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9日 · 如何讓你在乎的他感受到「你懂他」?. 諮商心理師:透過同理心「2類型4層次」創造親密關係. 愛心理 2020-10-29.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出處:〈 同理心的力量:透過「兩類型 ...

    • 今天你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走神
    • 走神越多,創造力越好
    • 愛走神的人想的更遠
    • 你在走神的時候,正在解決問題
    • 發呆的絕妙好處

    在心理學中,走神、分心一系列有關概念等被定義為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心智游移是一種自我生成的、與刺激無關的精神活動,也就是說這種精神活動與當前的任務無關。研究表明,在我們清醒的時間裡,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心智游移。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我們的大腦確實無法總是專心致志。 研究者Jonathan Schooler曾讓被試花45分鐘的時間來進行閱讀,並在過程中測試他們走神的次數。結果發現被試平均走神次數達到了6.6次。 在我們的頭腦知道需要專心致志地參與研究的情況下,走神次數還如此之多,更別提當我們私下複習考試或閱讀一本書了。看到這,正在發呆的你是不是趕緊鬆了一口氣。

    心理學家發現,走神可能提高了我們的創造力。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Baird等人做了有關心智游移與創造力的研究。在研究中,被試被分成了三個組,所有被試都要完成兩次創造力測試。兩次測試之間間隔12分鐘,在這段時間里三個組執行不同任務來引發的不同程度的走神。 結果發現,在間隔時間之後,相對於第一次創造力測試來說,第二次測試創造力增長最高的被試來自走神程度最高的組。也就是說,大量產生的分神狀況可能就是提高創造力的原因。 Baird解釋說,在心智游移的過程中,大腦的執行和默認網絡(Executive and Default Networks)出現了相互作用。而在其他的認知過程中,這種相互作用較少。所以當思維漫遊的時候,很有可能是這兩個系統的碰撞促進了創意的「孵化」。 其次,心智游移的過程增強了無意識...

    相關研究表明,走神的時間越長,人們看問題的角度可能越長遠。 延遲折扣(Delay Discounting)這個概念被廣泛用於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代表了獎賞的價值隨時間大打折扣的程度。 如果讓人們在一個更小但立即能得到的獎賞和一個更大但需要花時間等待的獎賞之間做出選擇,延遲折扣更高的人會更偏向於前者。這意味著,人們願意犧牲長遠目標來獲得短期利益。 心理學家Jonathan Smallwood研究了走神與延遲折扣的關係。在這篇2013年的研究中,Smallwood引發被試產生不同程度的「任務無關思維」(可以被理解為走神程度)。再測量他們的延遲折扣程度,如現在馬上得到500塊錢還是一周後得到800塊錢。 結果發現,任務無關思維越多的被試選擇一周後的800塊錢的可能性越高。也就是說被試走神的時間越...

    另外,走神的內容反映的是人們當前最關注的事件,可能是未解決的、令他擔心的或者希望達成的事。很多時候白日夢的發生是無意識的,我們的大腦似乎總是先於意識去坐立不安和躍躍欲試,比如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關注點就從數學公式游移到糾結了許久的要不要買健身卡的問題。 人的意識層面容量非常有限,同時處理幾種信息就可能將認知資源佔用,而無意識的容量卻是很廣闊的,所以走神的適應性功能之一就是連接意識與無意識,驅動那些令人牽掛的事主動湧現在個體的腦海中,讓人們有意識地去解決他們,這就造成了人們的走神。 這麼看來,走神本質上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除了上述幾個走神帶給我們的好處,關於它的研究還表明走神也許能夠增強記憶力、保護自我等等。 下次如果你被逮到在開會的時候狂發呆,你就可以故作深沉的說,我正在思維漫遊尋找靈感(還是算了吧。 好的,如果你沒走神的話,恭喜你看到結尾了 總體來說,走神是我們大腦生成的具有適應意義的自然產物,走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促使我們理智地做決定,提醒我們解決當前困擾著我們的事。 但是當然了,有些時候我們還是得集中精神去學習和工作,我們只是希望大家在回過神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責怪自己並且跟防止走神較勁,儘管可以減少走神的發生,但無論如何該走的神還是一定會走的。 我們更希望那些漫遊的思維,能帶你探索廣袤無垠的宇宙,帶你碰撞出創意的火花,帶你感受思想遨遊的快樂。 微信公眾號:簡單心理(jiandanxin...

  2. 2019年10月24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10-24. 圖片來源: Unsplash 。 《VO》導讀: 根據心理學研究,感情中的兩人如何修復關係,正是影響他們是否會繼續走下去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瑞克.韓森則認為,即使是在一段相互支持的感情中,也需要兩人一起不斷修復,找到最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他推薦一種「修復關係」的練習,給在愛情中面對誤解與爭執的你們。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心理學家 瑞克.韓森、商業顧問 佛瑞斯特.韓森. 騎腳踏車的時候,我們很自然會一下傾斜到這一側,一下傾斜到那一側,而一路上我們必須不斷地進行修正,才能繼續前進。 無論是與朋友、同事、家人還是伴侶之間的關係維持,也是一樣的。

  3. 2018年8月8日 · #溝通,有時並不是那麼重要. 所謂「情緒覺察力」就是 你能不能察覺到伴侶的情緒變化,以及你有沒有能力應對這些情緒,讓對方知道你在乎他的感受 。 Susan Krauss 指出:現代人的「溝通」常常流於為自己的價值辯護或想說服對方。 即使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 但解決了問題不意味著解決了情緒 。 我們常常忘記在愛情中, 滿足情緒的需求遠比什麼都重要 。 「情緒覺察力」最開始是應用在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比方說孩子從公園裡的盪鞦韆上摔下來而開始嚎啕大哭,父母在一旁看到了這樣的情況,通常會有兩種反應: 第一,立刻跟孩子說:「不要哭,趕快站起來。 第二,跟孩子說:「從鞦韆上跌下來,是不是很痛,很可怕,所以才哭。

    • 不做任何判斷。不試圖解決問題。有時人們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建議。暫時放棄自己的意見,專注於對方的觀點和情感。這並不意味你需要同意對方說的一切,只是讓他們知道你關心他們的感受。
    • 耐心等待。不要害怕沉默。有時對方會跟你說「我跟男友處得不好,我感覺很糟,但不太確定如何說明。」這時她需要的是安心的陪伴和耐心等候。
    • 表明「你在仔細聽」運用 支持性的肢體語言,如眼神接觸、點頭等,明確表達你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這段談話上。疫情後,如何為自己找到新的「轉型關鍵」?關注 「CONNECT 2021 年度趨勢論壇」,獲取產業發展最新資訊。
    • 重申並解釋對方的話。進行同理心的聆聽沒有腳本可供演練,只能根據當下的情況和時刻做出回應。保持那種無自我判斷和尊重的精神,如果一時不知道怎麼回應,先重複並解釋對方的話。
  4. 2018年5月30日 · 簡單來說,就是你非常了解真實的自己。 自我意識( Self-Awareness)的概念最早在 1972 年由心理學家 Duval Shelley 和Wicklund Robert 提出,他們認為有良好自我意識的人,能夠: – 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和行事動機. – 精準闡述自己的人生觀和信念. – 掌握自己的情緒. #提升自我意識有什麼好處? 1. 更有機會成為領導者. 2. 擁有更美好的人際互動關係. 3. 掌握職場及人生未來的方向. 哈佛商業評論的專欄作家 Victor Lipman 認為, 領導階級的人士都有很好的自我意識。 他們了解自己的強項和不足,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和團隊,同時具備良好的自我表述與溝通能力。 自我意識越高,意味著邁向整體成功的機率越高,也能有更好的生活滿意度。

  5. 2018年4月13日 · 心理紓壓 經營愛情. 【原以為真愛就是要無條件付出心理學家想要愛情長久請別不求回報」 蔡芷庭 2018-04-13. 「毫無條件的愛是神話或者說是親密關係中的致命陷阱。 」這句話出自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人際關係顧問兼演說家 Rhoberta Shaler 。 迄今為止他幫助過無數在親密關係中受困的人,並得出這樣的結論。 人們常說愛一個人應該是接納他的全部,包含優點和缺點。 這句話也許只說對一半。 「人們誤用了*『Unconditional Love』(無條件的愛)一詞,我們在愛情中付出的一切當然都是有條件、有目的,我們渴望獲得對方的尊重、關懷和愛,如果對方一直無法給出相對的回應,那這段關係是不健康的。 無條件的愛為什麼危險? 最大的原因是,它會造成 「關係中的不對等」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