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 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蜷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www.gushiwen.cn/shiwenv.aspx?id=fe678a1136b3
其他人也問了
《捕蛇者說》揭露了什麼社會現實?
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誰說的?
《蛇惑》是什麼?
蛇英文單字是什麼?
毒蛇對人類的威脅性如何評定?
什麼是毒蛇?
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柳宗元_漢語網. 朝代: 唐代 作者: 柳宗元. 同類型的詩文: 古文觀止 生活 賦稅. 原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 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捕蛇者說》,出自於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與苛政之毒的聯繫,巧用對比,通過捕蛇者與毒蛇之毒來襯托賦稅之毒,突出了社會的黑暗。文章筆鋒犀利,文情並茂,堪稱散文中的傑作。千百年來一直廣為傳頌。該文被收入語文版九年級上冊,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永州1之2野3產4異5蛇,黑質而白章6,觸7草木,盡8死;以齧9人,無御10之11者。然12得而臘之13以為餌14,可以15已大風、攣踠、瘺、癘16,去死肌17,殺三蟲18。其始19太醫以王命聚之20,歲賦其二21;募22有能捕之者23,當其租入24。永之人爭奔走25焉26。
有蔣氏者,專其利27三世矣。問之,則28曰:“吾祖死於是29,吾父死於是,今30吾嗣31為之32十二年,幾33死者34數35矣。”言之36,貌若甚戚者37。
余悲之38,且39曰:“若毒之乎40?余將41告於42蒞事者43,更若役44,復若賦45,則何如46?”
蔣氏大47戚,汪然48出涕49曰:“君將哀而生之50乎?則吾斯51役之不幸,未若52復吾賦不幸之甚53也。向54吾不為55斯役,則久已病56矣。自57吾氏三世居58是鄉,積於今59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60日61蹙62,殫63其地之出,竭64其廬65之入。號呼而轉徙66,饑渴而頓踣67。觸風雨,犯68寒暑,呼噓毒癘69,往往而死者相藉70也。曩71與吾祖居者,今其室72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73。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74乎東西,隳突75乎南北;譁然而駭76者,雖77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78而起,視其缶79,而吾蛇尚存,則弛然80而臥。謹食之81,時82而獻焉。退83而甘84食其土之有85,以盡吾齒86。蓋87一歲之犯88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89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90有是哉91。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92?”
詞句注釋
1、永州: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經西向東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瀟水由南至北縱貫全境;兩水匯於永州市區(零冷城區)。 2、之:結構助詞,可解釋為“的”。 3、野:郊外。 4、產:出產。 5、異:奇特的。 6、黑質而白章:黑色的身體,白色的花紋。質:質地,底子,東西的本體,在這裡指蛇的身體。章,花紋。 7、觸:碰。 8、盡:全。 9、以:假設連詞,如果。齧(niè):用牙咬。 10、御:抵擋。 11、之:指被毒蛇咬後的傷毒。 12、然:然而,但是。 13、得而臘(xī)之:抓到並把它的肉晾乾。得,抓住。而,表順接。之,它,代永州的異蛇。臘:乾肉,這裡作動詞用,指把蛇肉晾乾。 14、以為餌:以,用來。為,作為。餌,糕餅,這裡指藥餌,即藥引子 。 15、可以:可以用來。可,可以。以,用來。 16、已:止,治癒。大風:麻風病。攣踠(luánwǎn):手腳彎曲不能伸展。瘺(lòu):脖子腫。癘(lì):毒瘡、惡瘡。 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18、三蟲:泛指人體內的寄生蟲。 19、其始:其,助詞,不譯。始:剛開始。 20、太醫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徵集。之:這種蛇,指永州異蛇。 21、歲賦其二:歲,每年。賦,徵收、斂取。其,這種蛇,指永州異蛇。二,兩次 22、募:招收。 23、者:……的人。 24、當其租入:(允許用蛇)抵他的稅賦。當,抵充。 25、奔走:指忙著做某件事。 26、焉:兼詞,於之,在捕蛇這件事上。也可理解為語氣詞兼代詞。 27、專其利:獨占這種(捕蛇而不用交稅的)好處。 28、則:卻。 29、死於是:死在(捕蛇)這件事上。是,代詞,這件事。 30、今:現在。 31、嗣:繼承。 32、為之:做捕蛇這件事。 33、幾(jī):幾乎,差點兒。。 34、幾死者:幾乎死掉的情況。 35、數(shuò):屢次,多次。 36、言之:之,音節助詞,無實義。 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悲傷的樣子。戚,悲傷。 38、余悲之:我同情他。 39、且:並且。 40、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這件事嗎。 41、將:打算。 42、於:向。 43、蒞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 44、更(gēng)若役:更換你的差事。役:給官府做勞力。 45、復:恢復。賦:賦稅。 46、則何如:那么怎么樣。何如,即“如何”。 47、大:非常。 48、汪然:滿眼含淚的樣子。 49、涕:眼淚。 50、生:使……活下去。之,代詞,我。 51、斯:此,這。 52、若:比得上。 53、甚:那么。 54、向:從前。 55、為:做。 56、病:困苦不堪。 57、自:自從。 58、居:居住。 59、積於今:算到現在。積,一年一年累積起來。 60、生:生活。 61、日:一天天。 62、蹙(cù):窘迫。 63、殫(dān):盡,竭盡。 64、竭:盡。 65、廬:簡陋的房屋。 66、徙:遷移。 67、頓踣(bó):(勞累地)跌倒在地上。 68、犯:冒。 69、癘:這裡指疫氣。 70、藉(jiè):枕、墊。死者相藉,形容屍體互相壓著。 71、曩(nǎng) :從前。 72、其室:他們的家。 73、非…則…:不是…就是…。爾:用於句尾,表示限制的語氣。 74、囂:叫喊。 75、隳(huī)突:騷擾。 76、駭:使人害怕。 77、雖:即使。 78、恂恂(xúnxún):小心謹慎的樣子;提心弔膽的樣子。 79、缶(fǒu):瓦罐。 80、弛然:放心的樣子。 81、食(sì):餵養、飼養。之:指代蛇。 82、時:到(規定獻蛇的)時候。 83、退:回來。 84、甘:有味地。 85、有:生產出來的東西。 86、齒:年齡。 87、蓋:用於句首,帶有估計的語氣。 88、犯:冒著。 89、熙熙:快樂的樣子。 90、旦旦:天天。 91、是:這,指冒死亡的危險。哉:語氣助詞,表感嘆語氣。 92、耶: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 93、苛:苛刻。 94、於:比。 95、乎:相當“於”,對。 96、故:所以。 97、以:用來。 98、俟(sì):等待。 99、人風:即民風。唐代為了避李世民的諱,用“人”字代“民”字。
白話譯文
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異的蛇,(它)黑色的質地白色的花紋;這種蛇碰到的草木全都乾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沒有能夠抵擋蛇毒的辦法。然而捉到後把它晾乾用來做成藥餌,可以用來治癒麻瘋、手腳拳曲、脖腫、惡瘡,去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蛇,每年徵收這種蛇兩次,招募有能力捕捉這種蛇的人,抵他的賦稅。永州的人都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 有個姓蔣的人家,享有這種(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三代了。我問他,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差事上,我父親也死在這件事情上。現在我繼承祖業幹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險些喪命也有好幾次了。”他說這番話時,神情像是很悲傷。 我很同情他,就說:“你怨恨這差事嗎?我將要告訴管理政事的人,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 蔣氏(聽了),更加悲傷,滿眼含淚地說:“您是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我這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賦稅遭受的不幸那么厲害呀。如果從前我不幹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從我家三代住到這個地方,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去,把他們家裡的收入也盡數拿去(交租稅仍不夠),只得號啕痛哭輾轉逃亡,又飢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帶毒的疫氣,一個接一個死去,常死人互相壓著。從前和我祖父同住在這裡的,現在十戶當中剩不下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可是我卻由於捕蛇這個差事才活了下來。凶暴的官吏來到我鄉,到處吵嚷叫囂,到處騷擾,那種喧鬧的樣子驚擾了鄉間的平靜,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餵養蛇,到規定的日子把它獻上去。回家後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里出產的東西,來度過我的餘年。估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餘時間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都在危險之中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就已經死在(他們)後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這件事)呢?” 我聽了(蔣氏的訴說)越聽越悲傷。孔子說:“嚴苛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猛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真是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種毒蛇更厲害呢!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從這裡得到它。
柳宗元所處的時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轉折時期。公元755年安祿山之亂後,中央政權與藩鎮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對人民加重賦稅。史書記載:中唐賦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兩稅外,加征種種苛稅。繁重的苛捐雜稅,使勞動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災,無疑雪上加霜,他們紛紛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
柳宗元在唐順宗時期,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因反對派的強烈反抗,革新運動一百四十多天后失敗,順宗退位,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的十年期間,柳宗元大量地接觸下層,目睹當地人民“非死則徙爾”的悲慘景象,感到有責任用自己的筆來反映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希望最高統治者能藉此體察民情,推行善政。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產異蛇”,聽到有蔣氏者“專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進步的思想和身邊的素材構思了這篇《捕蛇者說》,以“貶時弊與抒孤憤”。
文學賞析
揭露現實 《捕蛇者說》揭露了當時“賦斂之毒有甚於蛇毒”的社會現實。文章由異蛇引出異事,由異事導出異理,即由蛇、征蛇、捕蛇、捕蛇人、捕蛇者說依次刻畫描寫,以蛇毒與賦斂之毒相對舉而成文。敘事開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議。全文先事後理、因前果後,處處設比,文風委婉曲折,波瀾縱橫,脈絡清晰,層層遞進。 內容索引 內容結構上,作者以“蛇”為線索,步步深入地展開文字。全文以蛇開篇,至蛇收束,其中按照產蛇、募蛇、捕蛇,到捕蛇者、捕蛇者說的順序步步遞進,最後得出結論。雖然題為“捕蛇者說”,卻不徑從蔣氏敘起,而從“永州之野產異蛇”下筆。 筆鋒奇異 寫蛇,飾之以“異”,使人醒目動心,便於為下文決口導流。寫蛇之“異”,由外及內,從形到質。寫性之異,一為有劇毒:“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盡死” 、“無御”極言蛇毒之烈。一為大利:可以去毒療瘡治病。 寫性異,分出相對立的大毒大利兩支,再以“賦”將這兩支紐結起來。因有大利,才會造成“太醫以王命聚之”。蛇能治病,為醫家所重,為太醫所重,更見其功效之大。正因為被皇家的醫官重視,才會“以王命聚之” 。“王命聚之”,不僅說明蛇有大用,也反映了蛇有劇毒,一般地求之不得,買之不能,非以最高權力的“王命”不可。 可是,雖令出於帝王,也不過“歲賦其二”,仍然不容易得到,這更顯示了人們害怕毒蛇的程度。正因為皇家既要蛇,又不易得到蛇,才迫使官府採取“當其租入”的辦法。 租,是王室賴以活命之本;蛇,乃王室藉以保命之物。納租,屬於王事;征蛇,出於王命。由於蛇和租在王家的利益上一致,這才出現了“ 當其租入”的措施,將兩種本來毫不相關的事物聯結起來。這一聯結,也就為永州人冒死捕蛇埋上了伏線,為將蛇毒與賦毒比較立下了伏筆。 寫作藝術 由異蛇引出異事,由異事導出異理——由蛇寫到捕蛇,由捕蛇者寫到捕蛇者說,先事後理,因前果後,脈絡清晰,層層遞進。作者以“蛇毒”為陪襯,通過反覆對比揭示主題。 作者在藝術手法上善用襯托與對比以突出重點;表達方式以敘事為主,輔以議論點明中心,以抒情強化感染力。 寫作梗概 第一部分即是第一自然段,重點突出了永州之蛇的特點。 開頭至“無御之者”,極力刻畫出蛇的毒性異常,令人聞之色變。接下來至“殺三蟲”寫出了蛇的功用異常。而這也是造成永州捕蛇者命運悲劇的重要原因:封建統治者徵集異蛇,每年徵收兩次,可以抵消應繳納的租稅。作者僅用“爭奔走”三個字,就寫出了永州百姓爭先恐後、冒死捕蛇的情形。百姓懼怕原因即繁重的賦役。文章開篇即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願乾此差事,襯托出“賦斂之毒有甚於蛇毒”。 第二部分從“有蔣氏者”到“又安敢毒邪”,是寫捕蛇者自述悲慘遭遇,筆法曲折。是全文的重心。 先說蔣氏“專其利三世矣”,但這是以他祖父、父親的死於非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為代價的,不能不說是一大諷刺。既然這樣,好心的作者準備幫他解決困境。出人意料的是,蔣氏“大戚”,並“汪然出涕”,開始了沉痛的陳述。蔣氏的這番話大致有以下幾層意思:一是恢復他的賦役將會使他遭遇更大的不幸;二是蔣氏祖孫三代在這個地方居住長達六十年,親眼看到同村的人因為繳納賦稅,背井離鄉乃至十室九空,而只有自己因為捕蛇才得以僥倖生存下來;三是凶暴的官吏到鄉下催租逼稅時飛揚跋扈,到處叫囂,到處騷擾,弄得雞犬不寧;四是說自己願意一年當中冒兩次生命危險去換取其餘時間的安樂。 第三部分即文章結尾段,是議論和抒情的完美結合。作者聽完蔣氏的話後,深受震動。引用孔子的話可謂恰到好處,由“苛政猛於虎”類推出“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蛇毒乎”這一結論,並且用“蛇毒”襯托“賦毒”。“故為之說,以俟乎觀人風者得焉”則是作者寫作此文的根本目的。從中可看出作者的無奈:自己如今位卑權輕,無能為力,只有寄希望於那些視察民風的封建官員。卒章顯志的同時也增強了文章情感上的感染力,讀來令人倍感憤懣。 蔣氏的這番話,繼續運用對比的手法:以他“以捕蛇獨存”和鄉親們“非死則徙”相對比;以他“弛然而臥”和鄉親們的驚恐相對比;以他“一歲之犯死者二”和鄉鄰“旦旦有是”相對比,說明捕蛇之不幸,確實“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文章從多角度進行對比,從各層面揭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死亡與生存的對比:文章以其鄉鄰60年來由於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觸目驚心地表明“賦斂之毒有甚於蛇毒”。鄉鄰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蔣氏“一歲之犯死者二焉”。諸多對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題。
名家點評
北宋文學家蘇軾: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明末清初藏書家、文學家孫琮《山曉閣選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四:“只就“苛政猛於虎”一語,發出一篇妙文。中間寫悍吏之催科,賦役之煩擾,十室九空,一字十淚,中谷哀猿,莫盡其慘。然都就蔣氏口中說出,子厚只代述得一遍。以敘事起,入蔣氏語,出一“悲”字,後以“聞而愈悲”自相叫應。結乃明言著說之旨。一片憫時深思、憂民至意,拂拂從紙上浮出,莫作小文字觀。” 明朝進士林雲銘《古文析義》卷十三:“按《唐史》,元和年間,李吉甫撰國計簿,上之憲宗。除藩鎮諸道外,稅戶比天寶四分減三;天下兵仰給者,比天寶三分增一。大率二戶資一兵,其水旱所傷,非時調發,不在此數。是民間之重斂,難看可見。而子厚之謫永州,正當其時也。此篇借題發揮,總言賦斂之害,民窮而徒,徒而死,漸歸於盡。淒咽之音,不忍多讀。其言三世六十歲者,蓋自元和追計六十年以前,乃天寶六、七年間,正當盛時,催科無憂。嗣安史亂後,歷肅、代、德、順四宗,皆在六十年以內,其下語俱有斟酌,煞是奇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世稱柳河東,柳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曾任集賢殿正字、藍田尉、監察御史里行等職。順宗時,官禮部員外郎。他參加了主張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王叔文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調任柳州刺史,病逝於任所,因又稱柳柳州。
作者以“蛇”為導引,步步深入地展開文字。全文以蛇開篇,至蛇收束,其中按照產蛇、募蛇、捕蛇,到捕蛇者、捕蛇者說的順序步步遞進,最後得出結論。雖然題為“捕蛇者說”,卻不徑從蔣氏敘起,而從“永州之野產異蛇”下筆。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
捕蛇者说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柳宗元文言文_古诗文网.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 ...
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 而吾以捕蛇獨存。 悍吏之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捕蛇者說 小編為大家提供 中學時期必學的《捕蛇者說》全文語譯、重點文言字詞以及文章重點分析 包括:內容大要、主旨、段落大意、寫作、修辭手法、賞析、跨篇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