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宋神宗赵 (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 趙仲鍼, 宋英宗 的长子,是宋朝(北宋)第6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 在位期間主導 熙寧變法 和 熙河開邊,是北宋繼太祖和仁宗之後較有作為的皇帝。 早年. 明人画赵顼半身像轴. 慶曆 八年(1048年)四月十日,出生在濮安懿王宮邸睦親宅, 宋英宗 趙曙和 宣仁聖烈皇后 高氏所生長子。 八月,仁宗賜名為 仲鍼,授太子右率府副率,遷太子右率府率。 嘉佑 五年(1060年),遷右千牛衛將軍。 嘉佑八年(1063年),趙頊與其父王趙曙一起入居慶甯宮。 三月二九日,仁宗崩於福寧殿,父趙曙即位。 四月,授 安州 觀察使,封光國公、食邑八百戶、實封二百戶。 五月,趙頊受經於東宮。

  2. 宋神宗趙 ㄒㄩ (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 趙仲鍼, 宋英宗 的長子,是宋朝(北宋)第6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 在位期間主導 熙寧變法 和 熙河開邊,是北宋繼太祖和仁宗之後較有作為的皇帝。 早年. [編輯] 明人畫趙頊半身像軸. 慶曆 八年(1048年)四月十日,出生在濮安懿王宮邸睦親宅, 宋英宗 趙曙和 宣仁聖烈皇后 高氏所生長子。 八月,仁宗賜名為 仲鍼,授太子右率府副率,遷太子右率府率。 嘉佑 五年(1060年),遷右千牛衛將軍。 嘉佑八年(1063年),趙頊與其父王趙曙一起入居慶甯宮。 三月二九日,仁宗崩於福寧殿,父趙曙即位。 四月,授 安州 觀察使,封光國公、食邑八百戶、實封二百戶。 五月,趙頊受經於東宮。

    • 早年
    • 朝政
    • 因病去世
    • 亲族
    • 授予官职
    • 评价

    庆历八年(1048年)四月十日,出生在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宋英宗赵曙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所生长子。八月,仁宗赐名为仲鍼,授太子右率府副率,迁太子右率府率。嘉佑五年(1060年),迁右千牛卫将军。 嘉佑八年(1063年),赵顼与其父王赵曙一起入居庆甯宫。三月二九日,仁宗崩于福宁殿,父赵曙即位。四月,授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食邑八百户、实封二百户。五月,赵顼受经于东宫。英宗见了他好学到废寝忘食,常派遣内侍去劝他休息。侍讲王陶进入宫内,赵顼率弟弟赵颢向他参拜,可见他对师傅的尊重。九月,授特进、检校太傅、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上柱国、封淮阳郡王,终赐名顼。十二月,出阁。 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进封颍王。三年(1066年)三月,纳故尚书省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向敏中曾孙女为...

    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

    神宗即位后,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新法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惟操之过急,利弊互见。北宋学者陆佃说:“造元丰间,积票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当时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7亿亩,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但是变法受到守旧派激烈的反对,朝中的司马光、范镇、赵瞻纷纷上书陈述对新法的不满,司马光与吕惠卿为了青苗法在皇帝面前争辩,新法维持了将近二十年,直到司马光尽罢新法为止。此一时期,面临朝廷和后宫的双重阻力,神宗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高太后更是对神宗说:“王安石是在变乱天下呀!”岐王赵颢也从旁劝说神宗应该遵从皇太后的懿旨,神宗心烦意乱,怒斥歧王说:“那你来当皇帝好了。”岐王诚惶诚恐,失声痛哭。

    乌台诗案

    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于当年移知湖州,到任后上表谢恩,朝臣以其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指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又以苏轼动辄归咎新法,要求朝廷明正刑赏。御史李定曾因不服母孝,受苏轼讥讽,于此案中也指苏轼有“悛终不悔,其恶已著”、“傲悖之语,日闻中外”、“言伪而辩,行伪而坚”、“怨己不用”等四大可废之罪。 御史舒亶寻摘苏轼诗句,指其心怀不轨,讥讽神宗青苗法、助役法、明法科、兴水利、盐禁等政策。神宗下令拘捕,太常博士皇甫遵奉令前往逮人。苏辙时在商丘已预知消息,托王适协助安置苏轼家属,并上书神宗陈情,愿以官职赎兄长之罪。苏轼在9月被捕后,写信给苏辙交代身后之事,长子苏迈则随途照顾。押解至太湖,苏轼曾意图自尽,几经挣扎,终未成举。捕至御史台狱下,御史台依平日书信诗文往来,构陷牵连七十余人。 后因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礼等人出面力挽,前宰相王安石也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前往黄州。苏辙被贬江西筠州任酒监,平日与苏轼往来者,如曾巩、李清臣、张方平、黄庭坚、范镇、司马光等29人亦遭处分。...

    与西夏的关系

    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图一举歼灭羌夏。王韶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厥后兵不敢用于北,而稍试于西,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抱憾而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元丰八年三月初五日(1085年4月1日),宋神宗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殡于殿西阶,庙号神宗,群臣上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葬于永裕陵。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加谥为“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崇宁三年(1104年)十一月,改谥为“体天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加谥为“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祖先

    1. 父亲:宋英宗 2. 母亲: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妻妾

    1. 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2. 朱德妃,即追尊钦成皇后朱氏 3. 陈美人,即追尊钦慈皇后陈氏 4. 贤妃林贞 5. 惠穆贤妃武氏 6. 贵妃宋氏 7. 贵妃邢氏 8. 淑妃张氏 9. 贤妃杨氏 10. 婕妤冯氏 11. 婕妤钱格非 12. 才人郭氏,初封淮阳郡君,元符三年正月为才人。 13. 昭仪勾氏

    宰相

    1. 韩琦 2. 曾公亮 3. 富弼 4. 陈旭(陈升之) 5. 韩绛 6. 王安石 7. 吴充 8. 王珪 9. 蔡确

    副相

    1. 吕惠卿

    正面评价

    1.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帝天性孝友,其入事两宫,必侍立终日,虽寒暑不变。尝与岐、嘉二王读书东宫,侍讲王陶讲谕经史,辄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称贤。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未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 1. 重用名将王韶,发动‘熙河之役’,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的军队,置熙州(今甘肃临洮),收复河、洮、岷、宕、亹五州,对西夏形成包围的之势。熙宁五年(1072年)王韶收复今临洮与临夏,升镇洮军为熙州,设熙河路。王韶为龙图阁待制、熙河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熙宁六年(1073年)、夏天率兵攻占武胜城(今甘肃临洮),乘胜追击,进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直捣定羌城 (今甘肃广河)。熙宁七年,收回...

    负面评价

    1.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宋论》称“宋政之乱,自神宗始”。 1. 乌台诗案是宋神宗执政生涯中,最大的政治污点。因苏轼当年移知湖州,到任后上表谢恩,却被宰相王珪等朝臣认为有贬新政与朝廷之意,御史李定和舒亶寻摘苏轼诗句,指其心怀不轨,讥讽神宗青苗法、助役法、明法科、兴水利、盐禁等政策。神宗下令拘捕,太常博士皇甫遵奉令前往逮人。捕至御史台狱下,御史台依平日书信诗文往来,构陷牵连七十余人,引起朝野不小震动。在当时苏轼已成为继欧阳脩之后的宋朝文坛泰斗,却因为一句诗下狱,让时人议论纷纷,而宰相王珪等朝臣又想置苏轼于死,让时人对朝局颇为不满,其中神宗祖母太皇太后曹氏对此事有所发言,认为苏轼是先帝宋仁宗所选定的太平宰相。而曾任神宗宰相的大臣王安石则向神宗上书,认为:“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神宗迫于压力,在查清苏轼并未有诋毁朝廷之意,将其贬至黄州,但已为神宗的执政留下污点。 1. 永乐城之战是宋神宗执政以来,最大规模的征伐行动,也是神宗执政以来,最大的政治挫折。在当时因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姐弟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腐败,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

  3.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北宋第六位皇帝。 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为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庆历八年(1048年),赵顼生于濮王宫。

  4. 北宋灭亡的锅,南宋人甩到了新党头上,所以宋神宗和王安石才会被视为亡国君相。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北宋灭亡主要是徽钦二帝的锅,次而又次,责任才能落到赵顼指使王安石粗糙变法,导致司马光失智这件事上。

  5. 宋神宗 趙頊 (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趙仲針,宋英宗趙曙長子,生母宣仁聖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 (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 治平元年 (1064... 趙煦 (宋朝第七位皇帝) 宋哲宗趙煦 (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趙傭,宋朝第七位皇帝 (1085年4月1日-1100年2 ...

  6. www.zhihu.com › topic › 20526450宋神宗 - 知乎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 生于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 治平元年(1064年),赵顼进封颍王。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