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成語: 響遶梁 [正文],注音: ㄩˊ ㄒㄧㄤˇ ㄖㄠˋ ㄌㄧㄤˊ,釋義: 即「餘音繞」。 見「餘音繞梁」條。 01.晉.張華《博物志.卷八.史補》:「昔韓娥東之齊,遺糧,過雍門,乃鬻歌假食而去,餘響遶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5009&webMd=2&la=0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成語
    • 民樂典故

    成語。餘音:音樂的餘味;絕:斷。音樂長久地在屋樑上迴蕩,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餘味無窮。出自《列子·湯問》。

    •中文名: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解釋:音樂長久地在屋樑上迴蕩,

    •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原文:《列子·湯問》

    導讀

    音樂可以讓人喜,可以讓人憂;可以讓人手舞足蹈,也可以讓人垂涕哀哭。音樂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從本文中可見一斑。

    原文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①齊,匱②糧,過雍門③,鬻歌④乞食⑪。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⑤以其人弗去⑥。過逆旅⑦,逆旅主人辱之。韓娥因曼聲⑧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⑨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⑩老幼喜躍汴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也。

    注釋

    ①之:到。 ②匱:缺少。 ③雍門:地名。 ④鬻(yu)歌:賣唱。 ⑤左右:指周圍的人。 ⑥弗去:沒有離開。 ⑦逆旅:旅店。 ⑧曼聲:拉長聲音。曼,長。 ⑨遽:急速。 ⑩里:古代居住單位,相當於“村”或“鎮”。 ⑪假食:換取食物 12東:向東

    韓娥之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傳說戰國時期,一位善歌唱的女子來到齊國,因為一路飢餓,缺少糧食已好幾日了,於是在齊國臨淄城西南門賣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轉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後,人們還聽到她的歌聲的餘音在房梁間繚繞,人們都說韓娥之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韓娥投宿一家旅店,因為貧困,韓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韓娥傷心透了,“曼聲哀哭”而去。聲音是那么悲涼,凡是聽到她歌聲的人都覺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時間,“老幼悲愁,垂淚相對,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請回來唱一首歡樂愉快的歌曲。韓娥“復為曼聲長歌”,眾人聞之“喜躍抃舞,弗能自禁”,氣氛頓時歡悅起來,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聲之動人,乃至於此。

    因此後世就有了“餘音繞樑”、 “繞樑三日”的成語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聲和音樂的魅力。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餘音竟能繞樑三日,音樂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像的。

    〖解釋〗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3.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出自先秦列御寇的《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 过雍门,鬻歌乞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 ...

  4. 《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

  5. 《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

  6. 《列子》文中是以「 餘音繞梁 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 餘音繞梁 」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 餘音繞梁

  7. 成語: 響遏行雲 [正文],注音: ㄒㄧㄤˇ ㄜˋ ㄒㄧㄥˊ ㄩㄣˊ,釋義: 聲音清越嘹亮,可直上天際,止住行雲。 形容歌聲響亮高妙。 語出《列子.湯問》。 「餘音繞梁」、「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