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品含白鮮鹼、白鮮內脂、谷甾醇、膽鹼、岑皮酮等。 抗菌作用:體外試驗1:4的水浸液對多種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有報告本品的乙醚、乙醇和水提取物對金黃色等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和草分枝 ...

  2. 用於皮膚風疹,濕瘡,週身搔癢等證。本品有清熱利濕、止癢作用。常與白鮮皮、蛇床子、蟬蛻、黃柏等同用;若下焦濕熱,外陰濕癢者,可與苦參、龍膽草、白礬等煎湯外洗患處。【文獻別錄】 《本經》:「主膀胱熱,利小便。

  3. 又本品配 生地 、 赤芍 、 地膚子 、 白鮮皮 、 茵陳 等同用,用治牛皮癬濕熱型有效。. 此外,近年單用本品或與 魚腥草 、 夏枯草 、 海金砂 、 車前子 、 大青葉 、 貫眾 、馬藍同用,預防鉤端螺旋體病;或以本品配 甘草 、 青蒿 、 地榆 、 白茅根 等,水煎 ...

  4. 牛皮癬、乾癬、蛇蝨、銀屑病. 【概念】. 白疕,是皮膚上起白色厚屑,伴有搔癢的一種頑固性皮膚損害。. 《諸病源候論》稱乾癬,「但有匡廓,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 」《醫宗金鑒》稱白疕,「形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皮。. 」《外科證治全書》則 ...

  5. 本品性寒入肺經,能瀉肺火兼瀉肺中水氣而平喘。. 治肺熱咳喘,常配 地骨皮 同用,如 瀉白散;若水飲停肺,脹滿喘急,可配 麻黃 、 杏仁 、 葶藶子 等宣肺逐飲之藥同用;若肺虛有熱而咳喘氣短、潮熱、盜汗者,則與 人參 、 五味子 、 熟地 等補肺藥配伍 ...

  6. 白鮮皮為芸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主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及灌叢中。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止癢。臨床用名白鮮皮。【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苦,寒。

  7. 本品主含揮發油。. 油的主要成分為薄荷醇以及薄荷酮、異薄荷酮等。. 薄荷油內服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增加散熱,而起到發汗解熱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能對抗乙酸膽鹼而呈現解痙作用;薄荷油能促進 ...

  8. 本品為一年生草本鳳仙花科植物鳳仙花 (Impatiens baslamina L.)的帶果全草。. 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多為人工栽種。. 以莖色棕紅、不帶葉、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夏秋間桿植株生長茂盛時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葉及花果,洗淨,曬乾。. 本品原植物形態描述始見於 ...

  9. 本品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的根皮。 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春秋採挖,去鬚根和外部糙皮,縱向剖開,抽去木心,切片,曬乾用。

  10. 方名. 白鮮皮散. 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十七. 【組成】. 白鮮皮15克 黃芩15克 秦艽15克 (去苗)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 (炙微赤,銼) 麥門冬15克 (去心) 大青15克 杏仁15克 (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用量】. 上藥搗篩為散。. 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煎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