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目录. 臺灣. (重定向自 台灣 ) 臺灣 ( 俗字 寫作 台灣 ), 西方國家 亦稱 福爾摩沙 (葡萄牙語: Formosa ),是位於 東亞 、 太平洋 西北側的 島嶼 ,地處 琉球群島 與 菲律賓群島 之間,西隔 臺灣海峽 與 中国大陆 相望,海峽距離約130公里,周圍海域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 菲律賓海 )、 巴士海峽 、 南海 、臺灣海峽、 東海 。 面積約3.6萬 平方公里 ,在 當前全球各島嶼面積排名中位居第38(或39) ,島上約七成面積之地形為 山地 與 丘陵 , 平原 主要集中於 西部 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最高點3952公尺。

  2. 汉语拼音: Zhōnghuá Rénmín Gònghéguó 藏文: ཀ ང་ཧ ་མ ་དམངས་ས ་མཐ ན་ར ལ་ཁབ 壮文: Cunghvaz Yinzminz Gunghozgoz 维吾尔文: جۇڭخۇا خەلق جۇمھۇرىيىتى 满文: ᡩᡠᠯᡳᠮᠪᠠᡳ ᡠᡵᠰᡝ

  3. 臺北市通稱臺北是中華民國的首都 及直轄市位於台灣 北部的臺北盆地,是臺北都會區以及北台灣的中心城市,亦為臺灣在金融、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心,2020年臺北獲評選爲最高等級的Alpha級國際大都市。

  4. 金門縣 ( 閩南語 白話字 :Kim-mn̂g-koāiⁿ [1] , 莆仙語 興化平話字 :Ging-meóng-gā̤ⁿ)是 中華民國 福建省 的 縣 ,位於 廈門灣 九龍江 口 [2] [3] ,由 金門本島 、 烈嶼 、 大膽 、 二膽 等12個 島嶼 組成,並代管原 莆田縣 屬 烏坵 ;縣內轄有3 鎮 、3 鄉 ...

    • 簡介
    • 歷史
    • 流通貨幣
    • 紀念鈔票
    • 外號
    • 註釋
    • 外部連結

    紙幣(除了10元紙幣)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權並监管下的三家發钞銀行所發行,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渣打銀行(香港)和中國銀行(香港)。拾元鈔票原已經停止發行,但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政府於2002年委託金融管理局重新發行拾元鈔票,並於2007年以試驗性質改為塑胶鈔票。而硬幣则全部由香港政府發行。洋紫荊設計硬幣在1993年推出,逐步取代女皇頭像設計系列。 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挂钩的聯繫匯率制度。發钞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须在按7.80港元兑1美圓的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這樣一來,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圓就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為迎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自1993年1月1日起,「港圓」改為現行名稱「港元」...

    緣起

    由于當時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主要使用银币,但英国政府禁止货币出口,因此英国商人对华贸易主要通过中国人常用的西班牙银元(本洋)结算,无论中国大陆和香港境内并少有英镑流通,因此在开埠之初香港沿用了当时中国的货币制度,即大额交易使用白银,日常通用铜元。1842年3月29日,港督砵甸乍颁布命令,宣布中国的银两和其它外国贸易银元都可以在香港市面合法流通。1845年5月1日, 港府輔政司卜魯斯(英語:Bruce)发布公示,規定只有中國銀兩與墨西哥鷹洋、西班牙佛銀(查理銀元)、印度盧比為法定貨幣,並規定了銀元、盧比、銅錢的相互比值。 由于英国采用金本位制度,因此英国政府也希望在香港推行金本位,港府在1844年11月28日规定以英镑作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和政府的记账单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措施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实际上随着香港人口涌入和对外贸易激增,英镑和印度卢比在香港市面越发罕见,大多数交易仍是以银元结算,港府在1860年9.4万英镑岁入中只有0.16万是通过英镑缴纳,而港府内部日常开支仍在使用银元,财务记账上衍生出不少问题。 1857年,香港政府宣佈東藩滙理銀行發行之鈔票,可以用作繳付政府費用。後來...

    鑄幣和貨幣法定化

    港督夏喬士·羅便臣上任后,在1862年7月1日宣布币政改革,恢复银元的法定地位,财务司也在港督训令中第一次提出了“港元”的概念,将港元作为财政记账单位。由于当时墨西哥鷹洋在市场上时常有断供的情况,香港地方只有银两和铜钱流通,交易十分不便,罗便臣则希望推动发行港元取代鷹洋成为中国和香港新的通行货币。1862年英国殖民地部批准了罗便臣的货币改革计划,以鷹洋为基准重整香港银币市场,并允许其在香港设立铸币厂,在铸币厂建成前罗便臣还可以通过英国伦敦皇家铸币厂先行代为铸造。 1863年1月9日,港府规定只有鷹洋和伦敦发行的港元为合法货币,年内伦敦铸币厂出产了首批单银毫和一仙及一文铜币。1863年3月,随后港府通过《设立造幣廠条例》,訂明民众可以将手中的各种银币交给铸币厂换回港元,政府也以此统一货币种类。 1866年香港造幣廠落成直到1868年6月因虧蝕過鉅而關閉期間,合计铸造20万元港币,出貨與鷹洋無法競爭,发行并不顺利,也不为市场所接受。 到了1895年2月,香港總督府宣佈墨西哥銀元(鷹洋)、英鎊銀幣及香港銀幣為香港法定貨幣,並禁止其他貨幣流通,惟民間仍習慣使用西班牙銀元(佛洋)、中國或日...

    流通南粵

    宣統三年(1911年),港幣發行額約為3,158萬元,其中在香港本地流通的港幣只有1,020萬元左右,流入廣東的約為1,474萬元,幾乎占當年港幣發行額的一半,而當年廣東省官府與大清朝廷發鈔總額僅約1,200萬元。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初期,廣東境內銀行的紙幣信用由於政局動盪而極之低落,港幣仍然通行用於交易,去到1920年代尾,港幣重新取得在廣東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民國20年(1931年),香港發鈔額達約15,361萬元,其中約7,169萬流入廣東,比當年在香港流通額還多2,048萬元,為廣東第一通用貨幣。時廣東進口貿易幾乎完全以港幣結算;出口貿易貨物就有70%以港幣結算,英鎊和其他幣結算為21.4%,粵幣只占8.6%。在出口貨物中,僅爆竹、木材、土紙及一部分紗綢、蔬菜是按港幣價折合成毫洋。在除廣州以外的粤境其他口岸,如汕頭、三水等多按港幣行情以國幣及毫券支付。 民國20年(1931年)香港紙幣曾貶值12.5%,民國25年(1934年)又貶值28.5%,僅此兩次貶值,便使廣東損失將近2,990萬元。

    現時,港元以紙幣及硬幣的形式存在。香港的流通紙幣有$10、$20、$50、$100、$500及$1,000;流通的硬幣有$0.1、$0.2、$0.5、$1、$2、$5及$10。硬币曾一度停止發行14年,直到2012年才重新發行2元及5元硬幣。另外,兩間商業銀行曾推出$150紀念鈔票。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年报》,截至2015年底,所有流通銀行紙幣總值3,602億港元(包括150元紀念鈔票)。滙豐、中銀和渣打所發行的紙幣分別佔61.17%、28.3%和10.6%的流通金額。滙豐及渣打早在90年代停止發行10元紙幣,中銀則沒有發行過10元紙幣。 1. 2015年流通銀行紙幣 2002年,政府重新發行10元鈔票。政府發行紙幣及硬幣流通金額112億元(不包括套裝硬幣及紀念金幣),硬币...

    香港政府歷年來曾為某些特別事件發行紀念金幣或紀念鈔票,面值一般為一千港元。另外,中銀香港亦曾於2008年年面值二十港元的北京奧運會紀念鈔票及於2012年發行面值一百港元的中國銀行百年華誕紀念鈔票。2009年,渣打銀行為慶祝成立150周年,亦於10月1日發行一百萬張港幣150元鈔票。 同時,滙豐為慶祝成立150週年,亦於2015年發行港幣150元鈔票。

    香港的紙幣都有各自的外號俗稱,詳列如下: 硬幣通常稱作「大餅」。 港元數目本身也有俗稱,如一元是「文」(變調讀若「蚊」;香港過去的確有稱為一文的硬幣),十元是「草」或「條」,一百元是「一舊(水)」,一千元是「1K」(因英文詞頭Kilo代表千的意思,K則是Kilo的縮寫)、「撇」(一千元為一撇),一萬元是「一皮」、「一雞」或「一餅」,一百萬元是「一球」。 另有些行業(如買賣汽車的),一般帳目金額較大,會把「萬元」叫做「個」或「粒」,像「一萬元」會叫成「一個」,「三十五萬元」叫「卅五個」,「一百五十萬」叫「百五粒」之類。 另外,辰砂本是藥材中的硃砂其中一個別稱,但由於硃砂從藥用至價值上不是甚麼名貴藥材,故被香港人於上世紀,引申成為港元輔幣中,面值最小的幾種輔幣的代名詞,如以1990年代後為例,則...

    ^ 中英街、少数商铺和部分口岸商场接受港币。部分大型商场支持微信HK/支付宝HK,公共交通、部分商铺支持八达通APP云闪付,按实时汇率计价。小部分商铺为招揽生意接受港人港币1:1付款。更多地方受法律限制通常无法使用。
  5. 坐标 :22°38′0″N 120°16′0″E. /  22.615°N 120.2975°E  / 22.615; 120.2975. 高雄市 ,通稱 高雄 ( 臺灣話 : Ko-hiông ; 客家话 : Kô-hiùng ; 閩東語 : Gŏ̤-hṳ̀ng ; 馬卡道語 、 布農語 : Takau ; 排灣語 : Takaw ),是 中華民國 直轄市 與 臺灣 六都之一 ...

  6. Sông-hói. 上海市 ,简称 沪 ,别称 申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直轄市 ,中國的 经济 、 金融 、 贸易 、 航运 、 商業 、上游 製造 和 對外開放 中心 [2] [3] ,上海也是一座 港口城市 [4] ,是中國 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是 中國 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座 全球城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