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三士道的建構中,彼此關係如何? 修習菩薩道之前,為何必須修習下士道、中士道的意樂? 為何要念惡道之苦、念死亡無常? 原因在於,若是認識不到輪回之苦,便會貪著于現世安樂,得快樂時且快樂。 所以,行者必須看透這些使人沉迷的假相,直面輪回本質。 只有對惡道痛苦和死亡無常確信無疑,才能生起迫切的出離心,進而引發真實無偽的菩提心。 可見,下士道、中士道的意樂,是引發菩提心不可或缺的方便。 具備下士道、中士道的基礎後,便可直入上士道並正修菩提心。 菩提心既是成佛的不共因,也是大乘的不共教法。 關於菩提心的發起和成就,《道次第》從辨明發心為入大乘之門、此心如何發起、發心後學行之法等三個方面作了闡述。 其中,關於菩提心的生起,又從依何因始能生起、此心發起之量、以規則受法等分別說明。

  2. 《攝抉擇分》中的皈依學處有兩個四聚。 卯一、初四聚. 第一四聚,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 第一個四聚中:親近善士,就是如同前文所說,善知識是一切功德的依處,觀察現見這一點後,真正去親近善知識。 這是第一個學處。 皈依佛之後,必須親近善士的理由如下: 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 因為皈依佛就是皈依開示正道的大師,而隨順皈依佛的正行即是親近開示正道的善知識,所以皈依佛後必須親近善士。 聽聞正法及如理作意者,隨其所應,謂當聽聞若佛所說、若佛弟子所說法教諸契經等,及若作意何種所緣能息煩惱,即應作意。

  3. 2021年3月12日 · 廣論消文331 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隨轉,四攝事應知。.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31 331頁4行-332頁1行. 第二,四攝成熟他相續分五:. ① 四攝自性; ② 立四之理由; ③ 四攝之作業;. ④ 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⑤ 略為解說。. 學習四攝法 ...

  4. 謂於自所應起醫想,於法起藥想,於聞法者起病人想,於如來所起善士想,於正法理起久住想,及於徒眾修習慈心。 《消文》 第一想,是說法者對自己生起醫師想。 第二想,是把佛法當作藥品來想。 佛所說的法,就是能治癒眾生身心病痛的良藥。 第三想,是把聞法者當作是病人來想。 第四想,是對佛生起是勝妙士夫想。 第五想,是正法的內涵,生起久住世間想。 另外,很重要的是,對弟子們修習慈悲心。 應斷恐他高勝嫉妒,推延懈怠,數數宣說所生疲厭,讚自功德舉他過失,於法慳吝,顧著財物謂衣食等。

  5. 事實上,我們出家人都是普通人,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只不過有願心,要過出家人的生活,不要結婚、不要有夫妻生活、不要有男女關係,這並不意味著有生理上的問題或心理上的障礙。. 因此,我給那位女居士的建議是:出家人不同於在家人,如果 ...

  6. 2021年1月17日 · 雖然戒律是有三類(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但此處所指的「能斷心」是就最主要的一類,是指「律儀戒」而論。. 1.就其具有的「等起心」而論,便是斷除十種不善的十種能斷的行持。. 2.若就其「自性」而論,便是斷除七種不善身三語四業自性的七種能 ...

  7. 2021年3月13日 · 今初﹞. 六度主要是為了調伏自己,雖然它的內涵也能夠包含四攝所要做的事情,但因為在行四攝的時候,純粹以利他為考量,因此方式是稍有不同。 要真正利他,自己沒有調伏而想調伏別人是無有是處,事實上,調伏別人也就是把你調伏自己的經驗用到別人身上,二者的差別在這個上頭。 分五部分:第一、四攝的自性,第二、為什麼要這四樣的理由,第三、四攝是做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功用,第四、要想攝受眷屬必須依這四種方法,第五、約略地解釋一下四攝的內涵。 首先把四攝的特質說一下。 【布施如前六度時說,愛語者謂於所化機開示諸度,利行者如所教義令所化機如實起行,或令正受,同事者謂教他所修自亦應修與他同學。 如《莊嚴經論》云:「施同示勸學,自亦隨順轉,是為愛樂語,利行及同事。 」】 布施在前面六度時已經說過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