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6日 · 《薪》總編輯潘天賜向本報稱,《薪》是記錄獲頒好學生或好老師獎的故事,「每個故事都相當感人,例如是教師克服很多困難協助學生,亦有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或困難,用很大的努力學業等,都是很勵志的故事」,看不到如何違國安或法例。

  2. 2015年2月2日 · 獲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司徒華教育基金」頒發好老師獎的退休教師高長泉,既執教鞭亦充當「爸爸」——學生鞋子校服破了就為他們修補及買新的;有學生不懂自理,身上傳出惡臭,高老師就買毛巾 液,親自幫學生「捽老泥」(除去污垢)。

  3. 2024年4月29日 · 港大稱,自2021年起逾300名港大生參與計劃,為超過420名中小學生帶來獨特大學體驗,學生導師過程中鼓勵學員以英語發表意見,活動亦包括帶領學員探索港大的歷史、文化及著名地標。 港大校園生活總監鄧日朗稱,參與計劃的港大學生導師需參與一系列培訓課程,學習運用英語帶領及策劃活動,又指計劃亦吸引來自愛爾蘭、印度、韓國、哈薩克等50多名港大國際學生參與,他們向本地青少年展示大學的國際化及多元文化,讓學員體會到英語在溝通交流上的重要,「從而激發他們對這個國際語言的學習熱情」。 參與國際: 加深對港教育制度了解. 來自哈薩克的港大管理學院二年級Shakhdiyar Yerken表示,藉計劃學習帶領活動的技巧,並可發揮領導才能,以及有機會與本地同學合作,「加深我對香港社會和本地教育制度的了解」。

  4. 2023年12月25日 · 有港大學者開發適用於小學程度的GenAI評改中文作文平台,學生輸入文章,經約1分鐘分析,便可就內容、結構、字詞運用、錯別字等獲得改善建議,學生可反覆修改才向教師交文。 兩間試用的小學均認同平台減省教師人手批改的時間,並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由港大教育學院助理院長 (知識交流)羅嘉怡及其團隊開發名為「m.AI Mind」的平台 (下稱平台),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科技,按TSA中文科的評核標準批改文章,就內容、結構、詞語運用、標點符號、診斷語誤、病句、錯別字等,列出評級、評語及改進建議 (見表)。 平台亦參考教育局《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內第一、二學習階段分析學生用字習慣。 TSA為標準 200師生試用. 兩間小學共有190名小六、6名教師試用平台。

  5. 2017年11月8日 · 現可用流利手語溝通,更是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手語雙語共融計劃」駐聖母院書院的教師,在數學和科學課上用手語,另一名教師則以口語一同授課。. 為何想成為人師?. 她堅定地道:「我不希望聾生 (聽障學生)要重複我過往的挫敗」,以往的 ...

  6. 2022年9月12日 · 引領「做更好的人」 不認同通識致學生激進 通識教師轉戰公民科 「對得住初心」. 廠商會中學通識科主任馮凱玲(持咪者)向中四生簡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通識科設六大單元,公民科則有三大主題。. 馮凱玲認為通識科的教學內容較廣,而公民科 ...

  7. 2017年6月2日 · 閱讀篇章:〈給孔子的一封信〉簡媜. [2017.06.02] 發表 推文. (插畫:鍾錦榮). 簡媜. 【明報專訊】孔子先生您:. (第1段)很不好意思佔用您的寶貴時間,我是您的崇拜者,現在在做家庭主婦,我一共了三個孩子,一個老公。. (第2段)實在是很不得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