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承教小記. 《承教小記》收錄了 小思 於1978年至1981年期間創作的六十四篇散文,當中涵攝的題材非常廣泛,有說理的、悼念的、寫景的、述人的。. 小思 採用一貫的清幽雅淡手法寫作,給人一種清風徐來的沁涼感覺:於說山道水或抒述一時感興的文字間,搖曳著 ...
《承教小記》收錄了小思於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一年期間創作的六十四篇散文,當中涵攝的題材非常廣泛,有說理的、悼念的、寫景的、述人的。 小思採用一貫的清幽雅淡手法寫作,給人一種清風徐來的沁涼感覺:於說山道水或抒述一時感興的文字間,搖曳著閒情志趣;在探討民族國情或論及人生觀點的語句中,又自然流露出嚴肅的哲理,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 作者: 小思. 出版社:華漢文化事業公司. 本名 盧瑋鑾, 香港 作家. 讀物簡介. 「承教」是承接教業的意思。 小思得到 唐君毅 老師在課業上及人生上的教導,在本書中抒發其對唐老師的追悼感激之情,以《承教小記》為表達得最全面的一篇。
2011年4月1日 · 小思不但成為了一位出色的教師,還不忘在本書中抒發其對唐老師的追悼之情,並感激他課業上及人生上的教導,其中一篇題為〈承教小記〉的散文,是全書六十四篇中最為表達出這兩種情的一篇。
2009年6月1日 · 《承教小記》閱讀報告 / 王美琪 | 第9期晶文薈萃 | 巧.克.力. 作者: 王美琪. 寫作年級: F5. 寫作日期: 2008. 學校: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上一篇. 下一篇. 小 中 大. 小思──初次聽到這筆名時,我便細想過作者是如何為自己起這名字。 看畢她的《承教小記》後,我便深感她的「思」字是如此的微妙。 全書有近七十篇散文,雖然短短的,但如黃繼持先生所言,每篇文章都極具思想,能清人神志且悅人心,令人有「荒漠甘泉」之感,更令我感受到,滲透在她筆下,那多愁善感的思緒。 初時覺得十分零碎而乏味的文章,細味過後,便能體會那份隨心,以及那淡淡,自然的寫作風格。 讀者深思一下,更能領悟滲透於文字中的人生哲理,小思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亦是我所佩服的。
- 概览
- 读物简介
- 文段一
小思所著书籍
《承教小记》收录了小思于1978年至1981年期间创作的六十四篇散文,当中涵摄的题材非常广泛,有说理的、悼念的、写景的、述人的。小思采用一贯的清幽雅淡手法写作,给人一种清风徐来的沁凉感觉:於说山道水或抒述一时感兴的文字间,摇曳著闲情志趣;在探讨民族国情或论及人生观点的语句中,又自然流露出严肃的哲理,发人深省。
「承教」是承接教业的意思。小思得到唐君毅老师在课业上及人生上的教导,在本书中抒发其对唐老师的追悼感激之情,以《承教小记》为表达得最全面的一篇。小思以自己的过往烘托老师对她的救助:在人生最迷茫的阶段,唐老师的著作拯救小思於水深火热间;唐老师的教导助她确立人生的目标;在往後生活的挫折中都有赖老师为她拨云见日。以身为学生的自己作侧面烘托,从自己之所得反映老师之所给,比正面描写其伟大更真更切。
大多数学生的个性都承自其师,小思爱国忧民、择善固执、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格必然也是承自唐老师的。字里行间,小思都著意於表现唐老师的真实面貌,在作品中寄存了对这位人生之师的无限尊崇敬爱。对恩师离世的悲哀,虽没有直接以文字表现,但失此良师的悲恸,已被小思转化成书面上的感激。一切皆溢於言表。
小思的说理散文,喜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素材,令人读来更有共鸣。〈盆栽〉是诸篇说理散文中给我最大启发的一篇。作者买来了两座只有一掌高的小盆栽,充满苍然的古劲味道,但却是因为树身早以铁线固定,强迫树姿依从人意改变。无法自由选择生长形态并非作者认为最悲哀之处,而是被剥削者从不察觉自己有选择自由的权利,不懂争取反被说成自得其乐才是最可悲的。
同样的情形正好可套用在现今香港青年人的身上。青年人像树,在父母设定的框架中出生、成长、定形,他们极少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成长路,因为什麼都被安排好了。孩子享受著丰沃的物质生活,然後走上父母预先开辟好的捷径,最後名成利就,谁不会说他们是幸福的幸运儿?见此,我却会问:他们的人生到底是为谁开展的?自己?还是父母?答案恐怕是後者。人们说香港教育停留在「填鸭式」阶段因为学生念书只为考试而非充实人生,而父母认定子女只有读好书才会有前途,孩子的许多兴趣都唯有牺牲,於是,未来的画家被迫去学跳舞;想下田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却被责为不孝,但被剥削的竟还不知道要争取。试想:当孩子们一朝醒觉,奋力反抗而又不得其法时,是否便是造成今日许多校国暴力案、少年犯罪等社会悲剧的原因?
小思锺情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学素有心得,本书处处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质。首先,〈衣钵〉中的钵像其他中国文物一样呈现中国人的丰富创造力,见证中华民族的智慧。〈盆栽〉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人民不但缺乏要求政权的自觉,更无知於失去自主的权利,安於接受专制统治,造就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大一统局面。这又体现了中国人好常恶变的保守个性,〈蛾〉一篇写蛾承继了祖先依光源辨别方向的特性,却在人类学会用火照明後,成了扑火焚身的傻瓜,作者指这种一成不变早该跟从社会步伐而变,灯蛾要「进化」,中国人更要破除保守观念而求进步!中国人向来崇尚和平,对战争极为反感,若非异族入侵或挑衅,绝不妄动干戈。〈京都杂想〉一篇明白地写出了我国人民的反战思想,石碑上「日中不再战」对军国主义的讽刺,与〈旧帐〉、〈不记恨〉对昔日敌国的批评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巷〉和〈街景〉都能充分表现中国人的乡土情谊,小思极力描写这些地貌的地方色彩,突出平凡中的不平凡,因为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土,便是人们生命所依。
另外,中国文化中以家族为社会活动中心的特色,造就了中国人缺乏公德意识的情况,〈塌包山〉中包山塌了,旁观者竟继续看他们的戏,真可谓世态炎凉。不过,有人冷漠,但亦有人热心,植树人和敲钟者都是甘於寂寂无闻地贡献社会的战士,就连未受教育的挑山工,也能一肩负起沉重的担子。中国人是坚忍不屈的好汉子!最後,小思成功地表现中国文化有情的一面。对自然的情表现自对山河花树的赞叹,小思因花落而悲、因苔生而喜,有最真切的呈现;对「天」之情,小思发表了忧天论,论及人们原有敬天畏天之心,可见传统文化中有杨利伟先生常说的「亲空」思想;对老师的崇仰,从小思悼念唐君毅老师的文章中可见其虽死犹生的敬慕,师生情谊在生前死後自有不同方式维系。中国人实在多情。
今年,蝉鸣的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日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2010年4月1日 · 最近,我看了小思的《承教小記》,感觸良多。 初時,以為整本書都在說一些很沉悶的教學理念,但原來並不是。 它除了包含師生情和對中文的熱情外,還有大自然之情、鄉土家國之情及一些忽發的懷舊情,十分精彩。
《承教小記》這本書,有著扣人心弦的內容,真摯細膩的文句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思的那份敬師的精神,以及她追求夢想的態度,便是她能成為現代一位著名作家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