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0日 · 《歧路亡羊》現代文全文翻譯: 楊子的鄰居掉了一隻羊,於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 楊子說:「哈哈,掉了一隻羊罷了,為什麼要這麼多人去找尋呢? 」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 」不久,他們回來了。 楊子問:「找到羊了嗎?

    • 二首

      二首 - 《歧路亡羊》(《列子·說符》)全文及翻譯 | ...

    • 南宋辛棄疾

      南宋辛棄疾 - 《歧路亡羊》(《列子·說符》)全文及翻 ...

    • 班固

      班固 - 《歧路亡羊》(《列子·說符》)全文及翻譯 | ...

    • 李白

      《圍爐夜話全譯》169、【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古文現代文翻譯 ...

  2. 《列子·说符》 原文 :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以都子。 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 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 ’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 ’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 ’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 孰是孰非邪?

  3. 原文.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楊子曰:“嘻!. 亡一羊何 追者之眾?. ”鄰人曰:“多歧路。. ”既反,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 ”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歧路亡羊》是一則寓言,出自《列子·說符篇》。這則寓言在結構上採取了寓言套寓言的複合寓言的方法,從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的故事,引出兩個寓言,一個是三兄弟同學儒術領會卻完全不同,另一個是眾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最後進行評論。全文揭示了一個道理: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後果嚴重。

    •作品名稱:歧路亡羊

    •作品別名:多歧亡羊

    •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列子》

    •文學體裁:寓言

    •作者:列禦寇

    歧路亡羊1

    楊子之鄰人亡羊2,既率其黨3,又請楊子之豎追之4。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5?”鄰人曰:“多歧路6。”既反7,問:“獲羊乎8?”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9?”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10,吾不知所之11,所以反也12。”

    楊子戚然變容13,不言者移時14,不笑者竟日15。門人怪之16,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17,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18。

    弟子孟孫陽出19,以告心都子20。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21,游齊魯之間22,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23:‘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24:‘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25:‘仁義使我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 而同出於儒。孰是孰非邪?”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26,操舟鬻渡27,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

    詞句注釋

    1.楊子:對戰國時期哲學家楊朱的尊稱。 2.亡:丟失。 3.既:不久。率:率領,帶領。黨:舊時指親族,現指:朋友,有交情的人。 4.豎:小僮,小聽差。 5.追者之眾 一作:追之者眾。眾:眾多。 6.歧:岔路,小道。 7.既反:已經回去。既:已經。反:通“返”,返回,回來,返還。 8.獲:找到,得到。 9.奚:怎么。這裡指為什麼。 10.焉:語氣詞。 11.之:到……去。 12.所以:表示原因的虛詞。 13.戚然:憂傷的樣子。然:……的樣子。 14.移時:多時,一段時間。 15.竟日:終日,整天。 16.怪:對 感到奇怪。 17.損:減少。 18.命:教導,告知。 19.孟孫陽:楊朱的學生。 20.心都子:楊朱的學生。 21.昆弟:兄弟。 22.齊魯:均為春秋時期諸侯國名,指今山東一帶。 23.伯:兄弟排行第一,老大。 24.仲:兄弟排行第二,老二。 25.叔:兄弟排行第三,老三。 26.泅(qiú):浮水,游水。 27.鬻(yù)渡:渡船謀生。嘿然:默認。嘿:同“默”。 28.讓:責備。 29.嘿(mò)然:默然。嘿:同“默”。 30.喪生:喪失本性。“生”字,不能夠機械地只理解為“生命”,而還要理解為“性”字,當“本性”講。 31.歸同反一:回到相同的道路,返回一致的道路。 32.況:比喻。

    白話譯文

    楊子的鄰居家丟失了一隻羊。這位鄰居已經帶領了他的家屬親友等人去追尋,又來請求楊子的童僕幫忙去追尋。楊子問道:“嘻,丟了一隻羊。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追呢?”鄰居回答說:“岔路太多了。” 追羊的人回來後,楊子問鄰居:“找到羊了嗎?”鄰居回答說:“沒有追到,還是讓它跑掉了。”楊子問:“為什麼會讓它跑掉呢?”鄰居回答說:“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們不知道它到底從哪條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來了。”楊子聽了,心裡難過,改變了臉色,很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他的學生覺得奇怪,問他說:“羊是不值錢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卻不說不笑,為什麼呢?”楊子不回答,學生不知道楊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楊子的學生孟孫陽從楊子那裡出來,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孫陽一同去謁見楊子,心都子問楊子說:“從前有兄弟三人,在齊國和魯國一帶求學,向同一位老師學習,把關於仁義的道理都學通了才回家。他們的父親問他們說:‘仁義的道理是怎樣的呢?’老大說:‘仁義使我愛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聲放在生命之後’。老二說:‘仁義使我為了名聲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說:‘仁義使我的生命和名聲都能夠保全。’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認為他們三兄弟到底誰是正確誰是錯誤的呢?”楊子回答說:“有一個人住在河邊上,他熟知水性,敢於泅渡,以划船擺渡為生,擺渡的贏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帶糧食向他學泅渡的人成群結隊,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幾乎達到半數,他們本來是學泅水的,而不是來學溺死的,而獲利與受害這樣截然相反,你認為誰是正確誰是錯誤的呢?” 心都子聽了楊子的話,默默地同孟孫陽一起走了出來。出來後,孟孫陽責備心都子說:“為什麼你向老師提問這樣迂迴,老師又回答得這樣怪僻呢,我越聽越糊了。”心都子說:“大道因為岔路太多而丟失了羊,求學的人因為方法太多而喪失了生命。學的東西不是從根本上不相同,從根本上不一致,但結果卻有這樣大的差異。只有歸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質上,才會沒有得失的感覺,而不迷失方向。你長期在老師的門下,是老師的大弟子,學習老師的學說,卻不懂得老師說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列子這篇寓言在結構上很有特色,採取了寓言套寓言的複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從這個寓言引出另兩個寓言,一個是心都子講的三兄弟同學儒術領會卻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個是楊子講的眾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的寓言,最後是心都子的評論。一些寓言選本,對這篇寓言往往只選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選從這個故事引出的後兩個寓言故事,更不選最後的心都子的評論。但這種節選的做法,並不是很妥當的。因為只從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領會到,至少是很難領會到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

    在這個故事中,楊子的鄰居的羊逃跑了,已經有家屬親友等人去追尋,還覺得人不夠,又來請求楊子的童僕幫助去追,結果還是沒有追到。因為岔路太多,岔路中間又有岔路,不知道該從哪條岔路去追,所以這么多人去追,還是追不到。楊子對這事感觸很深,很長時間不言不笑,他的學生問他為什麼這樣,楊子竟然沒回答。

    從整篇寓言看,當時楊子沒有回答學生們的疑問,是因為楊子對歧路亡羊一事,感觸很深,一時難以對學生們解釋清楚,需要採取譬喻的形式,特別是寓言這種高級譬喻的形式,才能使學生們明確無誤地領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寓意,這也就是楊子對歧路亡羊一事所引起的深刻的感受。

    這篇寓言最後部分的心都子的一段話“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返一,為亡得喪。”表達了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大道以多歧亡羊”一句是對“歧路亡羊”故事本事的概括;“學者以多方喪生”既是對眾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故事的概括,又是對三兄弟學儒術領會完全不同故事的概括。理解前一個故事和後兩個故事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繫,這就是,前一個“大道以多歧亡羊”故事是用以比喻“學者以多方喪生”的,意思是:求學的人經常改變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就會喪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喪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東西、統一的本質的東西不放,才不會誤入歧途。

    從這篇寓言還可以進一步領會到,不僅學習上要緊緊抓住根本的東西,一致的本質的東西,觀察和處理一切事物都應該這樣。客觀事物錯綜複雜,乾什麼事情,都必須專一,不能三心二意,見異思遷。如果毫無主見,見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會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誡的那樣,到頭來是會一無所獲甚至會有喪失本性甚至喪失生命的危險的。

    由這篇寓言凝鍊而成的成語“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況複雜多變或用心不專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一無所成,後果嚴重。如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中說:“然嘗聞之,大道以多歧亡羊。”清初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指出:“而諸儒之言,故為糾紛,徒俾歧路亡羊……一字不審,則入迷津。”

    列子,生卒不詳,名禦寇,戰國時期鄭國人,主張虛靜無為,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信奉道家的與世無爭思想,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他一生安於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農耕之餘,醉心讀書著述,潛心撰文二十篇,約十萬多字。流傳有《列子》一書,其作品在漢代以後已部分散失,現存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夸父追日》、《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黃帝神遊》、《湯問》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百餘篇,篇篇珠玉,妙趣橫生,且影響極大,可謂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其中《兩小兒辯日》被納入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

    《列子》共八卷,《漢書·藝文志》有著錄。屬於一部早期黃老道家的經典著作,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後學著作的彙編。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經過秦火,劉向整理《列子》時存者僅為八篇,西漢時仍盛行,西晉遭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搜羅整理加以補全。內容形式多為神話、傳說、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語便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匯於故事之中,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並包含深刻的哲學思想,以《天瑞》、《力命》、《楊朱》三者為最。主旨為萬物生於無形,變化不居,人要掌握並利用自然規律。

  4. 成語: 歧路亡羊 [正文],注音: ㄑㄧˊ ㄌㄨˋ ㄨㄤˊ ㄧㄤˊ,釋義: 岔路很多,因此而走失了一隻羊。 比喻事理繁雜多變,求道者誤入迷途,而終無所成。 典出《列子.說符》。

  5. 【歧路亡羊文言文翻译】 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 这位邻居已经率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 杨子问道:“唉!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 ”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 ”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心里难过,改变了脸色,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他说:“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学生不知道杨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

  6. 成語: 歧路亡羊 [正文],注音: ㄑㄧˊ ㄌㄨˋ ㄨㄤˊ ㄧㄤˊ,釋義: 岔路很多,因此而走失了一隻羊。 比喻事理繁雜多變,求道者誤入迷途,而終無所成。 典出《列子.說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