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7日 · 有四個工作整理的盲點可以突破,下面根據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也歡迎你到電腦玩物中回饋。 一,收集碎片:碎片不要留在原處,要把資料匯流. 第一個盲點 ,是我們把必然出現的工作碎片 一直碎片處理 ,當然效率低下。 例如,我有一個企業內訓的邀約,企業人資陸續傳了兩三封郵件分別跟我討論時間、主題、場地。 又要了我的即時通後,在不同時間點跟我確認了老闆的幾個特殊要求。 接著我們碰面訪談、電話討論,又聊了一些對課程的想法。 然後我在這段時間陸陸續續構思了一些新的授課點子,也收集了一些授課的新資料。 這是什麼? 這就是工作的碎片。

    • 胡錦濤成就1
    • 胡錦濤成就2
    • 胡錦濤成就3
    • 胡錦濤成就4
  2. 2018年5月24日 · 那要怎麼讓明明看起來就是一樣的習慣、工作,不再是例行任務呢? 其實關鍵就在於: 創造不一樣的「微挑戰」! 什麼是微挑戰? 不是一般的任務與行動! 「微挑戰」不是一般的任務與行動,在我的想法中,他最好能具備下列條件,每個條件之間有環環相扣的關係(這可以呼應我的一篇經典文章: 養成好習慣之前,如何建立真的做得到的習慣養成目標? ): 1. 不是一定要做 ,但 立即可以做到 的行動. 2. 這個小行動會產生 新的小變化. 3. 這個變化會帶來 還無法完全預知的成果. 4. 但預期這個成果 可能會讓行動更好. 也就是說,如果照著原本的習慣或工作流程去做,「微挑戰」不會是必要的任務,必要的任務清單就只是像下面這樣: 早上五點出門去晨跑. 但是如果從「微挑戰」去重新調整任務清單,可能會變成這樣:

  3. 2018年8月23日 · 最近重讀了「 拖延心理學 」這本書。 利用之前分享過的「 電子書閱讀方法 」,在零碎時間讀,在有啟發處畫上重點,最後把畫上重點的段落匯出成筆記,重新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並加入個人的想法詮釋一次。 這是我覺得頗有效,也能 深讀 一些重要書籍的方法。 而最後, 我自己為這本書總結了五種「拖延心態」,作為幫助自己隨時「覺察」的提醒 。 而既然整理了自己的重新詮釋,並且這又是跟時間管理很有關的心得,所以也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邀請大家一起討論。 2024/1 最新分享: 有種拖延是計畫導致的拖延? 善用 3 種「意外的短專注」克服拖延. 這裡要說的「拖延」,指的是「沒辦法前進,但也沒辦法放下,導致重要事情停滯不前,並且造成我們心理負擔」。

  4. 2017年9月3日 · 「 專注且投入當下 」才是真正的高效率定義,無論這段時間我做了什麼, 只要我能進入忘我狀態,感覺自己 100% 投入時間中,我都覺得有高效率的產出 。 TIME 的「 6 Secrets to a Happier Life 」(快樂生活的六個秘密文章裡說:「如果你的頭腦永遠在想下一個任務下一個成就下一個你需要談話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 你犧牲了現在的個人幸福,你就會持續累積負面情緒和巨大的壓力 。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為了追求有價值的事情、追求成功、追求「以後我想變得怎麼樣」的行動,不一定能帶給我們快樂,反而常常帶給我們更大的煩惱。 不是說這些不重要,這些 目標當然是重要的 ,但如果只想著未來還有哪些目標,而沒有投入到當下的行動,那麼會因為還有目標沒完成而不快樂。

  5. 2018年10月24日 ·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24, 2018.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原文標題其實很聳動:「 7 Secrets on How Super Successful People Manage Their Time ( 超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七個秘密 )」。. 到底是不是跟這些名人一樣的管理時間,我們也會成為成功人士呢?. 老實說,我無法 ...

  6. 2019年2月14日 · 這個方法很簡單,透過「 三種時間節奏 」的掌控,就能幫助我自己做出相對有效的時間管理,而這個方法的目的: 在於可以幫助我更容易展開行動,於是產生行動的動力,進而得到行動後的滿足感。 這個方法,脫胎於我多年前開始分享,也在我自己身上練習了好幾年的「 135 專注行動清單 」,但從去年年中開始,我將其改良為更直接的「 123 原則」,而對我來說,這個原則更容易執行,並且我也賦予其更多的意義。 什麼是123每日行動清單法則? 每天都預先設定一個專屬於自我實現的重要目標. 每天設定兩個專案的推進進度. 每天早午晚三個時段,還剩下多少時間處理瑣事. 並且有個補充法則,我會一週前,先列好下一週七天,每一天的 123 行動清單。 下面讓我來說明這樣做的意義、價值,和我背後的思考邏輯與真實經驗談。

  7. 2016年12月14日 · 要做自我成就. 當我收集任務時會把任務加上相應的符號,如此一來,每次掃過清單時,我更能聚焦在該做與可以拖延的事情上。 尤其做「每週檢視」時,看著大量清單也不焦慮,因為只有「! 」真正有壓力,而多完成一點「@」可以讓我更快樂。 至於「#」就適度完成即可。 三,持續收集下一週任務. 子彈筆記的執行過程中,會有很多今天做不完要延後的事,也會有很多的新任務出現。 我的習慣是會在子彈筆記清單的最前面,收集那些還未排上執行時間,被延後或新出現的任務清單。 也就是收集下一週的任務。 這樣我在每週末安排下一週任務清單時,就可以輕鬆準確的把這些任務排入。 這個每週檢視的習慣還可以參考: [筆記術-6] 解除壓力與焦慮的大腦 SPA 筆記術,起碼每週做一次. 四,鎖定本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