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唐宣宗李忱 (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10日), 唐朝 第19代 皇帝 (846年-859年在位,未算 武則天),初名 怡,登基之前封為 光王,在位13年。 唐憲宗 李純十三子,母 鄭宮人, 元和 五年(810年) 六月廿二 日生於 大明宮,是 唐穆宗 李恆的弟弟,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的叔叔。 生平. [編輯]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母親 鄭氏 原為鎮海節度使 李錡 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後,鄭氏被送入宮後當 郭貴妃 的侍兒,後來被 唐憲宗 臨幸,生下李忱,封為光王,故唐宣宗為 唐穆宗 之弟, 唐敬宗 、 唐文宗 、 唐武宗 之叔父。 唐宣宗為光王時,居於十六宅,故作愚鈍,曾被唐文宗及其他宗室作弄。 [1]

  2. 2017年8月2日 · 唐宣宗李忱,初名為李怡,前身是光王,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叫他光王李怡的來由。 光王到唐宣宗是一段曲折傳奇的經歷,這位帝王的母親鄭氏是郭太后的侍女,而且以前還是一個謀逆節度使的侍妾。 唐憲宗臨幸了她,十三子李怡出生。 更精彩的命運是,在宦官馬元贄的擁立下,光王李怡能夠以皇太叔的身份入主稱帝。 雖說前提是武宗病危且未立太子,但在對皇權覬覦深切的皇宮能夠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 偶然中一定有必然,李怡不是庸才,他勤於政事,對內整飭朝綱,對外平定邊疆。 他為冤屈的官員昭雪平反,對皇親國戚和宦官加以限制,史說唐宣宗上任的三把火,燒得「權豪斂跡」、「奸臣畏法」、「閽寺讋氣」,可見他整頓的力度之大之深。 對外蕃,唐宣宗擊敗了吐蕃,收復河湟,是安史之亂後重要的軍事勝利。

  3. 這個號稱小太宗的唐宣宗忱,初名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十三年,勤於政事,創造瞭一段安定繁榮的“大中之治”。 揭秘唐宣宗李怡從光王走向帝王的傳奇經歷-唐朝-史說今論

  4. 2016年12月5日 · 李怡是晚唐史上颇为重要的一位皇帝,有小太宗之称,他的政绩受到肯定,历史上把他统治的期间叫作“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初名为李怡,前身是光王,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叫他光王李怡的来由。 网络图. 光王到唐宣宗是一段曲折传奇的经历,这位帝王的母亲郑氏是郭太后的侍女,而且以前还是一个谋逆节度使的侍妾。 唐宪宗临幸了她,十三子李怡出生。 更精彩的命运是,在宦官马元贽的拥立下,光王李怡能够以皇太叔的身份入主称帝。 虽说前提是武宗病危且未立太子,但在对皇权觊觎深切的皇宫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偶然中一定有必然,李怡不是庸才,他勤于政事,对内整饬朝纲,对外平定边疆。

  5. 2023年7月22日 · 唐宣宗(810年12月27日-859年9月10日),别称李怡、琼俊、光叔,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生于大明宫,宪宗第十三子,[1] 晚唐皇帝中声誉较高的一位。

    • 河陇归地大中之治
    • 李忱 [4]
    • 唐朝
    • 圣武献文孝皇帝→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李怡表示,基於利益而成為中共黨員的人不會因《九評》而退黨,而基於抱負而入党的人會認為應留在黨內推行改革才能實踐抱負,故認為《大紀元時報》伪造因《九評》而退黨的人數。. 李怡指出,《大紀元時報》「基本上是 法輪功 的 喉舌 和宣傳 ...

  8. 中古史--大中之治的唐宣宗李忱. 上集讲到唐武宗去世后,宦官拥立皇太叔光王李忱即位,就是唐宣宗。 那光王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的庶子,所以地位不高,唐文宗和唐武宗都看不起他,甚至经常拿他开玩笑;而李怡始终谨言慎行,低调的像个木纳之人,因此任何人都不戒备他,宦官更欣赏他,所以就便被拥立为帝了。 光王李忱虽然是唐武宗的皇叔,但只比唐武宗大4岁,即位时才37岁,正是壮年,对当时的朝政局势几乎了如指掌,心里就像明镜一样;他知道驾驭不了威望极高、大权在握的李德裕,便在上朝亲政的第三天就罢免了李德裕,让他带着平章事的头衔出任荆南道节度使,随后又把李氏党羽、工部尚书薛元赏等人贬出京城,一下就把百官镇住了。

  1. 相關搜尋

    唐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