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成大醫院外科部林毅志醫師致力肝臟手術與肝癌治療.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成大醫院外科部 林毅志 醫師九十年三完成首例的肝臟移植手術,創下成大醫院移植史的新頁,至今已累計完成二十五例的腦死捐贈肝臟移植, 林毅志 醫師一直是肝臟移植的重要 ...

  2. 壬一 皈依之因:. 皈依的因雖有多種,但是此處是像前文所說,我們很快便會死亡,不能長留此世,而且死後便會受自己的「業力」主宰,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投生處。. 【其業亦如《入行論》云:「如黑暗依陰雲中,剎那電閃極明顯,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間 ...

  3. 2020年9月20日 · 依二種因辦中有:一是我愛已生的緣故;二是由於無始以來樂著無義戲論、虛妄分別的緣故,熏習種子,能生所依所緣諸差別事。 由於善不善業造作增長熏習力,因此能感五趣異熟的自體。

  4. 1、開荒闡道是為奇功。 代天宣化,替佛宣言,由一傳十,十傳百,百傳萬千,使大道能川流不息宏展,替師尊師母去佈德,是謂奇功也。

  5. 2019年7月6日 · 消文61 62頁3行. 第六科、另外說明慧力淺者的修持方法:.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 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 對於成佛這個究竟的目標而言,擁有暇滿的人身,意義 ...

  6. 2020年9月3日 · 新譯廣論. 假如沒有煩惱,那即使我們積集了無量宿業,亦會像種子沒有泥土、水份等一般,不會長出苗芽,同樣,「業」若缺乏「俱有緣」便不會長出苦苗。 如是亦如《釋量論》云:“超度諸有[4]愛[5],非餘業[6]能引[7],滅盡俱有[8]故。 [4] 諸有:三有,色有、無色有和欲有。 [5] 愛:煩惱。 [6] 餘業:阿羅漢相續當中剩餘的宿業。 [7] 能引:感召後有。 [8] 俱有:對辦生死的近取因——有漏業而言,煩惱是俱有緣。 相反,即使沒有積集宿業,但是只要具有煩惱,便會馬上積集新的業,從而取得「後有」(梵:punar-bhava。

  7. 2021年2月5日 · 今初,功德有五。 思惟苦有五種作用:① 驅意解脫; ② 除遣傲慢; ③ 羞恥作惡; ④ 歡喜修善; ⑤ 引發悲憫。 謂若無苦,則於苦事不希出離,故有驅意解脫功德。 一、驅意解脫.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希求從苦事中出離,所以受苦有驅使自己的心希求解脫的功德。 例如,有些人天天安逸度日,吃喝玩樂樣樣順心,便會認為人間的日子很好而不願出離。 我們常說,天身不如人身更有利於修習佛法,正是因為天人的生活太過安逸,生命都虛耗在享受中而不知出離。 《大唐西域記》記載: 往昔,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師子覺(無著菩薩的弟子)等三人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他們互相約定,誰先往生見到彌勒菩薩,便回來告知。 其後,師子覺最先往生,但他過了三年都未回來相報。 後來,世親菩薩也捨壽往生。

  1. 相關搜尋

    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