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鎮尺是放置在書桌案頭上的文房用品,又叫紙鎮或鎮紙。. 鎮紙,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 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 有金、銀、銅、玉、木、竹、石、瓷等材質,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 ...

    • 概觀
    • 歷史來源
    • 形態介紹
    • 製作材料
    • 史料記載
    • 收藏方向
    • 收藏價值

    鎮紙是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品。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

    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順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鎮紙正式進入書房不晚於南北朝時,《南史·垣榮祖傳》:“帝(齊高帝蕭道成427-482)嘗以書案下安鼻為楯,以鐵為書鎮如意,甚壯大,以備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見,鎮紙至今已逾1500多年。宋元及以前的鎮紙甚少有傳世品,幸好書籍文獻中多有論及。

    明代鎮紙,其形多為尺狀,上有獸鈕,與文獻記載相符,如銅虎鈕鎮紙,長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頭,虎頭雕工細膩寫實,虎尾寫意粗獷。清代銅鎮紙在沿襲明代風格的同時有所創新,特別是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裝飾味道十分濃郁的鎮紙開始出現,可謂集觀賞性與實用性於一器。如銅鎏金琺瑯鎮紙,為清代中期製品,銅胎鎏金,然後用琺瑯直接塗畫在金屬胎上,紋飾細膩真實,頗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為文房珍玩中的精細之作。在造型上由於文人印字、刻硯之風日盛及對聯的廣泛套用,鎮紙也以長條形為主,更是以成對的形式為主,上面刻詩詞格言,或畫竹梅菊蘭之類,既實用,又有藝術欣賞性,特別是擺設很講究的書房裡,鎮紙在體現主人愛好、情趣等方面,當有畫龍點睛之妙。

    鎮紙青銅古玩作鎮紙,在文人中形成時尚,便有專門製作各種模仿動物造型之類的青銅、玉器作為鎮紙供應市場需求。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箋》中有《鎮紙》篇,他說有人以青銅蝦蟆、青銅蹲虎、青銅蹲螭等器物作鎮紙。

    古代鎮紙大多採用兔、馬、羊、鹿、蟾蜍等動物的立體造型,面積較小而分量較重,材質多為玉、陶瓷、銅以及水晶等等。明清兩代,書畫名家輩出,極大的促進了文房用具的製作和使用,鎮紙的製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變化,材料除了繼續使用銅、玉之外,還增加了石材、紫檀木、烏木等等。

    唐杜光庭《錄異記·異石》:“會稽進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溫滑可玩,用為書鎮”。宋張鎡詩:“三山放翁寶贈我,鎮紙恰稱金犀牛”。

    宋周密《武林舊事·車駕幸學》:“……內宮進牙界方”。宋岳珂《愧郯錄·鎮小殿子》:“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計金二百兩”。其材質有石、銅、牙、金等,形狀各異。明代鎮尺有木、銅、玉、石等材質,多為尺狀,明朱之蕃詩:“文木裁成體直方,高齋時半校書郎”。清代鎮紙材質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等,仍以尺形為主。銅因其體重為鎮紙較為普遍,《文具雅編》:“銅者,有青綠蝦蟆,偏身青綠;有蹲虎、蹲螭、眠龍;有坐臥娃娃、有鎦金辟邪、臥馬,皆上古物也”。

    名家作品尤為難得

    刻書畫鎮紙一般由書畫家作稿,其程式也與刻銅墨盒一樣:先挑選中意的鎮紙,或木、或竹、或牙、或銅。按常理,有聲望的書畫家所挑選的必定是材質精良、造型別致的光板鎮紙,在上面均勻地塗上一層白粉以襯其底,然後書畫家便在其上縱橫馳騁地構思創作。

    與筆墨紙硯四寶相類,鎮紙可稱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 古代文人在書房中,常將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欣賞,同時用來壓紙或者壓書,由此出現了鎮紙,又稱紙鎮、鎮尺。

    鎮紙的材質多種多樣,以玉、瓷、竹、木、鐵、銅居多,上面通常雕刻有蘭、菊、梅、竹並配以詩句的圖案,也有動物和人物的立體形象。明清鎮紙的製作材料比較常見的有玉、石、銅、烏木、紫檀木等,其中以石鎮紙為多。在造型上以長條形為主,一般是以成對的形式出現,上面刻有詩詞格言或對聯字畫。

    材質珍稀、雕工精良、設計巧妙、年代久遠的鎮紙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在(2014年)的收藏市場上,常見的是紫檀、紅木、雞翅木等材質的鎮紙,價格在千元以下,沒有引起藏家更多的關注。在大型拍賣會上,鎮紙的整體成交價格也不高,單件藏品以十萬元以下成交的居多,間或有幾千元成交的低價品,難與硯台、毛筆、印章相提並論。

    鎮紙的收藏價值一定比不上硯台和印章?廣東藏家古月認為,衡量一類藏品是否有價值,一要看其人文價值,即包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如何,二要看其工藝價值,雕工是否細膩、設計是否獨特,三要看材料價值。

    中國人使用鎮紙的年代可以上溯秦漢,不遜於硯台和印章。歷經漫長的歷史,鎮紙雕琢工藝分出了刻畫、刻書、浮雕、圓雕、光板等幾十個門類,因各地風俗、各朝代流行不同而異彩紛呈,風格迥異,以其工藝價值與人文價值,完全有資格進入高檔古玩的收藏範疇。

    從材料價值而言,鎮紙比硯台更占優勢。硯台所用石材,一定是適合研磨的特殊材料,鎮紙的功能只是壓住紙張,材料選用十分廣泛,與印章無異,清明兩朝的白玉、田黃鎮紙在拍賣會上最受追捧,一些廣州收藏者則偏愛花崗岩、銅製的鎮紙。

  2. 鎮紙也叫紙鎮、文鎮或鎮尺、書鎮等,是文人寫字作畫時用來按壓紙張、絹等的文房用具。 有銅、玉、石、瓷、木、竹等多種材質。 烏木 鎮紙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此條目的主題是一種壓物的器具。 關於一種行政區劃單位,請見「 」。 戰國帶提環浮雕蟠龍銅,通高8厘米,徑11.8厘米, 曾侯乙墓 出土。 鎮 為壓物器具,中國的鎮最初用來壓 席 ,出現於戰國,盛行於漢代,其時人們席地而坐,為了避免起身落坐時摺卷席角,遂在其四角置鎮,後隨著家具的進步,鎮逐漸不作鎮席之用,而改用於壓 紙 [1] 。 早期的鎮材料有金屬、原始瓷、 泥質陶 、石、玉等,四個一組,其外形呈半球形,實心或中空,平底,頂有環鈕。 現代有各種不同的造型,除陶瓷、石、玉、金屬等材質外,還有玻璃、塑膠製作者。 參考文獻 [ 編輯] ^ 吳山.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9. 分類 : . 文具. 生活用品.

  5. 鎮紙,又稱紙鎮、文鎮、書鎮、書尺或鎮尺等,是寫字或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文具。 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 ...

  6. 2022年1月18日 · 紙鎮,又名鎮紙,形狀甚多,常見的有尺、方、墩、琮、印形等,材質亦廣,有玉、石、銅、鐵、陶瓷、紫檀木等,有說玉器紙鎮以唐、宋為上,而銅質紙鎮則以明朝永樂、宣德年間之品為上。 關於紙鎮的起源,我曾經讀到兩個說法,兩個說法都沒有多少戲劇性。 第一個說法是古人時常將不同珍品放於案頭上把玩,久而久之便將有一定重量的青銅器或玉石用來壓紙壓書,便成了紙鎮;第二個說法是古人席地而坐,並以有重量的「蓆鎮」置於蓆子的四角,而當紙張發明以後,紙鎮便從蓆鎮的概念應運而生。 那麼,以上說的「古人」又有多古呢? 早於南北朝,我們便可以在典籍中找到鎮紙的出沒,《南史.垣榮祖傳》寫道:「帝嘗以書案下安鼻為楯,以鐵為書鎮如意,甚壯大,以備不虞,欲以代杖」。

  7. 鎮紙 也叫紙鎮、文鎮或鎮尺、書鎮等,是文人寫字作畫時用來按壓紙張、絹等的文房用具。 有銅、玉、石、瓷、木、竹等多種材質。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