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29日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鍵明表示喉球症並非一種疾病只是一種病徵的形容患者會感覺喉嚨像有球狀物堵塞般不適是由背後不同病因引起的症狀。 其中一種較常見的原因是咽喉炎引致,例如本身有鼻敏感、經常鼻塞或鼻竇炎的人,由於經常用口「抖氣」吸入灰塵,引致喉嚨發炎;空氣污染或霧霾也易誘發喉球症。 此外,有胃氣、胃酸或胃炎的人也是高危一族。 不過,喉球症也可由「心病」引起,陳指此類個案佔求診一半之多。 該類病人身體沒有毛病,但容易精神緊張或焦慮不安,尤其工作壓力大的「打工仔」,喉嚨肌肉容易變得繃緊,食道活門收窄,吞口水時會感覺有異物「頂住」喉嚨。 奇怪的是,該類病人只會在靜止或吞口水時才有喉球症病徵,進食時反而不會發生,因為大腦意識到進食行為,自動放鬆食道肌肉。

  2. 2017年4月6日 · 痛、發燒是常見流感徵狀,但當牽連頸部都痛,小心是罕見的雷米爾氏。 20歲大學女生因痛到急症室求醫,初時以為上呼吸道感染及社區型肺炎,惟病情異常,併發細菌入血導致女生昏迷。 經抗生素治療及搶救後,始發現女生的頸痛因感染壞死梭桿菌引發罕見的雷米爾氏。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此類嚴重感染每兩年才遇見一宗病例。 若病人痛聲沙,飲水都感痛楚,加上頸痛兼頸部傾前,需留意是否屬雷米爾氏 (Lemierre's Syndrome)。 袁國勇於2014年接獲上述病例,女生過往健康良好,10月17日起感痛、頭痛、頸痛及咳嗽,19日到急症室求醫,臨床診斷患上呼吸道感染,毋須住院。 女病人翌日再到急症室,已無發燒、血壓正常,但驗血報告發現肝肌酸及鹼性磷酸酶指數異常高。

  3. 2021年7月26日 · 香港時間. 2021年07月26日 (一) 02:00. Tweet. 更多新聞短片. 視頻觀看次數: 45.8k. 1/2. 突如其來的天旋地轉式頭暈許多人都會擔心自己是否腦部出現問題惟並非所有頭暈都與腦部相關患者有可能是患上耳石症這種較少聽聞的病症。 耳朵分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外耳、中耳及內耳,而內耳之中又有兩大部分,分別是耳蝸及前庭系統,耳石症便是前庭系統的半規管出現問題所致。 耳石症患者一般出現為時數十秒的天旋地轉式頭暈,但不會出現耳鳴,也不會影響聽力,雖然患者有可能短暫自我康復,惟醫生建議患者宜求診。

  4. 2017年3月12日 · 香港時間. 2017年03月12日 (日) 00:00. Tweet. 屯門醫院又發生醫療事故。 1/6. 俗稱「食肉菌」感染的壞死性筋膜炎疑「斷錯」慘奪一命。 八旬老翁去年底喉嚨痛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醫,僅獲處方普通消炎藥,翌日再度求醫時病情急轉直下,需插喉急救。 及後病人頸部腫脹成紫黑色,緊急接受清創手術但無力回天。 化驗顯示老翁感染罕見的「鏈狀乳桿菌」,但當作痛治療。 眼見原本健康開朗的父親幾日間離世,病人女兒質疑院方輕視病情,父親留院期間沒有醫護人員留意他的頸部異常,以致延誤診斷。 不幸感染鏈狀乳桿菌的81歲廖伯,與他同住的大女兒憶述,去年12月15日起父親開始口齒不清,翌日情況持續,到屯門醫院急症室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僅獲處方消炎止痛藥及糖離開。

  5. on.cc東網為東方傳媒機構網站,旗下東方日報銷售高踞全港第一。網站提供新聞、產經、娛樂、繽FUN星網、體波及生活資訊,包括東方日報、電子報、東網視頻、即時新聞、money18 等新聞內容。

  6. 2024年5月22日 · 院方指,幼兒在2歲至3歲較易生病,疫情期間兒童少外出以及常戴口罩,令兒童缺少交叉感染免疫力,出現「免疫債」,亦發現有患者同時感染2至4種病毒,甚至出現重。 當地衛生局人員亦指,自去年12月流感甲型H3病毒感染個案持續上升至1月,在2月回落,今年3月下旬回升,但轉為甲型H1病毒;過去1周觀察,發燒病人中有16%因流感引起,處於高水平;因新冠病毒引起佔12%,處於較平穩狀態,過去1個月學校及幼兒機構的群集感染有105宗,同比上升7成半,當中甲型流感引起佔4成。 港鐵稱滿意近日賣樓情況 東涌東站未來一年再招標. 改革修例首讀 政府斥社工註冊局過往做法嚴重偏離條例精神. 澳門現時呼吸道傳染病感染活躍處,流感、新冠、腸、腺病毒均處高水平。 當地仁伯爵綜合醫院表示,今年1月至4月的支原體肺炎感染.

  7. 2022年8月15日 · 消息人士向東網透露,該名確診男童病毒量高,因幼兒氣管較窄,呼吸困難下氧氣不足導致昏迷。醫護人員嘗試收縮男童發炎引致的腫脹及擴張支氣管,但氧氣量仍然不足,故需要插。他又指,男童本身未接種疫苗,家人亦有中招,包括一名同樣未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