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稀雯醫生 Dr. CHEUNG, HAY MAN; 專科:外科 General Surgery; 地址:九龍尖沙咀廣東道5號海洋中心14樓1426A室電話:27786183 嘉諾撒醫院 播道醫院 港怡醫院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香港浸信會醫院 養和醫院 明德國際醫院

  2. 6 天前 · May 23, 2024. 189. 認知訓練丨隨著人口老化持續上升,認知訓練近年越來越受到關注,保持長者健康和活躍的大腦功能變得尤為重要。 中大最新研究發現,長者多寫書法,對協調大腦神經網絡有正面影響,有助促進腦部健康。 撰文:Ray@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eBioMedicine》│ 資料來源: 《eBioMedicine 》 認知訓練丨唔洗食藥一樣可以延緩輕度認知障礙症! 專家:「練書法」有助鞏固大腦協調! 中大研究指可預防/延緩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大腦功能衰退疾病,患者的認知能力顯著下降,包括記憶力、注意力和集中力、推理和判斷能力,影響日常生活及活動。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雖然有明顯的認知症狀,但並未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

    • 擘大口時牙骹會痛?
    • 牙骹痛的治療方法
    • 高風險人士應如何預防牙骹痛

    李廸信醫生指,牙骹痛其實就是「顳下頜關節障礙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其中一個很常見的徵狀。症狀通常是張開口時會發出「卡卡」聲,說話和進食時牙骹會感到痛楚,不能把口張得太大,或是會有肌肉痛甚至引致到頭痛等。 李醫生說牙骹痛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類:肌肉問題和關節問題。「如果是肌肉的問題,通常會是勞損。可能是關於晚上磨牙或是咬實牙關的習慣影響,或是常吃香口膠、黏韌的東西例如是魷魚絲、或是一天進食多餐的習慣而引致。」 至於是關節問題的話,李醫生則解釋有可能是因為軟骨盆移位。「一般軟骨會在顳骨和牙骹之間,但一旦出現移位,張開口時牙骹一動就會經過軟骨引致它發出卡卡聲。而當如果裡面有發炎的話,就會出現痛楚的感覺。」

    如果是一般的牙骹痛,醫生通常會由比較保險的治療方法開始,例如是教病人做一些口部運動以強化某組肌肉,令病人在口腔開合或是左右活動時,肌肉可以保持平衡。牙醫亦會試用藥物,如一些消炎止痛藥。李醫生又表示,對某些病人來說一些肌肉鬆弛劑都可能有效用。 但若然病人情況未有改善,李醫生會建議患者晚上戴牙膠。「戴牙膠有兩大作用,首先是阻止病人在晚上磨牙或咬實牙關,對肌肉的痛楚會有所舒緩。而且長期戴牙膠有可能減少關節的負壓力,長遠來說會減少牙骹痛的痛楚。」 但李醫生指,現階段的醫學文獻都會建議牙骹關節痛的病人,在早期就進行俗稱的「洗牙骹」的微創程序。「例如顳下頜關節沖洗術,醫生會把兩個細的針頭放到牙骹旁邊,再用生理鹽水加以沖洗。這亦可以達到減低牙骹入面負壓力的效果,和可沖走發炎物質。」

    當問及哪類人會較易出現牙骹痛,李醫生說其實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會牙骹痛,但在中年人之間較為常見。「而且女性患者亦會較男性多,比例大約是4:1。」 醫生一般亦會建議恆常性牙骹痛的患者不要常吃較硬身、或是一些要張大口進食的食物,例如漢堡包或巨無霸等等。而且通常也會叮囑病人每日都不要吃多於三餐,因為常常用牙骹的話,會易出現勞損的情況。 「一般會建議病人吃較軟身和不用咀嚼太久的食物,如麵或把米飯煮軟一點,或是蛋類都會比較適合。」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3. 2021年12月10日 · 精神科專科正平醫生指出:「不論患者置身於何種高度,如因為身在高處而出現不合理或極端的反應,便有機會是畏高症。 畏高症的成因可與先天、後天因素及平衡系統失衡有關,惟與性格沒有直接關係。 有學說指出,原始人為求生存會本能避開高處等有機會構成危險的環境。 後天因素而言,患者或會因童年階段經歷過摔倒或創傷,而將高度和痛楚聯想在一起。 此外,亦有說法指畏高症的形成與平衡系統失調有關,當患者身在高處時視野擴闊,視覺訊息混亂下,只能依賴肌肉運動知覺及內耳前庭系統平衡身體,頭暈及搖晃感增加,令患者感到恐懼與不安。 治療助改善焦慮 新式療法助逐步適應. 畏高症可透過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減輕症狀,一般而言醫生會建議患者先接受心理治療。 不少人一聽到要克服恐懼,則馬上聯想到暴露療法,以為必須置身於恐懼的情境中。

  4. 2024年4月16日 · 竺醫生續指,傳統的診斷胰臟癌方法包括驗血、磁力共振掃描、經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磁力共振胰膽管造影、腹腔鏡、內視鏡等。 不過,由於胰臟位置十分隱蔽,大部分的檢查未必能夠準確測出癌症,或因未能抽取腫瘤的組織進行化驗,令醫生無法分辨腫瘤的期數。 而新一代微針穿刺能利用超聲波內視鏡,靠近病源作出檢查,不幸當發現腫瘤時,醫生可利用幼針刺穿胃部,抽取細胞組織,再交由病理學家進行分析,準確度高達70%,有助提高診斷準確度。 竺醫生解釋,由於胃壁較厚,以幼針刺穿後,傷口會自動閉合,無須擔心會有出血情況。 新一代微針穿刺除了可用作檢查外,也具有治療作用。

  5. 2020年5月13日 · May 13, 2020. 18,964. 你常常分不出誰是誰,又或是常認不出朋友,以為他們是陌生人嗎? 專家說,若常有這些情況,那你可能有臉盲症。 臉盲症又叫做面孔失認症(prosopagnosia),是一種無法辨別臉孔的症狀,有些人一輩子都無法擺脫這個症狀。 Photo from Google. 什麼是臉盲症? 臉盲症(Prosopagnosia或Face Blindness)是指患者會看不清別人的樣貌,或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識能力。 有英國專家便製作了一份問卷,可以判斷是否罹患該症。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科學家指,此病症會令患者甚至連身邊的至親或伴侶都認不出,患者只可靠對方身上的特徵辨認身份,例如衣物、首飾及用品等。

  6. 2023年11月15日 · 日常活動增加關節負擔! 營養補充成分要識揀 及早預防退化性關節痛. AHAs:屬水溶性,由於大部分成分萃取自某些水果,故此被統稱為果酸,有去除角質的作用。 分子量較細小的果酸(如乙醇酸),對皮膚的刺激程度較高。 PHAs:屬較新式的果酸,分子量較傳統果酸大,故引致刺激反應的機會較低,具保濕效能及抗氧化功能,較適合敏感膚質、玫瑰痤瘡和濕疹患者使用。 BHAs:屬脂溶性,較果酸更易渗入皮脂腺,於改善暗瘡問題的效果較理想。 LHAs:分子量較傳統水楊酸大,可以減低對使用者帶來的刺激,較適合敏感膚質、玫瑰痤瘡和濕疹愚者使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