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陈兆焯(CHAN Siu-cheuk,Alman,1960年代-),香港出生。. 小学毕业于牛头角天主教小学,中五毕业于宁波公学,中五后往加拿大西方圣三一大学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读书,回港后曾在大学做研究,后曾在汇基书院任教物理、化学、电脑和数学等科目。. 后期成立 ...

    • 概览
    • 历史
    • 结构布局
    • 雕刻艺术
    • 展览
    • 旅游指南
    • 所获荣誉

    广东省广州市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展开7个同名词条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九年(1893)落成 ,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陈家祠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 ,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收录进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和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两本巨著中。

    陈家祠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在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各类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共计20000多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近3000件,是广东省内博物馆中收藏明清以来广东民间工艺精品最为丰富的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石湾陶、广彩瓷、象牙雕刻、粤绣、广州木雕、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的载体,涵盖了广东省所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艺门类。

    陈家祠是广州市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陈氏书院由曾任翰林院等职的东莞陈伯陶等48位陈姓绅士倡议兴建,以“汉代太邱太祖”为始祖,是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宗亲合资在广州兴建的合族祠,其主要用途是为全省各地陈姓族人在广州备考科举、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宜提供居住的场所。 1888年(光绪十四年),以陈颖川堂和陈世昌堂的名义购买广州西门口外的连元街、荔枝湾福水塘、恩龙里等总面积约36600平方米的房产兴建陈氏书院。至1893年(光绪十九年),书院落成。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国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

    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

    1959年,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传展览广东地区历代各类民间工艺品为主。兼及全国各地民间工艺品。馆内辟有多个展厅,常年展出馆藏文物。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绣等工艺精品。

    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广东民间工艺馆闭馆,陈家祠主体建筑被广州新华印刷厂占用并作为印刷车间。9月,广州电影机械厂占用陈家祠东院,后院。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面宽、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

    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

    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

    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

    陈家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

    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

    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

    陈氏书院作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一直在书院内举办各种展览。除长期设有《广东传统雕刻艺术》、《广东象牙雕刻艺术》、《广东刺绣》、《百年陈氏书院》《旧广州家居》等展览外,还不定期展出石湾艺术陶、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广绣、蚀花玻璃等广东民间工艺品馆藏。

    交通

    地铁:地铁1号线、8号线陈家祠站D出口。 陈家祠-公交车站:17短线; 17路; 104路; 105路; 107路; 109路; 128路; 193路; 204路; 233路; 250路。 陈家祠总站(中山七路)-公交车站:268路,413路,高峰快线61路,夜2路。

    票务

    门票:10元。 门票优惠政策: 1、对身高1.2米以下的未成年人,持相关证件的现役军人、残疾人、满65岁以上长者(含所有团体中的持证长者)、广州市无偿献血优待证实行免票优惠; 2、对身高1.2米至1.5米的未成年人,持相关证件的60岁至64岁长者(含所有团体中的持证长者); 3、持相关证件或可识别的中小学生个人和团体,实行半票优惠; 4、团体观众10人以下(含10人)不作优惠,11至20人(含20人)最低可按9折优惠,21人以上最低可按8折优惠。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每天上午9:00至下午5:30。为保证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秩序,每天下午5:00停止售票或入场,5:15分开始清场。 2024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延长开放时间:售票截止时间延长至17:30,闭馆时间延长至18:00。

    2022年3月,入选为广州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第一批)。

    2023年9月,获评为广州市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2022年度考核优秀名单。

  2. 该书将近代污染对生态影响透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予人类强有力警示。作者在书中对农业科学家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看法和观点,呼吁人们认真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3. 陈璧君(1891年11月5日—1959年6月17日),女,字冰如,原籍 广东省 江门新会,汉奸 汪精卫 之妻。. [1] 出生于马来西亚 槟榔屿 乔治市,为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 抗战 期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沦为汉奸。. 抗战胜利后被 国民政府 以汉奸罪逮捕。. 1959年6月17日 ...

  4.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表文。作者先从幼年不幸遭遇说起,突出祖母与自己特殊关系,作为陈情依据: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自己从小便与祖母相依为命;如今祖母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需要自己照顾。

  5. 法国2004年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剧情电影. 《放牛班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是由百代电影公司、法国第4电视台、盖拉特电影公司等出品,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乔治·查佩罗、雷内·维勒、诺尔-诺尔编剧,热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 ...

  6.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兆焯,男,壮族,1944年9月生, 广西 平果 人,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广西大学 土木系 农田 水利工程专业 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文名. 李兆焯.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44年9月. 毕业院校. 广西大学. 目录. 1 人物履历. 2 担任职务. 人物履历. 播报. 编辑. 1963—1968年 广西大学 土木系 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学习. 1968—1970年 解放军六九 一、 五四七部队劳动锻炼. 1970—197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德保县 都安 公社技术员. 1975—198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德保 县水电局技术员、秘书、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