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4日 · 單純的五十肩是痛在肩關節周圍如果疼痛超過手肘往下蔓延或合併手麻表示可能合併神經方面的問題不是五十肩。 「肩膀痛的原因很多,比如肩關節夾擠症候群、肌腱鈣化、滑液囊炎等,各有不同原因,需要醫師或治療師仔細檢查,針對問題改善。

  2. 2020年12月10日 · 在工作步調很快、壓力很大的職場,長時間坐著並緊盯著電腦螢幕,肩頸痠痛常常發作,有時候去復健做電療或拉脖子後痠痛稍微改善,但沒過多久又會再復發。 究竟如何才能根治,擺脫痠痛找回神清氣爽的生活? (責任編輯:戴相文) 文/張靜慧. 30歲左右的李小姐,一上班就肩頸痠痛、膏肓痛,去復健科診所檢查,骨頭並沒有問題,她開始依醫師的建議做電療、拉脖子(頸椎牽引),也參考網路上的影片調整辦公室椅子、電腦的高度。 她很認真接受復健,3個月過去了,治療卡用了一張又一張,痠痛稍改善,但並沒有完全好。 「復健真的有用嗎? 還要繼續下去嗎? 」她不禁疑惑。

  3. 2020年12月24日 · 輔大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公關委員會副主委黃琳玲指出,手術後可能因患處的疼痛與腫脹而減少活動量,多少造成體能及肌肉量下降。 假設手術會減少身體20分的體能與肌力,當原先身體狀態是60分時,術後就只剩40分;但若能在手術前就將身體強化到80分,手術後即使扣20分,還有60分,物理治療介入後較容易回到80分。 幫身體做好準備再動手術,復原更快. 一般術前運動建議的原則是:如果疼痛小於3分(總分為10分),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可以活動,但超出可忍受範圍就宜休息。 不過術前訓練的觀念在台灣並不普及,比如排1個月後開刀,這段時間民眾通常就只有等待。 「 預防勝於治療,把身體準備好再去接受手術,手術後復原較快,體能也不至於因為手術而大幅衰退 」黃琳玲解釋。

  4. 2019年9月27日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飲用 6-8 杯水(240ml/杯),也就是大約 1500-2000cc 的水,大多數人口渴也確實會找水來喝,有些不愛喝水的人則可能選擇以茶飲、咖啡等飲品來「補充水分」。 然而,根據《CNN》 報導 ,一項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St. Andrews University)的 研究 發現,「純水」並不是補水效果最高的飲品。 研究:牛奶的「補水效果」最好. 該研究發現,雖然一般的白開水或氣泡水,已經對於人體的有高速補水的效果,但帶有少許糖分、脂肪或蛋白質的飲料,其實能讓補水效果「持續更久」。 這類飲料影響補水效果的關鍵在於其「營養成分」。

  5. 2021年3月12日 · 份數 3∼ 4 人份. 烹煮時間:2 小時50 分鐘. 喝法飯前以純喝湯水為主飯中可與湯料共進. 魚湯開胃、益氣血,常喝可以補心養氣、補腎益肝、養顏美容,如果體虛或是睡眠不足而睏乏無力時,喝上一碗,可以提振精氣神。. 推薦給忙碌、運動量少的上班族 ...

  6. 2021年7月12日 · 物理治療師黃琳玲分享了7個簡單的伸展動作,只要花上10分鐘,就能將全身肌肉舒展開來,不再因為身體緊繃而難以放鬆。 (責任編輯:周彥均) 文/張靜慧. 不論疫情期間居家工作或平日在辦公室工作,久坐、用電腦和手機,維持同一姿勢太久,都容易造成肌肉僵硬、疲勞,間接引發痠痛,特別是肩頸、下背、臀部及腿部。 輔大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公關委員會副主委黃琳玲建議,每工作1、2個小時,就起身活動10~15分鐘,她並設計了下列伸展運動,站著、坐著就可以做,減輕久坐造成的不適。 她提醒,這些伸展動作只需做到有緊繃感即可,不需要做到覺得痛。 「重點是時間要夠,每個動作維持30秒~1分鐘(年長者可縮短至15~20秒),因為肌肉組織有黏彈性,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塑型的效果。 1.腹式呼吸.

  7. 2020年4月23日 · 因為疫情而待在家的時光,除了看書、追劇,不妨跟著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 小林弘幸 一起動手做一碗能增加抵抗力的「長壽味噌湯」,讓健康也超前部署起來!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日本自律神經研究權威‧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 小林弘幸. 多年以來,我一直投入自律神經與腸道的研究,也診治過為數眾多的患者。 最近,這些經驗讓我發現「其實,疾病或身體不適往往源自生活習慣」。 尤其飲食更是一大關鍵。 這個社會,充斥著各種標榜有益健康的食物。 但究竟該吃什麼,才有助預防疾病與身體不適呢? 味噌竟然有助長壽? 我在研究過程中,屢次驚訝於食材原來擁有這麼多的力量。 而且還從日本人最親近的一種食物身上,發現到令人驚訝的價值。 那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發酵食品——「味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