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李經理成功的秘訣,就是時時反求諸己,不斷檢討自己的失誤。老王時時不忘反求諸己,自我檢討,難怪做人處事絕少有所缺失。如果工作上出了問題,則應該反求諸己,而非只是一味地責怪別人。
《成語典》中漢字“反求諸己”注音為ㄈㄢˇ ㄑ|ㄡˊ ㄓㄨ ㄐ|ˇ,拼音為fǎn qiú zhū jǐ,意思是反過來自我省察。 指從自己本身找出原因,自我反省。
成語: 反求諸己 [修訂本參考資料],注音: ㄈㄢˇ ㄑㄧㄡˊ ㄓㄨ ㄐㄧˇ,釋義: 反過來要求自己。《孟子.離婁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 概览
- 成语出处
- 成语故事
- 成语寓意
- 成语运用
[fǎn qiú zhū jǐ]
汉语成语
反求诸己(拼音:fǎn qiú zhū jǐ)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反求诸己”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含褒义。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在岸边设置河堤以治理水患,但是洪水灾祸并未平息。接着,大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大禹使用“疏通”的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疏通了九河。经过了十三年的治理,大禹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百姓的生活才恢复了平静。帝舜把天子位禅让给大禹,舜在南巡中逝世后,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为夏。
一天,叛变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大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去抵抗。两方大军在甘这个地方打了起来,伯启的部队被打败了。跟在伯启身边的将领们很不服气,要求伯启整顿军队给予还击。伯启摆摆手拒绝抵抗。将领们都觉得奇怪,伯启说:“有扈氏扰乱老百姓的生活,我才奉命来围剿他。我的人并不比他少,我的地盘也并不比他小,我率领的部队是最精良的,却被他打败了,这是有原因的。”伯启顿了顿,又说:“因为我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我没有以身作则带领属下,管教部属的方法也不如他。所以,如果我要让老百姓恢复安居乐业的生活,我必须纠正自己的错误。”
在道德修养上,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上行下效的思想,把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上行下效,反省自己,严已宽人。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绝大多数都需要有“反求诸已”的态度才能处理好。人们要设身处地来为他人考虑,使自己所加于他人的,都能为他们所接受,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反求諸己 fǎnqiúzhūjǐ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b. else] 求:尋求。諸:“之於”的合音。反省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而不責怪別人 發而不中,則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禮記》
李經理成功的秘訣,就是時時反求諸己,不斷檢討自己的失誤。 老王時時不忘反求諸己,自我檢討,難怪做人處事絕少有所缺失。 如果工作上出了問題,則應該反求諸己,而非只是一味地責怪別人。
這裡主要在說明君子和小人的差別所在,後來從這裡的語意衍生出「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是指從自己本身尋找原因,追究責任,做好自我反省及檢討改進的功夫。. 在《禮記.射義》中有提到關於射箭的禮儀:射箭的時候,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姿勢,一切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