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说符: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 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 故曰:慎尔言,将有知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說符: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 」列子曰:「願聞持後。. 」曰:「顧若影,則知之。. 」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 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 2. 打開字典.

  3. 說符. 作者: 列禦寇.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 ”列子曰:“願聞持後。 ”曰:“顧若影,則知之。 ”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 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 關尹謂子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 名也者,響也;身也者,影也。 故曰: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是故聖人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度在身,稽在人。 人愛我,我必愛之;人惡我,我必惡之。 湯武愛天下,故王;桀紂惡天下,故亡,此所稽也。 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 以是求利,不亦難乎?

    • 概觀
    • 基本信息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 第六部分
    • 第七部分

    《列子》全書,始以《天瑞》,終以《說符》,首尾呼應,自成一體。古時以所謂天降“符瑞”,附會與人事相應,叫做“符應”。“符”,有符信、符驗的含義。“說符”,即謂“道”與人事的相互應驗。全文通過三十餘則 寓言和說理,對“道”與“智”、“名”與“實”、“形”與“神”、“貴”與“賤”、“時機”與“變通”、“久利”與“暫得”、“持身”與“治國”等多對關係進行了各個角度的論述。

    世事無常,禍福相倚,因此列子認為,為人處世應當做到“持後而處先”,對於事物的存亡變幻,也應當透過其表面來“寡其所以然”。一方面要“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全身遠害,避免重演郄雍的悲劇;一方面也要擁有“授隙抵時,應事無方”的智慧,領會“先迕後合”的聖人之言,進而懂得各種看似無關的現象背後實際上存在著積來已久的緣由。然而世人多縱慾迷性,重利輕道,貪圖一時所蕕,不念長久之積,所以才會鬧出“宋人拾契”、“齊人攫金”那樣的笑話。唯有舍末明本,“歸同反一”,因名求實,得其髓而棄其粗,才能一睹天道與人事之間的絕妙天機。

    【作品名稱】《列子·說符篇》

    【創作年代】 戰國前期

    【作者姓名】 列子

    【作品體裁】 兵書

    原文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①,則可言持身矣。”列子曰:“願聞持後。”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②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

    注釋

    ①持後:保持謙退,不與人爭先。 ②枉:彎曲。

    譯文

    列子向壺丘子林學道。壺丘子林說:“你懂得保持謙讓,才談得上立身處地。”列子說:“願聽您說說保持謙讓的道理。”壺丘子林說:“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頭察看自己的身影:身體彎曲,影子就隨著彎曲;身體挺直,影子也隨著挺直。由此可見,影子或彎或直依賴於身體的動作,而由不得影子;處世的窘困或順利聽憑於外物的制約,而不在於個人的主觀意志,這就是保持謙讓才能使自己處身領先的道理。

    原文

    關尹謂子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名也者,響也;身①也者,影也。故曰: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是故聖人見出以知人,觀往以知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度②在身,稽在人。人愛我,我必愛之;人惡我,我必惡之。湯、武愛天下,故王;桀、紂惡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以是求利,不亦難乎?嘗觀之神農、有炎③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書,度諸法士④賢人之言,所以存亡廢興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注釋

    ①身:指報應。即行為所造成的與之對應的結果。 ②度:禮度、法度或度量標準。 ③神農:古代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有炎:炎帝。傳說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領。號烈山氏,一作厲山氏。一說,神農氏即為炎帝。 ④度(duó):推測,估量。法士:推崇法治的人士。

    譯文

    關尹對列子說:“發出的言辭美好,回音就美好;發出的言辭醜惡,回音就醜惡;身體修長,影子就修長;身體短小,影子就短小。個人的名聲,就等於回音;一生的報應,就等於身影。所以說:謹慎你的言辭,將有應和它的回聲;檢點你的行為,將有跟從它的影子。因此,聖人聽到一個人的言辭就知道別人對他的看法,觀察過去的行為便可預料將來的命運,這正是他們能夠先知先覺的道理。” “掌握行為的禮度在於自身,而考察它的客觀效果卻在於他人。別人敬愛我,我必定敬愛他;別人憎惡我,我必定憎惡他。成湯、周武因為愛惜天下百姓,所以君臨一國;夏桀、商紂因為厭惡天下百姓,所以身死國亡,這就是客觀檢驗的結果。客觀的檢驗和自身行為的禮度都已明確而又不遵守它,正如離家不通過門口,行走不順著道路一般。依靠這種違反常理的方法去謀求利益,不是很困難的嗎?我曾經考察了神農、炎帝的德行,檢核了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的書籍,思量了那些堅持法治和推崇德化之人的言論,發現存亡興廢不遵循這條規律的朝代,在歷史上是從來不長久的。”

    原文

    嚴恢①曰:“所為問②道者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紂唯重利而輕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語也!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強食靡角③,勝者為制,是禽獸也。為雞狗禽獸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矣。”

    注釋

    ①嚴恢:人名。 ②問:通“聞”。 ③強(qiǎnɡ)食靡角:為爭食而相互角斗。強,使用強力。靡,讀為摩。這裡的“靡角”,當指以角相摩,即角斗。

    譯文

    嚴恢說:“那些學道的人為的是想富有,現在我獲得金珠財寶也能富有,還要用什麼道呢?”列子回答:“夏桀、商紂只重財利而輕視道,所以滅亡了。幸好我還沒有對你說呢!作為一個人卻不懂道義,只知吃喝而已,不過是雞狗罷了!逞強爭食,相互角斗,勝者為王,這不過是禽獸罷了。乾出雞狗禽獸一般的行為,卻希望別人尊重自己,這是不可能辦到的。待到別人都不尊重自己的時候,災禍恥辱就臨身了。”

    原文

    列子學射中①矣,請②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聖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注釋

    ①中:指射箭已能射中箭靶。 ②請:告訴。

    譯文

    列子練習射箭已能射中靶心,便去告訴關尹子。關尹子說:“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嗎?”列子回答:“不知道。”關尹子說:“那你的箭術還不行。”列子便回家再作苦練。三年過後,又去告訴關尹子。關尹子問:“現在你知道射中的原因了嗎?”列子回答:“知道了。”關尹子說:“行啦!牢牢記住其中的道理不要違背它。不僅射箭,治理國家和修養身心也都是這樣。”因此聖人不局限於察看事物存亡成敗的表面現象,而要察看所以存亡成敗的內在原因。

    原文

    列子曰:“色①盛者驕,力盛者奮②,未可以語道也。故不班白語道③,失,而況行之乎?故自奮則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則孤而無輔矣。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故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④。”

    注釋

    ①色:指氣色、血氣。 ②奮:此處謂恃力強幹。 ③班白:即“斑白”。指老年頭髮花白。班,通“斑”。 ④自賢:自以為賢。意即恃仗一己的聰明和才能。

    譯文

    列子說:“氣血旺盛的人容易驕傲,體力充沛的人容易激憤,都不可能同他們論道。因此頭髮沒有花白的人談道,往往喪失道的本意,更何況去施行它呢?所以驕傲激憤的人,就不會有誰來勸告。而沒有人來相告,他就孤立無援了。賢明的人善於任用他人,所以自己雖然年老,但治事的能力並不衰退,智力雖已耗盡,但心神並不迷亂。因此,治理國家難就難在能否知人善任,而不在於倚仗個人的賢能。”

    原文

    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①者,三年而成。鋒殺莖柯②,毫芒繁澤③,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巧食④宋國。 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故聖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注釋

    ①楮(chǔ)葉:即構樹葉,似桑葉,多有澀毛。 ②鋒殺(shài)莖柯:謂楮葉上莖脈和葉柄的肥瘦得體,十分逼真。鋒殺,亦作“豐殺”,意即“增減”,引申為肥瘦、大小。 ③毫芒繁澤:謂楮葉上的細毛繁密而有光澤。 ④食:指俸祿。這裡有取得俸祿的意思。

    譯文

    宋國有人用玉來雕刻楮樹葉片,三年方才完成,獻給國君。葉脈和葉柄肥瘦得體,葉毛繁密而有光澤,即使摻在真的楮葉中也難以辨別。這個人便賴此雕刻技巧得到了宋國的俸祿。 列子聽說這件事,說:“假如天地生育萬物,要三年才長出一片葉子,那么有葉子的樹木就極少了。所以聖人依靠自然規律來施行教化,而不是依賴個人的智巧。”

    原文

    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鄭子陽①者,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②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③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④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過⑤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 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⑥,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注釋

    ①子陽:人名,鄭國之相。 ②無乃:豈非。 ③遺(wèi):贈送。 ④望:埋怨,責怪。拊心:拍打胸口,表示氣惱的樣子。 ⑤過:意為探望。《釋文》作“遇”,意為對待、款待。 ⑥其卒:後來,終於。

    譯文

    列子過著窮困的日子,面有飢色。有門客對鄭國國相子陽說:“列禦寇原是有道之士,居住在您的國家卻貧困不堪,恐怕您是不喜愛有才能的人吧?”子陽聽了,立即派官員給列子送去糧食。列子出來見使者,再三拜謝推辭不受。使者去後,列子走進內室,妻子怨恨他,捶著胸口說:“我聽說作為有道之士的妻子兒女都能過上舒適的生活。現在我們窮得面有飢色。國相以禮相待,給你送來糧食。你卻不接受,這不是我的命很苦嗎!” 列子笑著對她說:“國相併不是自己賞識我。現在他可以聽信別人的話而送我糧食,將來也可能聽信別人的話而加罪於我。這就是我不接受糧食的原因。”後來,鄭國的百姓果然發難而殺掉了子陽。

  4. 1. 打开字典. 说符: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 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列子曰:“愿闻持后。. ”曰:“顾若影,则知之。. ”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5. 列子/說符篇.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 」列子曰:「願聞持後。. 」曰:「顧若影,則知之。. 」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 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 此之謂持後而處先。.

  6. 列子/說符篇.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 」列子曰:「願聞持後。. 」曰:「顧若影,則知之。. 」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 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 此之謂持後而處先。.

  7. 作品簡介. 《說符》是《列子》一書里的第八篇。 《列子》一書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其思想與 道家 十分接近,後來被 道教 奉為經典。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 莊子 之外的又一位 道家 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 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 後漢 班固 《藝文志》“ 道家 ”部分錄有《列子》八卷。 《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 道家 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 列子,本名列禦寇,信奉道家的與世無爭思想,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 他一生安於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農耕之餘,醉心讀書著述,潛心撰文二十篇,約十萬多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