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日 · 電影中的醫學: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魔詭》預言的災難會成真嗎?. 已故的著名科學家霍金曾經在上世紀預言過,「人們因為經濟因素,研發出基改植物和動物,在未來,會有基因改造的『超級人類』誕生。. 」這個預言在短短的19年後就變成現實。. 本 ...

    • 嬰幼兒睡床
    • 電器
    • 物品收納
    • 消防設備
    嬰幼兒睡床的鋪面要堅實,不能塌軟,而床上不能放置會造成嬰兒窒息的鬆軟物件(如布偶或繩帶等)。
    嬰幼兒睡床有穩固的防跌落措施,若有柵欄,間隙應小於 6 公分。
    嬰幼兒睡覺床若有附屬配件,或自行加裝附件(如加裝在嬰兒車柵欄的玩具等)應穩固。
    有密閉空間的電器(如:洗衣機、烘乾機、冰箱等)要使幼童無法自行開啟,或放置位置遠離幼童。
    提供熱源的電器(如座立式檯燈、開飲機、熱水瓶、微波爐、烤箱、電熨斗、電熱器、捕蚊燈、脫水機等)及電風扇等,要放在幼童無法觸碰的地方或加裝防護罩等防護設施。
    電器用品放置平穩不易傾倒,電線隱藏在幼童無法碰觸或拉動之處。
    插座、電線及延長線或收現氣應在 110 公分以上的地方,或隱蔽在家具後方、使用安全防護等方式讓幼童無法碰觸。
    容易引起幼童窒息的危險物品如繩索、塑膠袋、尿布、錢幣、彈珠、鈕扣或其他直徑小於 3.17 公分的東西等,放在兒童無法輕易拿取的地方。
    會造成幼童割、刺傷的危險物品,像是維修工具、刀剪利器、玻璃物品、圖釘文具、零碎物件、飾品等,放在兒童無法輕易拿取的地方。
    會造成幼童誤食中毒或灼傷的有機溶劑、清潔劑、殺蟲劑、乾燥劑、鹼水、酒精、含酒精飲料、電池、溫度計、化妝品、藥品等,放在兒童無法輕易拿取的地方。
    會造成燒傷的物品如打火機、火柴、香燭等,放在兒童無法輕易拿取的地方。
    室內備有使用期限內的滅火器,需置於成人易取得,且幼童無法碰觸的地方。
    可以使用的手電筒。
    房間、廚房或客廳等裝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
  2. 2023年3月1日 · 6 大症狀須當心. 其中「兒童偏頭痛」就是種會反覆復發的頭痛,一次發作通常持續 2 到 48 小時。 也就是說,當孩子偏頭痛發作便會感到相當不舒服,導致他們不想上課,想請假在家休息。 偏頭痛有 6 大症狀,如果持續反覆出現,家長跟孩子都得注意。 症狀包括: 像脈搏搏動式的頭痛。 活動或運動會惡化頭痛。 幼兒常躁動不安或情緒起伏大。 對聲音異常敏感(聲音會加重疼痛,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休息)。 對光線敏感(亮光會加重疼痛,需要在黑暗的環境休息)。 可能沒有食欲、噁心、嚴重會嘔吐。 偏頭痛的發生率其實比民眾想像中來得高,蔡文心說明,學齡前的兒童的發生率為 3%、學齡兒童為 4 至 11%;國高中生發生率又更高,高達 8 至 15%。

  3. 2023年12月15日 · 判斷技巧與早療流程一次看. 日期:2023 年 12 月 15 日 作者: kierasun. 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特別是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童。. 這些孩子面臨著情緒上的挑戰,往往難以用言語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透過哭鬧表達 ...

  4. 2021年11月4日 · 1. 要 「理解發展」 艾瑞克森的「發展階段論」提到,人的一生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危機或任務有待解決。 孩子 1.5~3 歲已經不想完全依賴他人,希望自己有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此階段的任務如果解決,可以建立孩子的「獨立自主」,反之,孩子將會對自己「羞愧懷疑」,進而影響往後的人生。 在理解孩子的成長發展之後,我們就會明白,這一切只是必經的階段。 並且,所謂的「乖順」、「聽話」,都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因為理解,所以我們會修正期待,也有了更多包容。 當孩子唱反調的時候,雖然難免偶爾覺得煩躁、氣惱,但更多時候,為了建立孩子的「獨立自主」,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更加幽默從容以對,可以給予多點彈性與自主空間。 2. 要「打破慣性」

  5. 2022年11月17日 · 1. 允許孩子能有負面情緒,別把孩子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 擁有美國心理諮商碩士的陳其正,經營「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多年,他認為,當孩子「玻璃心碎」的當下,父母首先要允許孩子能有負面情緒。 比方說,原本跟孩子說好今天要去動物園玩,但因故臨時改成去兒童新樂園,孩子崩潰了,這時有不少父母急著想讓孩子冷靜下來,可能會說:「這又沒什麼,有什麼好生氣的? 」、「兒童新樂園也很好玩啊! 」等等。 萬一不見效,父母還可能說出:「帶你去兒童新樂園還不好嗎? 」、「你再不高興,我們乾脆別去了。 」之類的話。 醜爸直言,大人為了安撫孩子,急著說些什麼,結果反而更刺激孩子,讓事情愈滾愈大,其實,此時大人就接納孩子的情緒就好。

  6. 2024年3月11日 · 當小寶寶發燒,新手父母總會緊張,因為寶寶抵抗力較弱,一旦受到病毒或病菌感染,常以發燒症狀來表現。 至於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發燒幾度與哪些情況應該立即送醫? 哪些情況可以繼續觀察? 掌握這些就醫警訊,父母不再驚慌失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