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3日 ·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13日率2019年將新上台的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與胡書賓,與現任執行長沈振來一同召開記者會宣佈傳承,他首先對今年營運低潮向股東致歉鞠躬,這一個動作背後,施重棠心裡想的是什麼? 王郁倫. 2018.12.13 | 產業創新. 抱著兩本書走進會議室,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雖熱愛閱讀,但手上這兩本卻被他視為「聖經」。 這兩本貼滿彩色標籤註記的書,記載他反覆閱讀的重點,一本是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刷新未來》(Hit Refresh),而另一本則是橋水基金創辦人雷·達里歐(Ray Dalio)的《原則》(Principles)。 施崇棠給沈振來高評價. 「給沈振來很高的分數! 」施崇棠對沈來十年CEO任內成績給予高評價。

  2. 2022年5月9日 · 沈振來於2018年12月宣布辭去華碩執行長並創業,投資成立創捷前瞻公司,協助華碩投入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領域。 2019年6月華碩改選董事,沈振來仍續任,不過今年候選名單卻未見列名。 根據華碩上傳資料,今年董事10席候選人包括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副董事長世昌、總裁曾鏘聲、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及胡書賓、營運長謝明傑、ASGL全球副總裁陳彥政及許祐嘉,以及滙宏顧問董事長楊子江、華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魏杏娟。 獨董候選人由3席增加到5席,除了有望續任的旭揚管理顧問董事長暨總經理邰中和、弘道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李名昱、華碩獨董許春安之外,新增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教授郭瑞祥、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諮議委員曾惠瑾。

  3. 2022年8月17日 · 今周刊.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喬」了近兩個月、版本至少變動過3次的人事案,為何是這家營收破兆的電子組裝大廠,走出愈來愈「鴻海化」的關鍵決策? 科技業流傳了兩個多月、iPhone第二大組裝廠和碩的新任執行長,終於在8月11日揭曉。 當天下午,一封由董事長童子賢署名,同時發給集團內員工、供應商、媒體的公開信,揭示這家營收破兆的企業,未來,也將走向雙執行長制。 巧合的是,2018年年底,最早由童子賢參與創辦、後來與其分家的華碩,也宣布由許先越、胡書賓擔任共同執行長,接手自從2008年華碩與和碩「雙碩」分家後,由沈振來執掌了10年的執行長棒子。 為什麼早在2016年就已進行過一次執行長交接的和碩,會選擇與華碩一樣的雙執行長制? 這兩個新的執行長到底是誰? 這樁人事案又將如何牽動未來的和碩?

  4. 2020年4月24日 · 華碩前執行長沈振來將出任工業電腦樺董事,引起關注的是,他所創的工業物聯網新創「創捷前瞻」若與樺結盟,將建立百億元量級的虛擬集團,市場增至5隊。

  5. 2021年11月1日 ·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從相機、攝影器材代理起家的正成集團,總經理丘揚祖27歲接下家族企業,一路把業務範圍擴大到燈光、電影、電視器材,以及音訊設備,手握200多個影視聽器材品牌,「很多廠家講,我們是全球唯獨一家多方面、跨區域的代理。 正成集團總經理丘揚祖。 圖/ 賀大新攝影. 從接班起,丘揚祖給自己的目標,就是挑困難的事來做,搶下世界第一品牌 。 規畫腳架要拿什麼、鏡頭要拿誰、包包要拿誰、閃燈拿什麼品牌。 他積極參展,跟原廠接觸,包括全球最大電影器材廠Arri、瑞士頂級燈光品牌Broncolor、全球前三大的麥克風品牌Rode,他都談下代理。 挑戰高難度品牌,創造了群聚效應,就像磁鐵一般,吸引更多二、三線品牌,以及整條產線上相關設備製造商都會進駐。

  6. 2018年12月13日 · 王郁倫. 2018.12.13 | 物聯網. 華碩正式啟動史上最大轉型計畫13日由董事長施崇棠與執行長沈振來一同出席重大訊息會宣佈為加速傳承跟轉型沈振來將辭任執行長大位接下新事業領頭衝鋒角色而核心本業將由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及胡書賓接任操盤新人事自2019年1月1日生效。 施崇棠表示,企業經營要兼顧短期跟長期,華碩目前對應電腦產業的競爭,又需要新事業成長動能,這兩方面都有急迫性與重要性,所以內部討論出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導入「團隊管理」,發揮眾志,創意擇優。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右)表示,企業經營要兼顧短期跟長期,著眼集團需要新的成長動能,派出老將沈振來(左)開拓新疆土左。 圖/ 蔡仁譯/攝影. 老將創業瞄準AIOT,傳承樹立典範.

  7. 2020年6月16日 · 近年來,臺灣新創蓬勃發展,屢屢在國際舞台創造佳績。 而於5月20日上任的總統賴清德,亦積極投資下一代創新科技,期望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讓臺灣的新創能量被世界看見。 對此,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持續推動「新興數位內容技術人才培訓與國際合製推動計畫」,並為了呼應國家重點擘劃的大南方政策,今年特別結合產業資源和國際平台品牌,推出為期半年的「亞灣國際新星孵創計畫」,致力透過業師輔導與團隊初選、亞灣新星孵創大會(Pitch Day)、國際競賽、開發者大會、創新創業落地等豐富資源和階段性的輔導,加速新創團隊落地創新數位內容和產品的速度,並接軌國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