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15日 · 愛華學校共有三代校舍,最初是在上世紀20年代,廣東梅縣印尼華僑楊雁友在古洞村興建仁華廬大宅,再把大廳闢為教室,提供半私塾形式的教學,是首代愛華學校。 後來學生人數漸多,楊氏家族遂與政府商討,1960年,政府終於撥地建成第二代愛華公立學校,選址毗鄰粉嶺公路的歐意花園旁。 至1985年,由於政府建設新界環迴公路的範圍涵蓋了愛華學校,遂賠償了另一塊位於古洞村內的土地,於是第三代校舍又搬回古洞村內。 仁華廬是愛華學校的前身,距離愛華現址僅5分鐘路程,在上世紀20年代以半私塾形式運作。 留住昔日好時光. 愛華學校全盛時曾有800多位學生,但姚榮來指,自2000年起每年均有收生不足的危機,老師要四出找學生入讀。

  2. 2020年5月23日 · 學校在 1960 年落成,它的名字本為古洞公立學校,但村民為紀念仁華廬當年辦學的歷史便加上「愛華」二字,成為了今天的「古洞公立愛華學校」。 現時我們經過古洞見到的已是第三代校舍。

  3. 已被殺校的 古洞公立愛華學校. 仁華廬為祖籍梅縣、經商致富、經常往返印尼及香港的印尼華僑楊雁友於1933年所建之書塾。 楊氏本欲回梅縣建屋,豈料未能購地,遂至古洞建仁華廬。 [2][3] 楊雁友當時「目睹本村適齡學童就學無門,逸居無教」,故他在建仁華廬初期已打算將仁華廬用作教學用途。 其後,他把仁華廬的大廳闢為教室。 1938年,仁華廬正式收生。 仁華廬採取半私塾形式,跟傳統私塾不相同。 而附近的貧困學生因仁華廬的學費便宜終得以接受教育。 [3] 約於1945年,仁華廬成為私塾「愛華學校」的校舍,為 古洞村 村民提供免費教育 [2]。 其後,因附近的 信義學校 停校,加上學生人數漸增,仁華廬的運作開始變得艱難 [4]。

  4. 相信對古洞略有認識的人對愛華學校都不會感到陌生,但你又知道他的前身是什麼嗎? 其實愛華學校已經是第三代校舍,最早期的校舍要追溯到於1933年建成的仁華廬大宅。 當時,祖籍廣東梅縣的印尼華僑楊雁有先生本想回梅縣興建房屋,豈料未能購地,於是便到古洞興建仁華廬。 根據《古洞公立愛華學校沿革》記載,楊先生「目睹本村適齡學童就學無門,逸居無教」。 由此可見,楊先生早在建宅初期已打算將其用作教學用途。 其後,他把大廳闢為教室。 仁華廬舊址位於愛華現址的附近,走路大約五分鐘就可到達。 大門左右兩側刻有對聯「仁端統四,華祝多三」。 上聯是指孟子四端之說所提倡的「仁義禮智」,而「仁」更是四端之首,亦引伸為做官的條件:只有端正、仁義的人才能統一四海。

  5. 2016年11月14日 · 古洞公立愛華學校於2006年停辦,殺校前一年方完成翻新,包括校園內的籃球場。 北區體育會開辦訓練班,均需預訂康文署的場地;2010年,它亦曾計劃申請愛華學校的校舍作作新會址,以便開班。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6年11月21日 · 近日,《香港01》報導古洞公立愛華學校荒廢多年只靠村民自發修葺。 在殺校前花上百萬公帑翻新的簇新校舍,現已殘損,可謂白白浪費寶貴資源。

  8. 2020年5月21日 · 相信對古洞略有認識的人對愛華學校都不會感到陌生,但你又知道他的前身是什麼嗎?. 其實愛華學校已經是第三代校舍,最早期的校舍要追溯到於1933年建成的仁華廬大宅。. 當時,祖籍廣東梅縣的印尼華僑楊雁有先生本想回梅縣興建房屋,豈料未能購地 ...

  1. 相關搜尋

    坪洋公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