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A+醫學百科是一個開放的醫學百科平台。. 它的成長離不開網友的支持。. 您可通過以下途徑幫助我們:. 增加和完善條目 :發現醫學條目中有錯誤, 您可以直接修正錯誤; 如條目內容不充分, 您可以添加內容 (參看: 勇於編輯修改頁面 );你還可以向A+醫學百科添加 ...

  2. 常見於健康的成人,尤其是運動員、老年人和睡眠時,其它原因為 顱內壓增高 、血鉀過高、 甲狀腺機能減退 、 低溫 、以及應用 洋地黃 、β受體阻滯劑、 利血平 、呱乙啶、 甲基多巴 等藥物。 在器質性 心臟病 中,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塞 (尤其是下壁 心肌梗塞 的早期)、 心肌炎 、 心肌病 和 病竇症候群 。 【 心電圖 】為竇性心律,心率低於每分鐘60次,常伴有 竇性心律不齊 。 【治療】 如心率不低於每分鐘50次,一般不引起 症状 ,不需治療。 如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伴 心絞痛 、 心功能不全 或 中樞神經系統 功能障礙 ,可用 阿托品 , 麻黃素 或含服 異丙腎上腺素 以提高心率。 參看. 竇性心動過緩. 緩慢性竇性心律失常 | 竇性停搏.

  3. 急診醫學目錄. 氧療的目的在於提高 動脈血 氧分壓 、 氧飽和度 及 氧含量 以糾正低氧 血症 ,確保對組織的氧供應,達到緩解組織 缺氧 的目的。 氧氣如同藥物一樣應正確應用。 氧療有明確的指征,有其流量,並應通過臨床觀察及 實驗室檢查 幫助估計適當的流量。 一、氧療的指證. (一) 心臟 、 呼吸驟停 任何原因引起的 心臟停搏 或呼吸驟停者,在進行 復甦 時應立即氧療。 但應注意,如患者無呼吸,可用簡易呼吸器,或 氣管插管 可用 呼吸器 或 麻醉機 加壓給氧。 (二)低氧血症 無論其基礎 疾病 是哪一種,均為氧療的指證。 從 氧解離曲線 來看,P a O 2 低於8.0kPa (60mmHg),提示已處於失償邊緣,P a O 2 稍再下降會產生氧飽和度的明顯下降。

    • 病因
    • 臨床表現
    • 治療
    • 併發症
    • 預防
    • 護理
    • 急救措施

    冠狀動脈管腔內血栓形成

    ①心肌梗塞前無心絞痛病史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一般都在70%以下,原管腔較為通暢,該動脈供血的區域無有效的側支循環,血栓使管腔突然完全堵塞,受此血管供血的心肌急性壞死。該類病人發病急驟,症状嚴重,心肌壞死常自心內膜下至心外膜下貫通心室壁全層。其梗塞部位室壁常變薄向外擴張,在發病1周內易並發心臟破裂,血栓堵塞在冠狀動脈大分支近端,貫通性梗死累及範圍較廣,常發生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及室壁瘤形成。 ②原有心絞痛史或陳舊性心肌梗塞史者:急性血栓堵塞另一支冠狀動脈,不僅使其供血部位發生急性心肌壞死,並阻斷了提供原缺血和陳舊心肌梗塞部位的側支循環,使病情較前更為嚴重。 ③多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在某支冠脈斑塊已使管腔極為狹窄處發生急性血栓堵塞者,一般既往多有心絞痛史,可因存在一定數量的側支循環對心外膜下心肌起了保護作用,急性堵塞所致的心肌壞死可能僅限於心內膜下心肌,呈多發灶性壞死,梗塞範圍較小,故不易發生心臟破裂及室壁瘤形成。 ④在冠脈斑塊處血栓形成不完全堵塞:病人常出現不穩定性心絞痛,也可導致心內膜下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無異常Q波,此時應進行血清心肌酶學檢查,以助診斷。

    在一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發病後12h內做的冠脈造影中,顯示有冠脈痙攣者佔40%,向閉塞冠脈注入硝酸甘油能使閉塞的管腔開放或部分開放,說明該組急性心肌梗塞是由冠脈痙攣造成。

    粥樣硬化斑塊內或斑塊下出血

    富含脂質的軟斑塊表面的纖維覆蓋帽較薄,加上斑塊的外形,其中脂肪灶處於偏心位置,受血流衝擊易於破裂。除這些易損斑塊的結構以外,由冠狀動脈腔內壓力急性改變、冠狀動脈張力改變、隨著每次心搏冠狀動脈彎曲及扭轉等外界因素都可使易損的斑塊破裂或內膜下出血,誘發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梗塞。

    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約2/3病人發病前數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見為心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悶憋氣、上肢麻木、頭暈、心慌、氣急、煩躁等。其中心絞痛一半為初髮型心絞痛,另一半原有心絞痛,突然發作頻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誘因不明顯,硝酸甘油療效差,心絞痛發作時伴有噁心、嘔吐、大汗、心動過速、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或血壓有較大波動,同時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明顯抬高或壓低,T波倒置或增高,應警惕近期內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發現先兆,及時積極治療,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發生心肌梗塞。

    臨床症状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塞中最先出現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為胸骨後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區,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時在上腹部或劍突處,同時胸骨下段後部常憋悶不適,或伴有噁心、嘔吐,常見於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頜、頸部、牙齒、罕見頭部、下肢大腿甚至腳趾疼痛。疼痛性質為絞榨樣或壓迫性疼痛,或為緊縮感、燒灼樣疼痛,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持續時間常大於30min,甚至長達10餘小時,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緩解。 少數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無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為首發症状。無疼痛症状也可見於以下情況: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術麻醉恢復後發作急性心肌梗塞者;④伴有腦血管病的病人;⑤脫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發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於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h出現,程度與梗死範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過39℃,持續1周左右。 (3)胃腸道症状:疼痛劇烈時常伴有頻繁的噁心、嘔吐和上腹脹痛,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

    前驅症状的治療

    前驅症状的出現可能為瀕臨心肌梗塞的表現。此時病人宜住院,及時而積極地按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措施處理,可減少這些病人發病的機會。

    入院前的處理

    AMI病人約2/3的死亡發生在院外,而且通常死於心室顫動。因此,縮短起病至住院之間的這一段時間,並在這期間進行積極的治療,對挽救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義。對病情嚴重的患者,發病後宜就地進行搶救,待患者情況穩定允許轉院時才轉送醫院繼續治療。轉送病人的救護車上,應配備心電監護和必要的搶救設備,以便在運送途中也能繼續監護病情的變化並及時進行處理。住院前的診治效果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及時除顫;早期解除疼痛和穩定病人的情緒;降低自主神經系統的過度活動和消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顫等。但是,此時的治療措施不應影響迅速轉送病人到醫院。

    監護和一般治療

    (1)加強監護:該病早期易發生心律失常,且心率、血壓也不穩定,應儘早開始行心電和血壓監測,必要時還應監測血流動力學變化。應注意觀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環情況,建立靜脈通道,監測心肌酶,為適時作出治療措施提供客觀依據。監護的意義是不放過任何有意義的變化,但注意要保證病人安靜和休息。一般心電、血壓監測時間為3~5天,有嚴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則可根據病情監測時間相應延長。 (2)活動和飲食:患者應在冠心病監護室里臥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探視,防止不良刺激。治療照顧AMI的醫護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注意病人意識變化,寧靜、設備完善的環境,親切周到的解釋,有助於減輕AMI給病人帶來的心理壓力。第1周完全臥床休息,加強護理。病人進食不宜過飽,應少食多餐。食物以易消化、含較少脂肪而少產氣者為宜,限制鈉的攝入量,要給予必需的熱量和營養。保持大便通暢,大便時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給予緩瀉劑。第2周可在床上坐起,逐漸離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內緩步走動。主張早期活動,因為它可解除患者的緊張與焦慮情緒,減少梗死後的併發症,有利於後期心功能的恢復。已開發國家AMI病人多在1周後出院,我國的住院期略...

    (1)心律失常:既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表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合併症之一。各種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過早搏動,如室性過早搏動頻發(每分鐘5次以上),成對出現或連續出現2個以上,多源性早搏形態不一樣或常在前一早搏的易損期時(R在T波上),常為心室顫動的先兆,應當高度重視。 (2)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臟泵血功能減退稱為泵衰竭,臨床表現為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發生率分別為32%~48%和15%~20%;嚴重者兩種情況可同時出現。泵衰竭病人急性心肌梗塞面積常超過左心室總面積的40%,多發生於廣泛前壁梗死。 (3)心臟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致命性合併症。發生率約4%~23%,多在梗死後一周內出現,老年人和有高血壓的人發生機會較多。心臟破裂多為游離壁破裂造成心包積血引起急性心包填...

    一級預防措施

    (1)健康教育:對整個人群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識,避免或改變不良習慣,如戒煙、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心理平衡等,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2)控制高危因素:針對該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煙以及有家族史等情況,給予積極處理。當然,這些危險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煙、少活動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無法改變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齡、性別等。處理方法包括選用適當藥物持續控制血壓、糾正血脂代謝異常、戒煙限酒、適當體力活動、控制體重、控制糖尿病等。

    二級預防措施

    該病患者的二級預防內容也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包含了一級預防的內容,也即要控制好各種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第二方面,採用已經驗證過有效的藥物,預防該病的複發和病情加重。 (1)抗血小板藥:已有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證實了阿司匹林可減少心肌梗塞的發生和再梗死率,急性心肌梗塞後應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約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過敏者,可選用氯吡格雷。 (2)β受體阻滯藥:只要無禁忌證(如重度心力衰竭、嚴重心動過緩或呼吸系統疾病等),該病患者均應使用β受體阻滯藥,尤其在發生過急性冠狀動脈事件後;有資料顯示急性心肌梗塞後患者應用β受體阻滯藥,可使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降低20%~25%。可採用的藥物有美托洛爾、普奈洛爾、噻嗎洛爾等。 (3)ACEI:多應用於伴有左心室功能嚴重受損或心力衰竭者。已有許多臨床試驗(如SAVE、AIRE、SMILE以及TRACE等)結果證實了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後的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後,射血分數<40%或室壁運動指數≤1.2,且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使用ACEI。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 (4)他汀類降脂藥:從4S、CARE以及新...

    1.心理治療:平時病人精神上要保持舒暢愉快,應消除緊張恐懼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激動。並避免過度勞累及受涼感冒等。因這些因素都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2.飲食宜清淡:要吃易消化、產氣少,含適量維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和豆製品等,每天保持必需的熱量和營養,少食多餐,避免因過飽而加重心臟負擔,忌煙、酒。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肥肉和巧克力等,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壓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入。同時正確記錄出入水量。 3.心絞痛和心肌梗塞一旦發生,首先慶讓病人安靜平臥或坐著休息,不要再走動,更不要慌忙搬動病人。如給平內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不見效而痛未減輕時,應觀察病人脈搏是否規律,若有出冷汗、面色蒼白和煩躁不安加重的情況,應安慰病人使之鎮靜,去枕平臥,有血壓表的可以測量血壓。然後可請衛生站或地...

    1.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應讓病人絕對臥床休息。就地搶救,松解領口,室內保持安靜和空氣流通,不可攙扶病人走動或亂加搬動以免加重病情。有條件可立即吸氧。 2.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或用消心痛/冠心蘇合丸一粒、速效救心丸10粒含服等,有條件可肌注杜冷丁50—100毫克,以緩解疼痛,同時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3.如病人發生休克,應把病人頭放低,足稍抬高,以增加頭部血流。煩躁不安時可服用安定等鎮靜止痛藥。暫不給吃食物,少飲水,要保暖。 4.如病人突然意識喪失、脈搏消失,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等病情好轉穩定後,安全轉送到醫院救治。

  4. 【治療說明】 硝西泮 、 氯硝西泮 及 氟哌啶醇 均可使症状暫時緩解。 在智能良好及單側病變者可用腦部立體導向手術,以減輕症状。 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2對症治療. 用藥原則 各種 鎮靜劑 均可使不 自主運動 暫時緩解,如 苯巴比妥 、 地西泮 等。 參看.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手足徐動症. 健康問答網關於手足徐動症的相關提問. 手足徐动症要做什么检查? 怎样治疗手足徐动症? 手足徐动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手足徐动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诊断鉴别手足徐动症有什么注意事项? 出自A+醫學百科 「手足徐動症」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89%8B%E8%B6%B3%E5%BE%90%E5%8A%A8%E7%97%87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5. 1.. 肌原纖維 肌原纖維是由上千條粗、細兩種 肌絲 有規律地平行排列組成的,明、 暗帶 就是這兩種肌絲排布的結果(圖6-4)。 粗肌絲 (thick filament)長約1.5μm,直徑約15nm,位於 肌節 的A帶。 粗肌絲中央借M線固定,兩端游離。 細肌絲 (thin filathent)長約1μm,直徑約5nm,它的一端固定在Z線上,另一端插入粗肌絲之間,止於H帶外側。 因此,I帶內只有細肌絲,A帶中央的H帶內只有粗肌絲,而H帶兩側的A帶內既有粗肌絲又有細肌絲(圖6-4);所以在此處的橫切面上可見一條粗肌絲周圍有6條細肌絲;而一條細肌絲周圍有3條粗肌絲(圖6-4)。 兩種肌絲肌在肌節內的這種規則排列以及它們的分子結構,是 肌纖維 收縮功能的主要基礎。

  6. 延髓呼吸中樞是呼吸中樞的一個部分。 延髓中有產生節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樞,兩部位有部分重疊,在腦幹不同平面橫切時引起的呼吸變化,如刺激呼氣中樞,引起持續呼氣動作;刺激吸氣中樞,引起持續吸氣動作;交替刺激兩個部位,可引起相應呼氣和吸氣交替出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