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1年9月6日 · 孔子說:「恭敬而無禮則徒勞,謹慎而無禮則膽怯,勇猛而無禮則闖禍,直率而無禮則尖刻。 如果領導能真心愛護親屬,則百姓就會崇尚仁愛;如果領導能真心愛護故舊,則百姓就不會冷漠無情。
- 西班牙語
西班牙語有咩特別? 圖片來源 西班牙語有咩特別? 西班牙係 ...
- 【抄筆記】抄完之後唔覺有用?整理溫習筆記5種關鍵態度
3. 不求完美 筆記可以隨個人需要加上圖畫、表格、符號之類 ...
- 西班牙語
孔子對顏淵道:「用我呢,就幹起來;不用呢,就藏起來。 只有我和你才能這樣吧! 」子路道:「您若率領軍隊,找誰共事?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原文
- 修養名句
- 論語
- 孔子
《論語》是一部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纂,它也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之名,乃編纂者所定。
“論”即論次編纂,“語”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語。
“《論語》八則”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系列”的《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中的第26課,第114到115頁。
另一版本的《論語八則》來自蘇教及上海教學版(原文見下)。
•作品名稱:論語八則
•外文名稱:Analects of Confucius
•作品別名:論語八則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作品出處:《論語》
•文學體裁:文言文
滬教版: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6.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7.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 8.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蘇教版: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5.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 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7.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原文及翻譯
⒈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習按時溫習不也是件高興的事嗎?有志向相同的人從遠方來相聚(互相切磋,增長學問),不也是件快樂的事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這不也是德才兼備的人嗎? 學習方法、態度:按時學習,學以致用;與友切磋,不斷求進;胸懷寬廣,自求上進。 ⒉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是智慧的。 學習態度:客觀謙虛,實事求是。 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了解(知識)的人比不上喜歡(知識)的人;喜歡(知識)的人比不上以知識為樂的人。 學習態度、境界:以學為樂,方學大成。 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幾個人同行,在他們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師在這裡。我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它,他們那些短處(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學習態度、方法:虛心求教,取長補短。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舊的(知識)從而知道新的(知識),你可以憑藉這種方法做老師了。 學習方法:溫故知新。 6.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當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到來時,這樣以後,你便知道松樹、柏樹是在最後凋謝的。 做人規律:處境艱難方顯高尚節氣、品格。 7.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能想要快,不能貪圖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達到目標;貪圖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幹不成。 做事心態:不能急於求成,貪圖小利;要循序漸進,目光長遠。 8.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我曾經整天不吃東西,整夜不睡覺,用(這些時間)來思考,沒有好處,還不如學習。 學習方法:學勝於思。(學習是進一步思考的基礎)。
重點解釋
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按時”。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亦:也 說:同“悅”,高興,愉悅。 朋:志同道合的人。 樂(lè):快樂。 時:按時。 人不知:此句為省略句,省略了賓語。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慍(yùn):惱怒,惱恨,生氣,怨恨。 君子:指有道德上有修養的人或品德高尚的人。 是:這。 也:表判斷的語氣 歲:年。 然:這樣。 後:以後。 凋(diāo):凋謝。 好(hào):喜愛,愛好。 嘗:曾經。 寢:睡。 以:表目的,用來。
補充解釋
⑴而:順接作用,然後。 ⑵亦(yì):同樣、也是。 ⑶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⑷自:從。 ⑸知:知道,了解。 ⑹而:連詞,卻。 ⑺時習:時,按時。習,實習,溫習。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還有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四書五經是古代的必讀書目。是中國古代文化書籍的合稱。包含了古代先哲們在政治、哲學、歷史、文化以及為人出事等方面的主張,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人,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編撰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據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華夏族)後裔,故為子姓。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夏邑)。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晚年與顏徵在生下了孔子。孔子的偉大思想與孔子母親很大關係,其母在和他的外祖父顏襄對孔子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伯”為老大,“仲”為第二,“叔”為第三,“季”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來排序,就以孟、仲、叔、季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長。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於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樑。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
《論語》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書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
論語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論語的討論及參考資料。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论语八则. 佚名 〔先秦〕.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016年6月17日 · 論語八則原文及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一起探討問題),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 ...
其他人也問了
孔子教學有哪四項內容?
孔子如何證明文獻不足?
孔子如何看待學習?
孔子的父親是誰?
孔子為何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
孔子如何追求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