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1日 · 享譽韓國的第一學霸」、家長公認最值得信賴的讀書導師」,姜聲泰的學習法大公開關於讀書時到底適不適合聽音樂姜聲泰這樣說

  2. 2016年8月8日 · 義村,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暨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兼副學務長,曾任2008年北京奧運中華隊運動科學委員會運動心理組召集人) 絕大多數的人看奧運,最緊張、最在意的都是到底金牌花落誰家? 但我從事運動員心理輔導多年,更在乎的是選手有沒有在「輸的經驗」中體悟到人生。 台灣參與奧運這麼多年來只奪過四金,但這一點也不能否定我們參與奧運的意義啊! 其實,輸的經驗有時比贏得比賽更可貴,運動員和觀賽者如果能從中體會到一些哲理,接下來面對更複雜、不可預知的人生,內在就有了更大的力量。 觀察比賽輸了的選手,是否還能保持君子風度? 我自己喜歡帶著家裡兩位青少年孩子,觀察現場選怎麼面對失敗? 是否走上前去和打敗自己的人握手,或是真誠的來個抱抱?

  3. 2019年10月17日 · 根據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的資料,躲避球是1902年從英國引進日本,最後在日治時期引入台灣。 光復初期經濟困難,當時的省立臺北師範學校溫兆宗老師,極力倡導這項具經濟實惠、簡單易學優點的運動。 「在早期體育資源分配不足的時候,要找到一個能讓幾十個孩子同時活躍起來,又能培養各項體育能力的運動是非常困難的,但躲避球卻可以滿足以上各項要求,」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義村說,「比如說扯鈴、跳繩在早期都會有器材數量不足和訓練能力單一的限制。 如果有「被砸不會痛」的躲避球? 「我想現在家長們反對的,應該都是兒時記憶中的躲避球玩法,現在教學現場,多半都已改用軟式飛盤和軟皮球在打躲避球了。

  4. 2017年12月1日 · Shutterstock. 從最近的幾場親子講座中,我明顯感到現代父母的焦慮,他們每天盯著孩子,若別人的孩子會了什麼,而自己的孩子還不會,就異常焦慮,甚至還會因此打罵孩子出氣。 其實,歷史上很多偉人都是大器晚成的,王陽明就是到五歲才會說話。 孩子開竅的早晚跟基因有關係,教養孩子要像燒東坡肉一樣,「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急不得的。 大腦若還沒有成熟,拚命訓練孩子只會使孩子恐懼學習。 馬友友的母親說她從來不曾因為馬友友大提琴拉的不好而打他,因為打了他,他就對拉琴恐懼,一恐懼,他就不會去練琴,就不可能成為大師了。 孩子若有某方面的天賦,他會學的容易、表現的好。 成就感會使大腦產生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研究發現,成就感愈高,多巴胺愈多,他愈喜歡去做。

  5. 2018年6月22日 · 擁有點石成金能力的金手指國王,連擁抱自己心愛的小女兒,都會把小孩變成金塊;擁有噴火能力的阿古力,靠近食物,食物就變成焦炭,靠近人會燒傷對方,唉呀唉呀這下生活該如何是好! 這本一樣也有劇場版,一樣有著小孩喜歡的豐富音效與有趣聲音表情。 這本故事有設計一張長長的拉頁,一拉開就可以看到阿古力轟隆隆的火冒三丈~是三丈遠的火喔! 據說賴馬老師的作品特色是所有細節都精心設計過,不過隨繪本沒有附上家長手冊,我也沒有那麼認真每次都去挖掘探究他設計某些橋段的用意為何,只是覺得他的繪本裡頭有很多可以延伸的內容好講—— 蚊子叮咬,會傳染傳染病,這是對的。 真正的蚊子可能會傳染登革熱,是會讓人發燒的。 人不會像阿古力那樣噴火,不過會整個身體都因發燒而變得熱騰騰的。 生氣時,身體的體溫會變高,這也是對的。

  6. 2022年2月24日 · 特教人物台灣適應體育推手姜義村腦麻孩的眼淚推動他為身障運動權發聲. 2022-02-24 00:00 更新:2022-03-22 16:43. by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 賓靜蓀. 大學念獸醫系姜義村之後卻投身服務身心障礙族群並推動身心障礙者參加運動賽事甚至一起組團比賽 ...

  7. 2010年7月1日 · 【本文選自《晨讀10分鐘:人物故事集》】「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史帝夫‧賈伯斯),他是一個意外出生的孩子,人生點綴著大大小小的意外。 他一直相信所有意外,未來會有所連結。 「生命短暫,你得找到你的最愛,你得有勇氣跟著自己的直覺。 天下資料. 今天很榮幸能參加這所全球頂尖大學的畢業典禮。 坦白說我大學根本沒畢業,所以現在大概是我最接近大學畢業典禮的一刻。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自己人生中的三個故事;沒有什麼波瀾壯闊的情節,就只是三個小故事而已。 第一個故事:人生片段的連結. 我進里德學院(Reed College)才六個月就休學,卻繼續在學校待了大約十八個月才真正離開。 我休學的理由得從我出生前開始講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