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神之一手出自动漫动画片及真人版《 棋魂 》(又译:棋灵王),其主要用来描写棋手在下棋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如同神一般的技艺,在关键时刻走出的影响全盘棋局的一步;棋手们大多以能领悟这样的技艺为目标,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更高的 棋艺

  2. 在接连三局负于“阿尔法围棋”后,脱去胜负包袱的 李世石 为荣誉而战,终于迎来了“人机大战”的首次胜利。. 与前几局比赛相比,李世石今天更多次陷入了长时间思考,导致耗时过多。. 在比赛进行到两个半小时后,李世石仅剩下17分钟,比“阿尔法围棋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硬件要求
    • 游戏规则
    • 组织机构
    • 等级称号
    • 专业术语

    [wéi qí]

    国际通行棋种

    围棋,国际通行棋种,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是具有高度文化色彩的智力竞技项目,流行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它是中华民族发明的迄今最久远、最复杂的智力博弈活动之一。南北朝时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 [1] [2]

    围棋使用矩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正规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361个交叉点,对局双方在棋盘的交叉点上轮流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落子后不能移动,终局时以目数多者为胜。因黑方有先手优势,故规定局终时黑方要贴目给白方。中日韩等不同国家制定的竞赛规则略有不同。 [4]

    国际围棋联盟成立于1982年,世界围棋职业比赛始于1988年。2010年和2023年,围棋两次被设为亚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36] [56]

    围棋棋理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被列为“琴棋书画”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2008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

    起源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宋代罗泌在《路史·后记》进一步发挥说:“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骜很媢克。兄弟为逆嚣讼,嫚游而朋淫。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日本也继承了这种说法。1727年,日本围棋四大门派掌门人(本因坊道知、井上因硕、安井仙角、临门入)签了一张承诺书:“围棋创自尧舜,由吉备公传来。” [1] [6]1964年版《大英百科全书》也采纳“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的说法,甚至将年代确切地定在公元前2356年。《美国百科全书》则定为公元前2300年。 除此之外,还有“战国人造围棋”“乌曹造围棋”“容成公造围棋”等说法。唐代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认为:“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明代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又提出“乌曹作赌博围棋”。乌曹相传是尧的臣子,有的人又说他是夏桀的臣子。后来,董斯张的《广博物志》、张英的《渊鉴类函》等采录了这种说法。明代林应龙在《适情录》中认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的。《列仙传》记载:“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辅导之事。”

    发展

    春秋战国 围棋自诞生之后,到春秋初期,一直未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最初的围棋记载。例如《左传》中有“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的文字,《论语·阳货》载有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的话,《孟子》有记载“使弈秋诲二人弈”的故事,可见当时围棋已经流行。 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此时是公元前548年。 史料中第一位有名字的专业棋手叫弈秋,春秋时期齐国人。《孟子·告子上》载:“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秦汉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围棋这时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是一种微艺末技,也没有出现专门的棋艺著作和棋艺理论著作。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遍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 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李尤、黄宪、马融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载:“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 早期的围棋盘有纵横十一、十五、十七道几种。在考古发掘中从古墓里发现了十五道的围棋局,继而又发现了十七道的围棋局。在中国的西藏和南亚的尼泊尔一带,被称之为“藏棋”的围棋游戏,曾长期流行使用十七道线棋盘。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献与出土文物证明,中国在两汉时代使用的围棋盘均为十七道线。两汉之际成书的恒谭的《新论》将棋手分为上中下三等。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围棋继两汉时期的复兴和发展之后,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围棋在中国真正兴旺是在三国以后。随着人们对围棋娱乐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的认识的提高,围棋开始从各种游戏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陶情怡性、丰富生活的最受欢迎的游艺活动。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围棋实物是在汉景帝阳陵出土的一块陶制围棋盘的残片,同时出土的同坯的陶制六博片数量很多,完整无损的也不少,可见那时围棋之流行远不及六博。有关两汉的文献中关于围棋的记载只是散见,但到了三国以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三国的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名的“吴图”。 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王恬、江彪等弈坛高手。此阶段最出名的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两晋时期的围棋不仅开展得普遍深入,而且发掘出了围棋的新的功用,使围棋更富于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在三国和南北朝这两个围棋发展的高潮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魏时邯郸淳《艺经·棋品》中规定了九品的名称:“一入神;二坐照;三具体;四通幽;五用智;六小巧;七斗力;八若愚;九守拙。”围棋九品制在两晋已盛行。《南史·柳恽传》载:“梁武帝好弈,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见棋类活动之普遍。 两汉魏晋时代使用的围棋盘为十七道棋盘。在西晋刘宝将军墓葬中出土过总数为289个黑白子的陪葬围棋,这也验证了当时流行的是纵横十七道线的围棋。后来通用的十九道围棋,开始盛行于南北朝。 南朝围棋继两晋蓬勃发展的势头,地位更加提高,普及程度和棋艺水平也更加提高,出现了极盛一时的局面。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一、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二、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三、围棋人口激增;四、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五、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六、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七、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八、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九、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围棋大流行时期。三国历史人物,如曹操、曹丕、曹彰父子,孙策、孙权和吕范、诸葛谨、陆逊等东吴君臣,关羽以及诸葛亮、费祎两代蜀相,还有孔融、王粲、应瑒等建安七子,都好围棋;接下来的西晋,从司马炎开始,几代皇帝和大臣,以及竹林七贤等文人,无不好弈;到了南北朝,梁武帝、梁简文帝等帝王甚至亲自撰写棋书。 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成为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制度,这是中国围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棋待诏”,官阶九品,与“画得诏”“书待诏”同属于翰林院,所以又被统称为“翰林”。至此,围棋手开始成为国家高级文职人员,从而确定了围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围棋步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在“开元盛世”承平繁荣的社会环境下,在追求琴棋书画的艺术修养已成为社会上普遍的文化观念的情况下,围棋承续唐初的势头,更加普及开来,出现了蔚为大观的局面。“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势大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人们的文化观念的惯性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惯性,仍推动着围棋的发展。整个社会好棋嗜棋之风竟是有增无减,持续炽盛。晚唐时期,围棋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十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爱好者众多,显得十分繁荣,而另一方面则是格调靡弱,棋艺水平无所提高,停滞不前。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密切,围棋也被传出,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晚唐社会好棋之风的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围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所发展的。五代围棋的特点与晚唐围棋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就是爱好者众多,棋艺水平提高不大。同时,由于五代时期世风日下,人品卑浊,这又使得围棋格调更加孱弱。 宋元明清 北宋围棋一扫晚唐五代的卑弱之风,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出现了崭新的气象。宋初在宋太宗的提倡和影响下,文人士大夫都喜好围棋。北宋中后期,文人士大夫不仅风尚围棋,而且更加注重对棋观、棋理和棋趣的探讨和寻求。宋室南迁后,临安成为围棋活动的中心。南宋历朝皇帝多喜围棋,而尤以高宗赵构和孝宗赵眘为最。两宋围棋之风极盛,上至帝王公卿、文人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市井无赖,都不乏爱好者。同时,其时专业棋手理论修养较以前大为提高。 元代围棋发展的最重大事件,是《玄玄棋经》的出现。《玄玄棋经》约成书于元至正年间,明代《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均收入,被历代棋家奉为典范。该书于日本宽永时代传入日本。日本还出了《玄玄棋经俚谚抄》,可见其影响之大。元代棋艺著作,除《玄玄棋经》外,尚有《通玄集》《清远集》《幽玄集》《机深集》《增广通远集》《自出洞来无敌手》等,这些集子撰人不可考,影响较小。 明朝围棋在朝廷的禁锢中曲折发展,围棋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传统爱好。明太祖朱元璋爱下棋,且善下模仿棋。明中期以前,朝臣中屡有围棋高手出现。到明武宗时,名手已多如牛毛,并逐渐开始形成流派,各派的棋风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据《弈旦评》《宛委余编博物志》记载,明武宗时,棋界形成三派:永嘉派,以鲍一中为代表;新安派,以汪曙、程汝亮为代表;京师派,以颜伦、李釜为代表。 清朝是中国围棋发展的鼎盛时期,取得了前代所无法比拟的成就。清代士大夫阶层,案头置一枰棋局,与典籍、文房四宝并列,成为知识与身份的一种标志。闲暇以围棋遣兴,已是官吏士绅家庭生活中极为普通的娱乐活动。在围棋广为普及的基础之上,清代接连出现了一些无愧于时代的国手。但清朝末期围棋逐渐衰落。从清末开始,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中日两国开始频繁的围棋交流。日本围棋新法从此引入中国,为中国围棋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生命。 近现代 近代以来,中国围棋经历了很长时期的低潮。清末宣统年间,日本的一个四段棋手高部道平来华,横扫中国棋手,把当时中国最高手打到让二子、三子。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棋手对阵日本超一流棋手几无胜绩。中国国内第一次举行正式围棋比赛,参赛者不足30人。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中国围棋地位逐渐上升。 [55] 1988年,富士通杯和应氏杯两项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相继开赛,世界围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988年也被称为“世界围棋元年”。 长期以来,围棋一直被看作是艺术、文化,而非竞技体育项目。直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围棋才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15年10月,职业围棋选手樊麾以0比5完败于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在未让子的情况下击败职业围棋选手。2016年3月9日至15日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中,阿尔法围棋大比分4比1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在围棋上显示出赶超人类的趋势,标志着围棋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15]

    传播

    围棋根源在中国,后以不同的途径、方式,或直接传入,或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到世界各地。围棋从中国向世界各地的转播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公元2世纪前后,即东汉、三国时期,围棋开始向古代中国中原以外的民族地区传播;公元5世纪前后,即南北朝时期,围棋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公元16世纪前后,即明清之际,围棋开始向欧洲国家传播;公元20世纪前后,围棋逐步走向世界。 其中,向朝鲜半岛的传播,在围棋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中国史学界和围棋界一般认为,围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由此传至日本。传入日本后,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深化,日本棋艺水平迅速提升。唐朝时期,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其间,围棋不仅是游戏娱乐,更是他们留学和交往的重要内容。据记载,唐玄宗当太子时,就多次召随遣唐使来长安的日本学问僧辨正(一说弁正)切磋棋艺。日本天平年间(730年前后),圣武天皇在派往唐朝的留学生中,特意安排了一位名叫小胜雄的人专门学围棋。藏于日本奈良的正仓院古棋盘,相传就是唐玄宗赠予圣武天皇的礼物。 围棋在越南开展流传的情况未见史籍记载,但估计不会晚于12世纪。元代至元年间,曾派徐明善出使安南(即越南)。他在安南曾观当地贵胄子弟弈棋,作了《安南春夜观棋赠世子》一诗,中有“绿沧庭院月娟娟,人在壶中小有天。身共一枰红烛底,心游万仞碧霄边”等语,足见当时越南围棋已很流行,而且也很讲究高雅的情趣。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看到围棋在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的情况。据随同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记载:“三佛齐国俗好……弈棋。”三佛齐国即今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这说明围棋在明代以前,就已传入东南亚各国。 围棋传到欧洲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葡萄牙航海家门德斯·平托在他的《费南·门德斯·平托航海记》中说,16世纪时,葡萄牙航海人员曾在日本学过围棋,并将它带到了欧洲。一般认为,围棋传到欧洲是在17世纪中叶。最初把围棋介绍给欧洲的是三位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比利时(一说法国)的金尼阁和葡萄牙的曾德昭。他们都来过中国,都是受罗马教廷派遣的耶稣会教士,且都在著述中讲到围棋。《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本)第一卷第八章《关于服饰和其他习惯及奇风异俗》中,就记述了当时中国围棋活动的情况,包括围棋的基本特点、规则和着法等。17世纪,欧洲对围棋的了解基本来自利玛窦的描述。直到1694年,得益于到访伦敦的中国天主教徒沈福宗的帮助,英国东方学家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在其名著《东方游戏》(又译作《东方局戏》)中提供了有关围棋的新资料、新描述。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其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 到19世纪,有关围棋的准确信息主要通过被派往中国、日本等国的外交官传至欧洲,且开始出现中、日两种同源但不同规则的围棋传播体系。汉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赫伯特·艾伦·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于1877年所写的《围棋,中国的战争游戏》第一次用英文对围棋作出完整准确的说明。同年,担任清朝驻法国等欧洲国家外交官的陈季同,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式围棋在欧洲的发展。他于1895年所写的《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一书中,有一节专门介绍了围棋,成为第一本由中国人为西方读者撰写的提到围棋的书。 围棋运动现已遍布世界各地,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最为兴盛,在西方各国也已相当流行,东南亚正在发展中。这些国家有许多棋手,经常举行围棋比赛。 [2]

    围棋盘以木制为宜,略呈长方形。上面横竖各画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盘面上标有9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要放在星位上(让先除外)。棋盘总长46厘米,总宽43.3厘米,厚度3厘米或3厘米以上。棋盘整体形状以及每个格子纵、横向相比,横向稍短,通常为每格2.4厘米×2.3厘米。线宽1毫米,“星”小圆点直径2.5毫米。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启蒙学习中,有13×13、9×9的棋盘。另外,现代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15×15、17×17路棋盘。 [23]

    棋盘

    围棋子分黑白两色,数量以黑子181个、白子180个为宜。棋子呈扁圆形。直径约2.18厘米,中心厚度约1厘米,每子重量约6克。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中国云南保山所产的“永子”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其他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玛瑙、贝壳等。 [5]

    棋子

    棋桌

    围棋标准比赛用桌,长90至120厘米,宽46至50厘米,高65至70厘米。

    行棋规则

    基本下法 1.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2.棋子下在棋盘上的空格非禁着点的交叉点上。 3.棋子下定后,不得再向其他位置移动。 4.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棋子的气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提子 把无气之子清理出棋盘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两种: 1.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2.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禁着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作“禁着点”。禁着点禁止对方下子。 禁止全局同形 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重复面临曾出现过的局面。 终局 1.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着子完毕时,为终局。 2.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时,为终局。 3.双方连续使用虚着,为终局。 [6]

    胜负判定

    围棋现存在三种计算胜负的规则。中国大陆采用数子规则,中国台湾采用应氏计点规则,日韩采用数目规则。因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优势,故所有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 [20-21] 中国规则 1.对子棋先手方贴3又3/4子。第一步,把死子提掉。第二步,只数一方围得点数并记录下来(一般围得点以整十点为单位)。第三步,如果数的是黑棋,再减去3又3/4子,如果数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第四步,结果和180又1/2(棋盘361个点的一半)比较,超过就算胜,否则判负。黑目数超过184.25子即胜,而白只需超过176.75子即胜。通俗来说为白棋177子为胜,黑棋184.5子为胜。 2.让先与让子。让先不贴目,让子要贴还让子数的一半(就当被让方是预先收了单官)。 [5] [6] 日韩规则 日本和韩国规则是一样的,判定胜负采用数目法,先手方终局要贴6目半。终局时,先数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再数另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然后黑棋减去6目半,最后和白棋比较,多者为胜。 日本围棋规则规定“公活无目”,还有“不提三目”的规定。韩国围棋规则也规定“公活无目”,不过把“不提三目”改为“不提两目”。 [22] 应氏规则 应氏规则的计算准则:子空皆地、填满计点。填满:双方棋子各自填完后,有余空称为“胜空”,有余子称为“负子”。邻界黑白兼有之双活空,称为“分空”,双方各填其半。仅有唯一分空时,双方不得填子。区位:胜空应位于角点,如无角点改于边点。负子填入对方胜空。局差还点、时差罚点,2点折1子,分区填于胜空或分空邻近之腹点。计点:胜负之点数以“差值”为准。胜空差值为1点,负子、还子、罚子,每子2点。无差值之棋局,双方域点相等,称为“和棋”。

    竞赛规定

    先后手的确定 对局的先后手,由大会抽签编排或对局前猜先决定。 贴子 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正式比赛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方需贴出3又3/4子(7目半);日韩规则黑方需贴出6目半。 计时 计时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条件的比赛应采用计时制度。 时限:根据比赛性质的不同,应事先规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时限。棋手用时不得超过规定时限。规定一局棋的时限可长可短,基层比赛可规定为1-2小时,全国比赛要求在当天之内结束。 读秒:在采用读秒的比赛中,应事先规定在时限内保留几分钟开始读秒。全国比赛保留5分钟读秒,基层比赛亦可保留1分钟开始读秒。读秒时,凡一步棋用时不足1分钟的不计时间。每满1分钟则在保留时间内扣除1分钟,但不得用完规定时间。读秒工作由裁判员执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1分钟时各报秒一次。每扣除保留的1分钟,裁判员应及时通知棋手“还剩X分钟”。最后一分钟读秒的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后1、2、3、4、5、6、7、8、9……以准确的语声逐秒报出。最后的报法是“10,超时判负”。快棋比赛的读秒办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竞赛大会另作规定。 终局规定 1.无单官或其他官子时,为终局。 2.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另一方中盘胜。认输就是将两个自己的棋子放在右下角。 3.凡比赛一方弃权或因各种原因被裁判员判负、判和的对局,也作终局处理。 4.双方确认的终局,确认的次序应是,先由轮走方,后是对方以异色棋子一枚放于己方棋盘右下角的线外。 5.活棋和死棋: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没有两只真眼的棋且不在双活状态下的,都是死棋,应被提取。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有两只真眼或两只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所谓的真眼就是都有子连着,且对方下子不能威胁到自己。 [5] 对局暂停和封棋 规定有暂停的比赛对局中(如一日制比赛,中午须暂停等)暂停时间不计入对局时限。重大的比赛,可采用封棋制度,当比赛到规定的封棋时间,而对局尚未结束。已下过子的一方应立即退场,轮下子的一方思考后,把准备下的点写在记录纸上,然后密封交裁判员。续赛时,裁判员当场启封,按所标记的位置下子,比赛继续进行。 赛场纪律 1.在比赛中下假棋、搞君子协定等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可对有关棋局立即判负或判双方负。如现场已经宣布了比赛结果,已经按这一结果进行了下一轮抽签,甚至在经过数局之后才证实作弊行为,仍允许作出部分或全部取消单方或双方成绩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允许作出今后的停赛处罚。 2.棋手报名参赛后,无正当理由,部分或全部退出比赛除对有关棋局判负之外,允许作出今后的停赛处罚。 3.对于比赛中严重妨碍对方思考和扰乱赛场秩序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允许判警告一次或判负。 4.比赛中和暂停时,当局者与其他人议论该局或者查阅有关资料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允许判警告一次或判负。 5.比赛中禁止参赛者与其他人谈论与本局有关或与本队有关的内容。实属必要的谈话,应经裁判长许可并在裁判员监督下进行。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2分钟。违反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允许判警告一次或判负。 6.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竞赛规程规定的开、闭幕式和其他礼仪性、公益性、宣传性活动的棋手,除通报批评之外,根据情节和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允许作出降一个名次发放奖金及停赛处罚。 7.在赛场中禁止正在参赛的棋手的手机发出响声,初违者判警告一次,再违者判负。凡注视手机屏面显示内容的,一律判负。已赛完的棋手及不参赛的棋手在赛场中使用手机的,由大会通报批评。 8.棋手在对局中违反赛会禁烟规定而吸烟者,判警告一次。再违者判负。 [5] 对局者的权利和义务 1.读秒时,有询问己方还剩几分钟的权利。 2.如出现足以妨碍自己正常比赛的现象或发现问题,有向裁判员提出意见的权利。但除较紧迫的事件外,对局者应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提出。 3.终局计算胜负时,对局者有要求纠正数子和计算胜负失误的权利。 4.裁判员作出判决,对局者必须服从,如有疑义应通过组织程序立即向大会提出申诉。 5.对局者有遵守赛场纪律的义务。 6.在对手离席时下的子,有告诉对方棋子下在哪里的义务。 7.比赛终局后,对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场的义务。 [5] 行棋规定 1.一方并未表示弃权,另一方连走二步,判连走二步者为负。 2.棋子下完后,又从棋盘上拿起下在别处。判棋子放回原处,警告一次。如棋子确实是掉落的原因,允许其拣起后任选着点。 3.对局中途发现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动,在征得对局者一致意见后,可判移动之子挪回原处,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对局者意见不一致时,应立即报请裁判长处理。裁判长可根据移动之子对棋局进程的影响程度,判:移动之子挪回原处;移动之子有效;和棋;重下;如属故意移子,应判移子者为负。 4.对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棋局散乱,应经双方复盘确认后,继续比赛。如双方没有能力复盘,则判和或重下。如对局者确属无意散乱了棋局,可复盘续赛。不能复盘的,则判散乱棋局一方为负。如对局一方故意散乱棋局,判负。 5.下子后,误将对方有气之子提取,判误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气之子放回原处。 6.棋子下子在禁着点上,判着手无效,弃权一次。 7.劫争马上回提,判回提者着手无效,弃权一次。终局时,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不允许以“假生”作为活棋。对双方互不相让的三劫循环、四劫循环、长生、双提二子等罕见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根据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对局者不得将其作为不能终局的理由。 [5] [6] 其他 1.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规现象,裁判员根据总则或竞赛规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决,对不能确认的判例,应及时申报裁判长处理。 2.对局者被判的警告,应记录在案,在一局棋里满二次者,判该局为负。 [5]

    国际围棋联盟

    国际围棋联盟(IGF),即国际围棋联合会,1982年3月成立,总部设在日本东京。截至2023年,国际围棋联盟已有79个会员。 [35]

    世界国棋联合会

    世界国棋联合会创建于2014年8月,原名为国际围棋队际赛委员会,是围棋队际赛的官方组织。

    欧洲围棋协会

    欧洲围棋协会是1957年成立的欧洲围棋组织,总部设在奥地利,至1983年已有13个成员国。

    称号沿革

    中国古代,棋圣是给棋艺家的最高荣誉。东汉初期桓谭所著的《新论》将棋手分为上、中、下三等。三国时期,把围棋分为九品。南北朝时南朝的统治者爱好围棋,设立围棋州邑。还有大中正、小中正的官职,成为实行围棋九品制的管理机构。从唐代开始提倡棋待诏制,围棋九品制遂不行。不过,这种制度后来流传至日本便成为日本九段制的根据。棋待诏制,从唐初至南宋末延续了50余年,及至元明时代,名存实亡。现代围棋有些赛事的冠军还有特定称呼,即头衔。如中国有天元、名人、棋王、棋圣等头衔;日本有棋圣、本因坊、名人、十段、小棋圣(碁圣)、王座、天元等头衔;韩国有天元、新人王、王中王、名人等头衔。 [1]

    等级制度

    中国现代,大陆棋手实行的是段位制,而台湾棋手实行品位制。日本和韩国的职业棋手也实行九段制,分初段至九段九个等级。在中国,围棋手等级包括段位和级位。段位和级位是表示围棋手水平高低的标志,从高到低分别为:职业段位,业余段位,业余级位。 职业段位 中国职业段位用汉字表示,从低到高是:初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中国围棋职业段位实施于1982年。业余棋手通过全国定段赛入段,职业棋手通过全国段位赛升段。2002年中国围棋协会出台升段新规定:凡获得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含亚洲杯)冠军的,一律晋升为九段;凡获得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两次(含亚洲杯)亚军的,也晋升为九段;凡在中韩新人王等双边对抗赛中获胜的,一律升为七段;凡获得女子世界职业锦标赛冠军的,慢棋一律升为六段,快棋一律升为五段。两次亚军可以折合成一次冠军计算。 [9] 业余段位 2005年《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规定:业余段位共分七个等级,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依次为7段、6段、5段、4段、3段、2段、1段。业余从1段开始,参加业余定段赛最高可以打到业余5段;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取得省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的棋手或是围棋界的元老水平差异很大,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强于一般的业余5段;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全国性围棋比赛并获得冠军。2022年中国实施业余8段制改革,业余8段成为中国业余围棋最高段位。日本棋院颁发给每届世界业余围棋比赛冠军业余8段。业余段位没有9段。 [17] 业余级位 2005年7月1日生效的《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规定:段和级为围棋业余段位级位的基本单位。业余段位下设级位,级位可分为1级、2级、3级一直至25级,1级最高。但级位证书只印制1级、2级、5级、10级、15级、20级、25级等七个等级。业余级位与业余段位一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26]

    文化精神

    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围棋一开始满盘无子,原则上,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的任意一点上落子,棋手有充分的行棋自主权,这体现了能动精神;第二,围棋在未落子之前,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任何身份、地位、价值上的差别,行棋中棋子无区域和行棋路线的限制,这体现了平等思想;第三,围棋既要重视眼前利益,更要把握长远利益,既要守卫自己的局部利益,更要时刻从全局上保证获得最大利益,与其它棋牌相比,围棋更能培养人全面、历史地看问题,做到有大局观,这体现了全局观念。 围棋在棋道规范、棋艺对弈、棋理剖析三方面,完美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礼仪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的三大特征。围棋开局前双方互执一礼,终局后友好复盘,礼仪渗透于一盘围棋始终,这是礼仪之道;围棋可以涤荡心灵,在强与弱、成与败的对比中,围棋人清楚地懂得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谋定落子光明正大,败定认输光风霁月,这是君子之道;围棋的得失进退选择中,极少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厚与薄、地与势、大与小,根据全局与局部的不同,此一时与彼一时的差异,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是中庸之道。 围棋还充分体现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特色。棋理与道家的老子宇宙观、河洛图、易学、八卦理论相通。棋盘中央是太极,周围分为八个区,代表八卦,黑白两色棋子则表示阴阳。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华夏农历一年;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一年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围棋奥妙无穷,变化复杂,精彩纷呈,正所谓人生如棋。围棋是“技”,为了取胜,它有一套具体的法则、战术。而当棋到了一定的境界,它又与艺术境界、道的境界相通。 围棋由于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2008年,围棋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已有棋子继续向前延伸行棋。一般用于与对方接触交战的时候,便于将己方的子连成一片,更好地攻击对方。

    立:与“长”有着微妙的差别,主要指向紧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盘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边线方向的行棋。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处行棋称为“尖”。由于尖的步调较小,人们也习惯地称它为“小尖”。

    挡:就是直接阻挡对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对方棋子冲出包围时,用己方棋子紧靠住对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挡的作用也就是含义中所说的两点,一是阻止对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围住的对方棋子冲出。

    并:就是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旁边的一线路上紧挨着下子。

    顶:就是顶撞对方的棋子的着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对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头上下子。顶的特点是结实、厚重、具有先手意义。形式很多,有尖顶、鼻顶等。

  3. 围棋是中国传统的四大绝艺之一,堪称国粹。围棋术语是在围棋中用来表达某些特定概念和词语的称谓。它囊括了围棋的专用名词、理论知识以及竞赛规则和对局经验的许多内容,既是中国围棋文化千百年来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学习围棋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随着围棋的普及和发展,围棋术语 ...

  4. 李世石_百度百科.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韩国围棋棋手. 收藏. 0. 李世石 (이세돌,Lee Sedol) [28] ,1983年3月2日 出生于韩国 全罗南道韩国职业 围棋 。 2006年3月12日与女友金贤珍完婚,同年9月3号女儿 李慧琳 出生。 [1] 1995年入段,1998年二段,1999年三段,2003年因获 LG杯 冠军直接升为六段,2003年4月获得韩国最大棋战KT杯亚军,升为七段,2003年7月获第16届 富士通杯 冠军后直接升为九段。 2006、2007、2008韩国围棋大奖——最优秀棋手大奖(MVP)。

  5. 2020年胡先煦主演网剧. 展开 5个同名词条. 中国大陆36 集. 收藏. 查看. 0有用+1. 《棋魂》在中国大陆上映,由 刘畅 执导, 卓越泡沫、陆洋、徐一天、陈晓、楠迪夫担任编剧, 胡先煦 、 张超 、 郝富申 、 赵浩闳 、 韩沐伯 、孙灿等主演的青春奇幻网剧 [1]。 该剧改编自堀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画的日本同名漫画《棋魂》 [22]。 《棋魂》讲述的是时光在机缘巧合下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棋盘,借此认识了存在于棋盘之中、历经千年的南梁围棋第一人——褚嬴。 在褚嬴的影响下,时光逐渐对围棋产生兴趣,并立志成为职业围棋。 [1]。 该剧于2020年10月27日在爱奇艺播出 [2],2022年5月13日在日本乐天TV播出 [20]。

  6.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2014年11月30日),名泉,字清源,是世界 围棋 革命的推动者与实践者,有“ 棋圣 ”称。 [1] 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中国 福建 省 福州 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居 北京 。 早年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有“围棋神童”誉。 11岁时成为北洋军阀 段祺瑞 门下棋客,时常出入北京中央公园(现 中山公园 ) 来今雨轩 棋席。 14岁东渡 日本 ,开始职业棋手生涯。 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 本因坊秀哉 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 1936年,加入日本国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