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比起男性,女性平均会需要更长时间来到达高潮,对女性而言,“缓慢的性”(slow sex)带来的快乐更多。 什么?这位先生你说你等不起?!一段关系中付出是相互的,伴侣为我我为伴侣。

    • 概览
    • 定义
    • 包含范围
    • 性别观念
    •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 全面性教育中相关的教学内容
    • 全面性教育中与多元性别相关的常见疑问
    •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的教育
    • 重要事件

    多样的性别

    多元性别(Gender and Sexual Diversity),或称性别多元。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发布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多元”一词被解释为“多样的,不单一的” ,因而“多元性别”指的是“多样的性别”。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发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中指出,“多元性别”的包含范围有: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倾向 。

    随着社会的发展,衍生出多种性别观念,本词条主要介绍了“性别矩阵”与“性别光谱”两种性别观念 。

    我国的法律与政策中,虽未明确提及多元性别的概念,但有多个条款提到不同性别应享有同等权利、禁止基于性别的歧视。多元性别作为性与性别常见概念之一,在教育中往往会从自我保护、提高性别意识等角度进行阐述。我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强调加强安全意识和性别意识的教育,但尚未明确多元性别的内容。

    中国台湾地区于2004年颁布的《性别平等教育法》首次将“多元性别”概念融入性别教育中 。联合国2018年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也同样有关于“多元性别”的教育内容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这对推进性别平等及多元性别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

    多元性别指“多样的性别 ”。其包含范围主要为: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和性倾向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性别”一词的释义为:雌雄两性的区别,通常指男女两性的区别,即只涵盖被指派性别 。然而,“性别”一词还包含着许多与之相关的概念,例如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除此之外,“性倾向”也和“性别”一起被纳入“多元性别”的讨论范畴。人们对于这几个概念的自我认同,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完全不同或由多种性别/性倾向合成 。

    生理性别

    生理性别指将人划分为不同性别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征(包括遗传、内分泌和解剖学)。在男女二元的性别观念中,生理性别被严格分为男和女,但除了男性和女性以外,同时还存在着出生时的性特征(包括生殖器官、性腺和染色体构成)不符合男性或女性身体的典型二元特征的人,也就是间性人(intersex) 。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指男女有关的社会属性和机遇,以及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些属性、机遇和关系是社会建构的,并通过社会化过程而习得。“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均为理解社会性别的维度 。 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又称社会性别认同,指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社会性别的感受和体验,可能与出生时被指派的生理性别相一致或不一致。根据不同的性别认同,一些人可以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改变身体的外貌或功能(通过药物、手术或其他手段) 。 例如,一部分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和出生时的被指派性别不同,但ta们的认同不只局限在男性或女性,还存在流动性别、性别酷儿或没有性别的认同 。生理性别上具备“间性”特征的间性人,在社会性别的认同上也可以不仅仅由男性或女性构成 。 性别表达 性别表达是指一个人通过行为、举止、外观等来表达性别的方式 。性别表达可以是男性化、女性化或中性化的任意组合。很多人的性别表达与社会对其性别的期待相一致,但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预期的人,比如“女性化”的男性或“男性化”的女性,常常会受到人身、心理和性的暴力以及欺凌 。 例如异装者,虽然通常装扮与其所处文化中另一性别特征的相符合,但并不等于ta们是同性恋和跨性别者 。

    性倾向

    性倾向指每个人对另一个体具有深度情感和性吸引,以及与之建立亲密关系和性关系的能力。这个吸引的对象可以是与自己不同性别(异性恋)、相同性别(同性恋)、不仅限于一个性别(双性恋或泛性恋)或只存在浪漫情感而不存在性吸引(无性恋)的人 。

    性别矩阵

    “性别矩阵”又称“异性恋矩阵(Heterosexual Matrix)”,是美国社会学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著作《性别麻烦》(Gender Trouble)中提到的一种二元性别(男性-女性)观念。其概念是,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天生对立且互补的,二者被认为只有通过异性亲密关系,才能达到互补 。 巴特勒提出,“异性恋矩阵”简单地将性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并赋予了两性特定的性别规范(Gender Norms),预设了“异性恋”为常规。在这样一个矩阵里,生理女性被期待做一些符合“女性气质”的事,而生理男性则被期待拥有“男性气质”,因此就产生了“女性(生理)=阴柔,男性(生理)=阳刚”的性别刻板印象 。

    性别光谱

    除了传统的二元性别观念之外,“性别光谱(Gender Spectrum)”提供了一种与“异性恋矩阵”相反的理解。在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家罗达·乌格主张用“社会性别”代替“生理性别”(1979)之后,越来越多有关“性别”的概念变得可见,社会开始从“男性─女性”二元之外更多元的维度(比如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去看待“性别” 。 “性别光谱”将人们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性倾向比作一个光谱。这些与性别相关的概念是彼此分离、不具备必然关联的。同时,在“男性—女性”的二元分类之外,“性别光谱”还为“性别”增加了双性、无性、性别酷儿等更多的性别分类。因此,每个个体都可以是这个光谱上独特的存在,都拥有更加多样的性别形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修正)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 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小学4~6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初中阶段 心理健康 建立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高中年级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学习目标

    多元性别是社会性别平等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接纳每个人在性倾向、性别身份、性别表达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以及不因此而遭受污名、歧视和暴力,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青少年对于多元性别的了解,将有利于他们理解与识别和社会性别有关的歧视、偏见,树立宽容和尊重的价值观,学会接纳自我和他人,进一步创造更友好的社会。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多元性别”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1“关系”下的第3个主题“宽容、包容及尊重”,以及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下的第2个主题“社会性别平等、刻板印象与偏见”之中,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4个年龄段。具体内容如下: 核心概念1:关系 主题3:宽容、包容及尊重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有被尊重的权利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以公正、公平、有尊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所具有的含义(知识); 举例说明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知识); ► 列举嘲笑他人所带来的各种害处(知识); ► 认识到所有人都是独一无二且有价值的,都享有尊严并应该受到尊重(态度); ► 展示向他人表达宽容、包容和尊重的不同方式(技能) 。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污名和歧视是有害的 学习者将能够: ► 定义污名和歧视,并认识到它们的危害(知识); ► 描述自我污名及其导致的后果(例如沉默、自我否定和封闭)(知识); ► 想到有支持机制能够帮助遭到污名和歧视的人(知识); ► 明白以宽容、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重要性(态度); ► 为遭受污名和歧视的人们提供支持(技能) 。 要点:由于社会地位、经济和健康状况、民族、种族、性倾向、社会性别身份或其他差异而对他人进行骚扰和欺凌是无礼且伤人的 学习者将能够: ► 解释什么是骚扰和欺凌(知识); ► 描述为什么对他人进行骚扰和欺凌是无礼且伤人的(知识); ►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公开反对骚扰和欺凌(态度); ► 展示多种应对骚扰和欺凌的方法(技能) 。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基于差异(例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怀孕或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民族、种族、出身、性别、性倾向、社会性别认同或其他差异)的污名和歧视是缺乏尊重的表现,会危害他人的福祉,并且是对人权的侵犯 学习者将能够: ► 掌握污名、歧视、偏见、成见、不宽容和排斥的概念(知识); ► 分析污名和歧视对他人的性与生殖健康和权利所带来的后果(知识); ► 认同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正遭受污名和歧视的人(态度); ► 深刻体会到包容、非歧视和多元的重要性(态度); ► 在遭受污名和歧视时寻求帮助(技能); ► 练习如何为包容、非歧视和尊重多元发声(技能) 。 学习目标(15~18岁及以上) 要点:挑战污名和歧视,提倡包容、非歧视和多元,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 分析污名和歧视如何给个人、社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知识); ► 总结目前反对污名和歧视的法律法规(知识); ► 认识到对那些被认为“不一样”的人所遭受的歧视提出挑战很重要(态度); ► 表达对受到排斥的人的支持(技能); ► 开展提倡活动,反对污名和歧视,提倡包容、非歧视以及对多元的尊重(技能) 。

    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

    主题2:社会性别平等、刻板印象与偏见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每个人都同样有价值,不论其属于何种社会性别 学习者将能够: ► 说出人们会如何因为自己的社会性别而受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对待(知识); ► 描述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如何使属于不同社会性别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公平和平等(知识); ► 认识到对不同社会性别的人表示不公平、不平等的对待是错误的,并且违背人权(态度); ► 认识到无论社会性别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权很重要(态度) 。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在家庭、朋友、恋爱关系、社区和社会中存在着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 学习者将能够: ► 定义社会性别不平等(知识); ► 描述在家庭、朋友、社区和社会中,社会性别不平等与权力差异有着怎样的联系(知识); ► 回忆人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带来的消极后果(如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知识); ► 培养每个人都有责任克服社会性别不平等的观念(态度); ► 展示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人际关系中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方法(技能) 。 要点: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会导致偏见和不平等 学习者将能够: ► 定义与社会性别有关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知识); ► 认识到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社会性别期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知识); ► 认同由社会性别产生的差异可能导致剥削或不平等对待,尤其是当人们的行为不符合预期的规范时(态度); ► 敢于质疑社会性别角色的公平与否,并展示如何挑战不公正和有害的行径(技能) 。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影响了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倾向和社会性别身份的人被对待的方式,也影响了他们所能做出的选择 学习者将能够: ► 回忆社会规范如何影响社会对于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倾向和社会性别身份者进行描述的方式(知识); ► 举例说明社会性别偏见的各种形式(知识); ► 认同平等对待所有人的重要性(态度); ► 认识到对不符合社会性别规范者持有偏见会损害他们做出选择的能力,包括关于健康的选择(知识); ► 展示如何在对待他人时不持有社会性别偏见(技能); ► 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影响自身的观念和社会性别偏见(技能) 。 要点:社会性别平等可以促进与性行为和人生规划有关的平等决策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性关系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具有哪些特征(知识); ► 列出社会性别角色如何影响与性行为、避孕措施使用和人生规划有关的决定(知识); ► 分析更加公平的社会性别角色如何促进健康的性关系(知识); ► 坚信社会性别平等是健康性关系的一部分(态度); ► 建立基于社会性别平等的关系(技能) 。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社会性别不平等、社会规范和权力差异会影响性行为,并可能增加性胁迫、性虐待和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的风险 学习者将能够: ► 说出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如何影响性行为,以及性胁迫、性虐待和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的风险(知识); ► 认同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会影响性行为,并影响人们做出安全选择和采取安全行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获取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等(态度); ► 当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胁迫、性虐待,或社会性别暴力时,主动寻求支持或帮助他人寻求支持(技能) 。

    常见疑问1:推广多元性别教育会对学生造成自我认同上的混乱吗?

    答:不会,一个人对于自身社会性别、性别表达、性倾向的认同是一件贯彻终身的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推广多元性别不仅不会让儿童青少年产生自我认同上的混乱,反而会引导他们尊重和包容彼此,拥有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共同成长的环境 。

    常见疑问2:如何进行多元性别教育?

    答:在传统性别观念之下,教学和谈论多元性别或许会比较困难。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于多元性别的了解和技能。其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聆听和辨别学生的需求和担忧,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想法,并做出相应的指导。除此之外,学校教育还可以与社区活动相结合,将学校多元性别的教育与校外的青年友好型心理支持服务或社群支持服务相结合,这样的支持对于因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而被边缘化的年轻人,包括校外的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 。

    常见疑问3:多元性别的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在《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关于培养性别平等观念的学习目标贯穿学生5~18岁及以上的所有学习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性别平等的观念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生理性别、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人,这对于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技能都大有益处 。

    幼儿园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多元性别是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概念。与多元性别相关的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和性倾向两个话题。根据《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给出的学习目标,幼儿阶段关于多元性别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接纳差异、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视上。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中,《奇妙的感觉》《多彩的幸福》《欢乐的六一》三册中都涉及多元性别相关的教育内容 。 《奇妙的感觉》一册主要教会幼儿识别不同的感觉,区分舒服的感觉和不舒服的感觉,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有不同的感觉是正常的,我们要珍视不同的感觉 。 《多彩的幸福》一册讲述了四个不同家庭的生活,让幼儿理解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引导幼儿认识差异、尊重人与人的不同 。 《欢乐的六一》一册主要帮助幼儿意识到不同性别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权利,比如男孩子也可以喜欢娃娃,男孩子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养幼儿打破刻板印象、接纳自己感受的意识 。

    小学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小学的性教育不再单纯局限于广义上的尊重差异,而是进一步认识讲解有关性别和性倾向的内容。

    初中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社会性别和性倾向平等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在了解社会性别、性倾向具体含义的基础上,初中生将认识到对社会性别和性倾向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影响了具有不同社会性别身份和性倾向的人被对待的方式,也影响了他们所能做出的选择。同时,初中学生也会学习社会性别和性倾向平等可以促进与性行为和人生规划有关的平等决策。在掌握这些知识、态度和技能之后,初中生将有能力欣赏自己包括多元性别在内的社会性别、性倾向认同,尊重他人的社会性别、性倾向身份,并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影响自身观念和偏见 。

    2004年台湾《两性平等教育法》草案更名为《性别平等教育法》

    从未包含“多元性别”的两性教育,到趋向多元的“性别平等教育”,台湾性别教育立法历经了一段曲折的转变之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性别议题”在台湾萌芽之后,台湾对于“性别平等教育”的探索从未停止。1997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颁布实施后,“两性平等教育”被更广泛地建议落实在教育工作中。同年3月,台湾教育部成立了“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负责相关课程的推广与教育。2000年4月20日屏东县高树国中三年二班平日性别气质较为“女性化”的叶永志同学离世事件让台湾关心性别教育的人意识到,性别教育中需要包含“性别表达”的内容。2001年5月31日,任教于桃园国中的段健发老师公开其同志身份,成为台湾第一位公开出柜的学校教师,并指出社会缺乏自我探索与相互尊重理解的多元文化教育。在多次召开的《两性平等教育法》草案计划小组规划会中,成员们逐渐意识到“性别”相对于“两性”更为合适 。在经过了多年的立法讨论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努力后,2004年6月4日,《性别平等教育法》在台湾制定通过。此法案规定性别平等教育的定义为:指以教育方式尊重多元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地位之实质平等 。

  2. 无性恋(Asexuality,也称为nonsexuality) [1-2] ,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即缺乏性冲动。. [3] 200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提及无性恋占人口的1%。. 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取向都还有争议。. 无性 ...

  3. 编辑. 中‌‌‌‌‌‌‌‌‌‌文又名“ 彩虹族 ”、“彩虹族群”、“性少数者”等。. 一般指 女同性恋 者( lesbian )、 男同性恋 者( gay )、双性向者( bisexual )、 跨性别 者( transgender )与 酷儿 ( queer )。. lgbtq,网络流行语,中‌‌‌‌‌‌‌‌‌‌ ...

  4. 跨性别男性(Female-to-Male,FtM,跨性别群体内俗称“飞天猫”),指被指派性别为女性、自我认同为男性的跨性别者。 北京同志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跨性别女性约占跨性别群体的33.7%,跨性别男性约占30.9% [3] 。

  5. 性别酷儿(genderqueer)是一种 性别认同 ,或对 性别 的体验或表达方式 [1]。. 不同于主流的男女性别二元观念(认为仅存在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性别酷儿可能觉得自己的性别处在男性和女性之间,觉得自己既非男性也非女性,或者既是男性也是女性,或者 ...

  6. 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反映着社会文化体系对男性或女性行为的不同期望和规范,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情感、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也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被认为恰当的男性的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