向月亮行拜禮、焚香、向月亮讀祝等,誠心向月亮表達敬意。 祭月之後,當家主婦會切月餅分給家中各人,形成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 延伸閱讀: 千奇百趣的中國傳統月餅.

  7. 香港中秋節不能錯過的傳統習俗慶祝活動及美食. 內文由 TimeOut HK 提供.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月圓之時,便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月餅節」。 由於農曆和公曆計算方法不同,每年中秋節的日期都不相同,2024年的中秋節在9月17日。 中秋節有不少傳統習俗。 古時中國人會向月亮表達謝意並慶祝農作物豐收,也會賞月及祈求好運。 更重要的是,中秋節是人月兩團圓、家人聚首一堂的佳節。 來跟我們一起了解這個節日的起源、傳統習俗以及香港相關節慶活動。 中秋節的源起. 中秋節的起源故事眾說紛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后羿和嫦娥的傳說。 相傳古時天上同時出現10個太陽,導致民不聊生,后羿為了除害,一口氣射下9個太陽,並因而獲得長身不老仙丹以示獎賞。

  8. A. 月餅是中秋傳統食品(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秋節是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重視程度僅次於農曆新年。 人們會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當天與親人聚首一堂,一起吃月餅、賞月、玩花燈來慶祝中秋節。 可是有食物回收組織的調查指出,香港月餅過剩問題嚴重,在2018 年平均每個家庭食剩 2.9 個月餅,推算出香港人一年共食剩 290 萬個月餅,造成嚴重浪費 。 儘管中秋節吃月餅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全球化下,慶祝中秋節已成為一種世界文化。 人們在其他國家也能輕易買到月餅,品嚐到這種中國傳統的應節食品,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參與中國的節慶活動。 時事看通識. 惜食月餅減浪費.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了人月兩圓的深厚意義,份外受到重視。

  1. 相關搜尋

    中秋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