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日 · 胃鏡檢查或會引起病人不安及造成痛感病人可在事前選擇注射鎮靜藥物或全身麻醉李醫生解釋兩者分別在於鎮靜藥物未必會全沒意識要視乎病人是否受藥』,因此長者有其他疾病的病人較建議接受麻醉以免刺激身體但提醒麻醉需要由麻醉科醫生處理收費一般會較高。 喉部局部麻醉. 不過無論是注射鎮靜藥物或全身麻醉醫生都會在病人的喉部再噴局部麻醉藥。 李醫生指,做法主要是想減輕胃鏡進入喉嚨時的不適感;對選擇了全身麻醉的病人來說,這亦可盡量減少麻醉藥的份量。 胃鏡檢查有機會造成不適,因此不少人會選擇接受麻醉或鎮靜劑。 (Ali Yahya/unsplash) 內視鏡從口放進體內.

    • 術前溝通助醫生評估麻醉方式
    • 麻醉方法各有優劣
    • 麻醉科醫生的角色 豈只限於手術期間

    凌醫生指出,麻醉科醫生會在進行手術前按手術的需要和病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以決定有否需要進行麻醉及所需的麻醉程度。「一些手術如需開刀,如:開肚皮手術,那病人無疑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外科手術。若是一些門診也可做的小手術,如腳趾甲崩裂需全塊趾甲起掉,這種有強烈痛感的手術,也可選擇採用局部麻醉的方法。」 另外,麻醉科醫生亦會評測病人的身體狀況,以判斷病人是否適合做麻醉手術及外科手術。「例如病人的三條主血管塞了,聲波檢測到心臟的功率只有20-30%,那麼病人便可能受不住手術和麻醉。麻醉科醫生或會建議病人先尋求心臟科醫生進行『通波仔』手術以改善情況再進行麻醉手術,或是另尋其他治療方法。」 而病人的個人意願也會影響到麻醉的方法。「不少病人會對手術有恐懼感,會感到擔心和緊張,希望能藉著麻醉來減低手術帶來的...

    全身麻醉是讓病人採用吸入氣體或注射藥物的方式,進入昏迷的狀態,並借助儀器來維持呼吸。凌醫生表示全身麻醉適用於所有外科手術,但術後康復時間比其他非全身麻醉的手術相對地會較長,副作用亦相對較多,一些肥胖人士及產婦使用全身麻醉的風險會較高。 而監測麻醉是用血管注射的方法使病人在昏昏欲睡的情況下進行手術或檢查,相當於輕微的全身麻醉。「監測麻醉可維持病人自主的心跳及呼吸而不用靠儀器維持,適合一些非創傷性手術或檢查,如腸胃鏡檢查、前列腺會陰活檢、前列腺癌前置手術等,除了可讓病人即日出院、副作用較全身麻醉低外,也能確保病人的身體在手術期間不能活動,以免影響手術的準確性及安全性。」 至於半身麻醉是透過注射麻醉藥至病人脊髓腔內或脊膜外,暫時阻斷下半身的脊髓神經作用,達到下半身麻醉的效果。「半身麻醉常用於剖腹生...

    坊間對麻醉科的認識不一,或許會認為他們只負責打麻醉針讓病人沉睡,但其實無論在手術期間或術後,麻醉科醫生都是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進行手術時,麻醉科醫生除了為病人施行麻醉藥外,也需於手術全程利用儀器監測病人身體的機能,如病人的血壓、心跳和呼吸,以確保手術安全進行。 而在手術後,因為麻醉科醫生從術前便開始跟進病人情況,故此醫生會預知病人有機會出現的狀況,如肥胖人士,若做全身麻醉會使其呼吸不太暢順,醫生會為病人安排正氣壓呼吸機作預防措施。故此,麻醉科醫生除了可確保病人在手術過程中舒適外,亦可讓外科醫生專注於手術之中,更可照顧到病人術後的需要,絕對是病人的「守護天使」。 凌偉業醫生,香港註冊麻醉科專科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

  2. 2024年3月4日 · 根據台灣消化系醫學會2022年發布的最新《胃幽門螺旋菌篩檢指引》,民眾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陽性,建議接受除菌治療;至於該用哪種療法,建議由醫師進行評估,首要考量包括患者有沒有藥物過敏史、抗生素抗藥性盛行率等。 郭立夫補充,由台灣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所帶領的消化內科團隊,已研發出新一代混合療法,除菌成功率高達95%,優於傳統的三合一療法。 因此,感染幽門桿菌並不可怕,只要給予合適的除菌療程,既可以輕鬆除菌,又能降低罹患胃癌或消化道潰瘍的機率。 胃癌|常飲酒兼配醃製下酒菜易中招? 醫生提醒6大胃癌危險因子 胃癌|三期存活率僅五成愈遲發現愈危險! 胃癌四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幽門桿菌|嚴重可致胃癌 不會自行痊癒 高鹽、吸煙5族群屬高危 癌症|胃炎至胃癌只需4步!

  3. 2021年12月23日 · 經初步檢查後醫生診斷其有胃痛打嗝及排便不規律問題建議他進行食道胃十二指腸及大腸內視鏡檢查黎於檢查前一晚按照醫生指示進食流質食物及飲用醫生處方的瀉藥及通便藥。 事發當日,檢查由原訂12時延至1時開始,死者兄長按約定時間約12時50分到達該醫療中心等候弟弟檢查完畢。 根據家屬的說法,中心護士於1時20分呼叫黎紹康的親屬是否在場,其後兄長被安排至一間房間等候,當時護士並未有交代事件。 等候約十分鐘,當時一名醫生向兄長表示,在檢查期間黎紹康突然休克,已進行搶救及召喚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經搶救無效,於下午約3時證實不治。 家屬:呢一刻我都覺得自己發緊夢,冇諗過會發生呢啲事.

  4. 2021年6月17日 · 如仍有懷疑的話,醫生會安排食道酸鹼度測試,方法是把儀器放進食道內24-72小時去記錄食道的酸鹼度變化,倘若發現食道的pH值低於4,便代表胃酸已湧上食道。 不少長者或會把胃酸倒流引發的胸痛或喉嚨痛等,與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以致延誤治療。 質子泵抑制劑為胃酸倒流一線治療. 李達榮醫生 指出,目前胃酸倒流的一線治療是質子泵抑制劑 (PPI),它可把胃酸強酸調校至弱酸,讓食道炎在弱酸的環境下逐漸痊癒,以減輕徵狀。 患者也需同時戒掉容易令下食道括約肌不正常放鬆的習慣,如進食過飽、餐後三小時內便躺臥休息、飲用或進食辛辣、含咖啡因的飲料、酒精、巧克力、薄荷的食物或飲品等,以減少復發。 前文提及的陳伯伯經過胃鏡檢查後,醫生再根據他的病歷,確診他患有胃酸倒流。

  5. 2023年12月6日 · 近期王先生因為上腹部疼痛加劇就醫接受了胃鏡檢查發現食道與胃的交會處不僅有食道潰瘍還出現了三文魚色斑變化切片證實為巴瑞氏食道病變合併分化不良是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 收至個案的台灣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鄭群翰表示,幸運的是,現在台灣健保已通過食道燒灼術治療,結合藥物控制,目前症狀已好轉,胃鏡檢查追蹤,病變也被完整消除。 胃酸倒流分3大類(按圖👇👇👇) + 14. 相關文章:胃酸倒流|感到火燒心、胸口異物感? 認清3類胃酸倒流及改善方法. 鄭群翰說明,「巴瑞氏食道病變」發生主因是長期胃酸倒流,導致食道受到胃酸的反覆刺激,進而引起發炎潰瘍和形成柱狀黏膜的變化。 一旦形成食道病變需儘早治療,避免致癌風險。

  6. 2021年3月26日 ·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可寄生在胃部或十二指腸內的細菌,它們會分泌出物質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功能,並誘使胃部分泌更多胃酸,繼而引發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長期受感染甚至可能令病變的胃細胞逐步演化成胃癌。 現時醫學界未能確定幽門螺旋菌的傳播方法,只能估計是透過口水、體液、食物或糞便等傳播,因此注意環境清潔及個人衛生可有效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梁醫生解釋。 此外,家族近親曾患胃癌的人士,會較一般人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尤其是肥胖人士、50歲以上的年長人士,以及胃部有瘜肉、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或患有惡性貧血人士,以及從事煤炭、金屬或橡膠業工作者,都罹屬胃癌的高危一族。 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容易被誤診作胃潰瘍. 胃癌死亡率高企,主要是因為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於中後期才發現,錯過治療最佳時機。

  1. 相關搜尋

    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