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書刊公司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4日 · 書展2021 | 一文盡覽各大書商優惠 負責人:唔擔心人流少. 撰文:雲嘉晉. 出版: 2021-07-14 15:37 更新:2021-08-13 01:00. 8. 第30屆香港書展今日 (14日)於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正式揭幕。. 參展書商不乏著名出版社如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劍橋大學出版社中華 ...

    • 昔日是日本書刊打書釘勝地
    • 酷愛日式原文漫畫與紙質有關
    • 日資百貨九七金融風暴後逐一撤走

    學生陳小姐是旭屋書店的顧客,她留意到上次光顧時便看見書店貼出結業告示,對此感到不捨,故今天便特意留下時間前往緬懷一番。陳小姐酷愛漫畫,以往不時都會在書店花上一段時間「打書釘」,尋找心頭好。「執咗之後,我會覺得少咗選擇,因為區內附近都係賣二手漫畫為主」。

    陳小姐鍾情日式漫畫的原因與紙質有關:「中譯漫畫睇係方便啲,但日式漫畫啲紙質厚身啲,所以我都係會想買返原文漫畫」。她慨歎失去一個買一手漫畫的地方:「雖然日後上返日本官網都會買到,但始終有實體店好啲,方便同可以睇下入面嘅內容啱唔啱自己先買」。 另一位熟客則是教日本人廣東話多年的私人補習老師錢小姐。她已光顧書店十多年,以往慣常到書店尋找教材,並從網上得知書店即將結業。錢小姐表示,過往在大專時期便開始學習日文,80年代日文化在港盛行,她視日文為出路,在完成大專學業後,她便到日本企業工作。

    其後該日資企業撤走香港,錢小姐便轉型成為一個教日本人廣東話的私補老師。「以前區內好多間日式書店,基本每一間百貨入面都會有一間,𠵱家見住一間一間咁執」。她對旭屋書店的結業感到不捨:「都係一種特色嚟,因為舊時日本人係香港嘅集中地就係銅鑼灣。加上,𠵱度啲書都好齊下,字典,教材都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銅鑼灣曾是日資百貨的集中地,大丸、三越、松阪屋、崇光、吉之島集結在銅鑼灣一帶,東起百德新街,連紅色小巴站名及流行曲歌詞,亦保留「大丸」二字,然而九七金融風暴過後,日資百貨開始末落,多間公司陸續撤出香港,目前崇光百貨已被劉鑾鴻旗下利福國際(1212)持有,不再是日資公司。

  2. 2018年11月8日 · 新蒲崗齡記門市今日如常營業。 (資料圖片) 網絡資源豐富 市場萎縮. 香港中小企書刊業商會副主席彭志銘指齡記書店是教科書出版業界老字號屬行內龍頭代表。 近年出版業界面對門市舖租、倉庫租金持續上升,加重營運成本及困難。 同時,出版業界整體市道沉寂,他指年輕讀者減少,加上網絡資源豐富,已越來越少讀者買書,整個出版業界亦同樣面對經營困難的問題,彭志銘說:「大環境係好難做」。 【齡記書店結業】75年歷史齡記書店光榮結業 學生教科書集體回憶 【書商開倉自救】投身書海25載 白頭翁專賣獨立書:總要有傻佬做. 「三中商壟斷累死行業」 雖然齡記書店主要銷售教科書,但書店亦會賣外國書籍、外國暢銷圖書、兒童讀物及文具等。 彭志銘批評三中商(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壟斷拖累整個行業。

  3. 2017年4月18日 · 偏見書房並不好找。原因有二,首先是它「低調」,「隱身」於葵涌工廈區內,沒有地圖可查;其次是它「孤寒」,只在星期六開門,平時上去會碰門釘。雖然地理位置不佳,但開業兩個多月來,在臉書上卻也收穫過千五個讚好。老闆兼且是資深文青的范立基說:「基本上上來的都不是普通人,要對 ...

  4. 2016年11月18日 · 新加坡Page One葉壹堂於1983年在當地開設首間書店創辦人為當地華人陳家強Mark Tan),其胞弟建築師陳家毅負責設計書店主打英文書刊設計書及世界各地雜誌向來推崇I Read, Therefore I Am」理念。 Page One於1997年進駐香港於銅鑼灣時代廣場開設首間海外店全盛時期在港共有10間分店包括機場6間以及中環尖沙嘴海港城及九龍塘又一城各一間。 多間分店結業 供應商入稟法院追欠款. 然而近年Page One生意漸少,其中時代廣場分店去年2月宣告結業,其時不少讀者前往懷緬。 今年4月,全線Page One機場6間分店未能續租而結業,只餘海港城及又一城分店。

  5. 2023年7月21日 · 出版: 2023-07-21 14:17 更新:2023-07-24 09:28. 書展2023開鑼,政治敏感書籍幾近絕跡,但早前在公共圖書館下架的書籍仍然有售。. 參展商「藍藍的天」為少數仍有出售相關書籍的出版社,負責人伍自禎今日(21日)指,會以平常心面對政府下架書籍,認為只要 ...

  6. 2022年7月17日 · 書展將至,在數碼閱讀成為主流的年代,速讀已成為大家閱讀習慣,大家恍惚已很久沒有拿過實體書來看。 由於手執一本書閱讀變得愈來愈難得,藏書也被賦予閱讀以外另一種文化意義,為讀者帶來有別於數碼閱讀的美學體驗,職是之故,書本的釘裝、排版以至整個設計在這個數碼年代變得愈來愈重要,對圖書設計師的要求也愈來愈高。 這次受訪者曹智崴(William)有別於一般圖書設計師,除了商業廣告外,他還要與不同的藝術家和藝術收藏家周旋,為他們度身設計特刊,尋找書的氣質,這位九十後如何以設計師身份走入藝術收藏圈的世界? 文:賴家俊︱攝:賴家俊、受訪者提供. 圖書設計師曹智崴 (賴家俊 攝) 讀藝術搵唔到食? 唔做藝術家可做乜? 疫情下多項政策限制,藝術文化產業還有怎麼可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