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譯文二.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被美景陶醉而流連忘返。 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不小心劃進了荷花池深處。 劃呀,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譯文三. 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 興盡之后很晚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怎么渡,怎么渡? (最終)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注釋. 常記:時常記起。 “難忘”的意思。 溪亭:臨水的亭臺。 日暮:黃昏時候。 沉醉:大醉。

  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首忆昔词。 开头两句,便饱含着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未尽。

    • 概览
    • 作品原文
    • 注释译文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者简介

    宋代李清照词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这是一首忆昔词。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语言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如梦令⑴

    常记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⑶,误入藕花深处⑷。争渡⑸,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⑹。

    词句注释

    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常:一作“尝”。溪亭:临水的亭台,溪边的亭子。 ⑶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⑷藕花:荷花。 ⑸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一说争与“怎”相通,如何、怎么的意思。 ⑹鸥鹭:泛指水鸟。

    白话译文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鸥鹭。

    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二十四岁时,翁舅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细审作者行实,此词大致可系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她十六岁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作。

    整体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现代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别见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卷四,误作无名氏词,注“或作李易安。”(《词林万选》所注或作某某,殆为毛晋所加,非杨慎原文。)又见《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卷一、《唐词纪》卷五、《古今词话·词辨》卷上、《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词话》,俱误作吕洞宾词。 现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词新话》:李清照《如梦令》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原为抄本。并非善本,其误抄“尝”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卷十一荷花门内引此词正作“尝记”,可以纠正《乐府雅词》之误,由此亦可知《全芳备祖》之可贵。纵观当代选本,凡选清照此词者无不作“常记”,试思常为经常,尝为曾经,作“常”必误无疑,不知何以竟无人深思词意,沿误作“常”。以讹传讹,贻误来学,影响甚大。希望以后选清照此词者,务必以《全芳备祖》为据,改“常”作“尝”。 现代吴小如《诗词札丛》:我以为“争”应作另一种解释,即“怎”的同义字。这在宋词中是屡见不鲜的。“争渡”即“怎渡”,这一叠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计想着怎样才能把船从荷花丛中划出来,正如我们平时遇到棘手的事情辄呼“怎么办”、“怎么办”的口吻。不料左右盘旋,船却总是走不脱。这样一折腾,那些己经眠宿滩边的水鸟自然会受到惊扰,扑拉拉地群起而飞了。检近人王延梯《漱玉集注》,“争”正作“怎”解,可谓先得我心。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3.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4.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原文賞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朝代 宋代 詩人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宋詞三百首 宋詞精選 初中古詩 紀遊 最美 閒適.

  5.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 的詞作。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 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它以女詞人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漱玉詞》 文學體裁: 詞. 作者:李清照. 詞牌:如夢令. 作品原文. 如夢令⑴. 常記溪亭日暮 ⑵,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⑶,誤入藕花深處 ⑷。 爭渡 ⑸,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6. 2024年10月16日 · 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便是李清照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那一幅幅如詩般流動的畫卷。 詞中亦有聲 篇二. 這首詞中,不僅有令人陶醉的畫面,還藏著許多聲響。 讓我們靜心聆聽詞的最後一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其中,有鷗鷺鳴叫的聲音,有鷗鷺拍打翅膀的聲音。 從詞中的“一灘”看出鷗鷺數量很多,“驚”字又告訴我們,鷗鷺是一下子起飛,速度非常快。 迴盪在耳畔的聲響似乎更大了,這聲響片刻之間便讓靜止的畫面靈動起來。 再聽,“爭渡,爭渡”! 這裡傳出的聲響便更多了,有水花四濺的聲音,有船槳撞擊的聲音,有歡樂嬉笑的聲音,有嗔笑爭執的聲音。 所有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那無拘無束的暢快,那驚喜連連的酣暢。 “興”在盡與不盡之間 篇三. 上面提到,整首詞可以“醉”為線索,貫穿始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