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

    •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嶺樹攢 ...

    • 春思

      野花如雪繞江城,坐見年芳憶帝京。 閶闔曉開凝碧樹,曾陪鴛 ...

    • 韋應物

      韋應物的詩文1 / 66頁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 ...

    • 劉長卿

      劉長卿的詩文1 / 65頁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 ...

    • 友人

      友人1 / 17頁類型:友人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 ...

  2.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蘇軾_漢語網. 朝代: 宋代 作者: 蘇軾. 同類型的詩文: 春天 寫景 抒情 思鄉.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 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護城河只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城內則是繽紛競放的春花。 更遠處,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節過后,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采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注釋. 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 又名“憶江南”。 ⑵超然臺:筑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臺可眺望全城。

  3.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壕:护城河。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咨嗟:叹息、慨叹。故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望江南·然台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通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全詞含蓄深沉,短小玲瓏,以詩為詞,獨樹一幟,連珠妙語似隨意而出,清新自然,顯示出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作品名稱:望江南·超然台作

    •作品別名:望江南·春未老、憶江南·超然台作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處:《全宋詞》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版本一

    望江南⑴·超然台作⑵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⑶。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⑷,酒醒卻咨嗟⑸。休對故人思故國⑹,且將新火試新茶⑺。詩酒趁年華。

    版本二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詞句注釋

    ⑴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⑵超然台:築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護城河。 ⑷寒食:節令。舊時清明前一天(一說二天)為寒食節。 ⑸咨嗟:嘆息、慨嘆。 ⑹故國:這裡指故鄉、故園。 ⑺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節後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新茶:指清明節前採摘的茶,即明前茶。不同於雨前茶,清明與穀雨之間採摘的茶,稱作雨前茶,比明前茶稍晚,算不上新茶了。

    白話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登上超然台遠遠眺望,護城河只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城內則是繽紛競放的春花。更遠處,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采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紀年錄:“乙卯,於超然台作望江南。”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蘇軾《超然台記》謂:“移守膠西,處之期年。園之北,因城以為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詞。

    整體賞析

    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 詞的上片寫登台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首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徵: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後,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於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裡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寒食後,酒醒卻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後”,一是說,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台、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複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吳韻汐《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詞間有淡淡的惆悵,更多的是一股卓立於人間的“超然”。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

  4.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5.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

  6. 試上超然臺上,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