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22日 · 李立峯2016年的研究《再看世代差異和香港青年人的後物質主義》指出,在貧窮及物資匱乏年代長大的人,價值觀會傾向物質主義,強調經濟得益,追求經濟發展、控制通脹、社會秩序等物質目標;而在較安穩和富裕的年代長大的人,則傾向後物質主義,較強調民主發展、表達自由、環境保護、歷史保育等非物質目標,而隨着世代更替,社會也會傾向後物質價值。 以反修例浪潮為例,李立峯認為,大學生是運動中最為活躍的一群,但他們並非最弱勢,當中有不少年輕人亦非出身草根階層,這反證了抗爭成因並非個人生活資源匱乏所致。 不過,他亦補充,處於後物質主義的青年也有基本物質需要,例如滿足基本衣食住行及建立安全感。

  2. 2019年7月17日 · 雖然社會普遍富裕,但香港的樓房居住和貧富懸殊問題也是促成年青人關心社會政治狀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面對物質生活的不平等或不滿足,現在的年青人一般都不相信個人努力多勞多得的「機會論」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而更傾向認為改善社會制度和結構

  3. web.swk.cuhk.edu.hk › ~hwong › pubfile2012

    生活質素的全面及持續編製的綜合指標。本文希望透過過往三年青年生活質素指數數據,勾勒 出目前本港青年的生活概況。 首先,「生活質素」本是一個廣義概念。所謂「生活」,既包括物質生活又包括非物質生活;而「質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後物質主義. 著 李立峯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香港社會文化系列主編:張少強、陳嘉銘、梁啟智. 再看世代差異和香港青年人的後物質主義作者:李立峯. 》專門提供以中文寫作的新近香港研究。運作宗旨堅持學術研究不應疏離研究對象,本土文化探討要跟生活世界緊密對話,務求以中文書寫香港研究,讓文獻得以延續,藉此激發香港有更敏銳的本土自覺及更豐富的想像力,並因應香港自身�. 集體抗衡, 以及各式各樣的新舊社會運動。研究香港,既要重新檢視特有的社會文化軌跡,也要敏銳回 應當下這個波譎雲詭的後九七局勢,特別是當中「本土」,「殖民」,「國族」及「全球化」等因素�. 何在這個華人城市相互接疊,拉扯及撞擊。可惜,在香港的學術制度之下,「用英文寫作」,「國際期刊出版」,「有社會科學引文

  6. 以物易物文化的興起,以及青少年後物質主義. 是次研究一方面以問卷形式探討青少年以物易物文化與後物質主義的關係,同時亦透過深入訪談,了解青少年的參與原因和態度,多角度分析青少年以物易物文化現象。 我們希望是次研究能夠增加社會大眾對青少年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共同建立跨代共融劉俊泉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 二零一六年三月. - . 以物易物,近年以一種嶄新的文化形式走進香港年青人的生活。 坊間除了以物易物網,更有組織團體不時舉辦換物活動,吸引青少年踴躍參與。 除了互相交換家中的剩餘物品,一首歌、一個故事、甚至一次旅行經歷都能夠作為交換的媒介。

  7. 2020年5月12日 · 趁早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打造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生活,不應該再被視為「不切實際」。. 根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年危機是個普遍的心理問題,男人平均到了47.2歲最不快樂,可能的症狀包括失眠、焦慮、疲勞 ...

  8. 2019年6月26日 · 健康在您手:五元素建立青少年幸福感. 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網絡」(SDSN)發表「2018全球快樂報告」,香港得5.43分,排名76位,較去年下跌5位。. 香港物質生活富庶,但香港人並不快樂,在多個國際快樂指數調查均排名不高。. 美國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