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疝氣」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疝氣是中醫古代疾病之一,又稱小腸氣、脫腸、墜腸等。. 中醫認為,疝氣多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所致,主要病機為氣虛、血虛、痰濕、熱毒等,導致腸管或其他臟器由正常位置下降到腹壁薄弱處,形成包塊 ...

  2. 中醫對於疝氣的治療有內治法治法、針灸療法等,對年老體弱或是不適宜接受手術者,是不錯的選擇,但因個人體質不同,應由中醫師診治較合宜;中醫方劑可選用橘核丸、補中益氣湯等,穴位可選氣海、三陰交、陰陵泉、期門等。

  3. 2019年3月26日 · 中醫如何快速救治疝氣急症? 2019-03-26 由 答摩健康 發表于 健康. 本 期 導 讀. 林傑大夫診治了一起因「疝氣」引發的急痛之症。 其患者家屬記錄下診治全過程,林傑醫生也特別撰寫了醫案診治及思路,以供各位廣大中醫愛好者及臨床醫師學習探討。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開關手」林傑大夫是如何應對急症的吧。 溫馨提示:此文系經典醫案,耐心讀完,必有收穫。 一、《杏林妙手,林傑大夫治疝氣》 作者:病患之子. 10月2日家父之疝氣急性發作,疼痛不堪,伴隨嘔吐、冷汗,呻吟不已;恰好林傑醫生在京,出手診治,迅速緩解病情。 本人亦曾學習中醫多年,每惑於中醫不能治急症之說,經曆本案,觀念徹底改變。 驚喜之後迅速記錄診療全過程,以期明證中醫能治急症,用以啟迪後學。

  4. 【釋名】 本穴在臍旁,功能主治疝氣病故名疝氣。 【位置】 以患者兩口角之長度,作三折成一等邊三角形,以一角按臍心,兩角在臍下兩旁盡處點記。 【解剖】 在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操作】 一般用灸法,艾炷灸三至五壯,或懸灸五至十分鐘,使穴位局部潮紅。 【功效】 疝氣,繞臍腹痛,奔豚氣。 【配穴】 奔豚氣繞臍上衝、兩丸蹇塞:疝氣穴(左取右,右取左)、 氣衝。 老年性嵌頓疝:疝氣穴(迴旋灸法)、 太衝 、 三陰交 、 足三里 、 歸來 、 氣海 、 百會。 不孕症:疝氣穴(艾條灸)、頭針生殖區。 疝氣:疝氣穴、 關元 、 三陰交 、 大敦 、 太衝 、 氣門 、 行間。 【附註】 世醫得效方有位無名,神應經名疝氣穴,針灸集成臍旁穴,現代又名三角灸。

  5. 中醫認為, 疝氣病 是由於小孩發育不健全,老年人體質虛弱、 中氣不足 、寒氣、濕氣、 濁氣 、怒氣乘虛進入導致氣血運行受阻不暢滯留,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 盲腸 、 大網膜 、 膀胱 、 卵巢 、 輸卵管 等 ...

  6. 中醫對於疝氣的治療有內治法治法、針灸療法等,對年老體弱或是不適宜接受手術者,是不錯的選擇,但因個人體質不同,應由中醫師診治較合宜;中醫方劑可選用橘核丸、補中益氣湯等,穴位可選氣海、三陰交、陰陵泉、期門等。

  7. 疝氣是中醫古代疾病之一,又稱小腸氣、脫腸、墜腸等。. 中醫認為,疝氣多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所致,主要病機為氣虛、血虛、痰濕、熱毒等,導致腸管或其他臟器由正常位置下降到腹壁薄弱處,形成包塊。. 疝氣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腹股溝或腹壁出現包塊,可 ...

  8. 疝氣是指人體內臟或組織從正常位置突出到其他部位,常見於腹股溝、腹壁、臍部等部位。中醫認為疝氣多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外感內傷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腹股溝或腹壁局部腫脹、疼痛、有包塊,可伴有排尿困難、便秘、腹脹等症狀。 證型分類

  9.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卌中醫師) [ 摘要] 歷代醫家很少有把疝氣與其他睪丸病變區分起來,多採用溫肝、理氣或補中益氣之法治療疝氣病,沒有正面論述用通腑之下法。 本文從一個典型實例中探索利用下法佐以益氣溫腸之藥解除腹內壓的實效,並討論了應用於其他疝氣的可能性。 [ 關鍵詞] 疝氣;腹內壓;下法. 1 概述. 老年男性常見的腹股溝斜疝俗稱「小腸氣」,古人稱之為「狐疝」[1],乃小腸墜入陰囊令其脹痛之病,很易与其他睪丸病變混淆。 两者皆有陰囊墜脹之表現,但狐疝常可以推納回入腹腔,平卧可以緩解,而其他睪丸病變按壓不可消失,不因體位改變而減輕。 [2]傳統醫典很少區分能否納回這一點,多一概採用温肝疏肝、理氣或補中氣升提之法[3],極少有用通腑之下法治疝。

  10. 2024年2月5日 · 疝氣是什麼?會自己好嗎?本篇由 戴定恩醫師,告訴你疝氣自我檢查的方法,以及初期症狀、預防方式,該吃哪些食物或飲食方法有助於預防疝氣問題。以及很多人想知道的,疝氣是不是一定要手術?手術會有後遺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