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2024年3月11日 ·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公孫丑下》)可見,孟子在本篇中所說的“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是有所為而發的,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孟子在本篇中對捨生取義精神的頌揚,對“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批判,對後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 魚我所欲也1. 全文語譯
- 重點注釋
- 段落大意及正反論證
- 修辭手法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孟子說:「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擁有,我就捨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 ;大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擁有,我就捨棄生命而選擇大義。命是我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為重要的,所以我不會苟且偷生。死亡是...
「故不為苟得也」(苟︰隨便、輕率之意。此指苟且偷生。) 「故患有所不辟」、「則凡可以辟患者」、「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辟:同「避」。) 「一簞食」(簞︰盛器也。) 「弗得則死 」、「行道之人弗受」(弗︰通「不」) 「妻妾之奉」(奉︰侍奉。)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音義通「向」,過往也。)
4.1. 第一段:主要是正面論證「捨生取義,是人之本心」
「魚,我所欲也……舍生而取義者也」這部分運用了比喻論證,引出中心論點。孟子用魚來比喻生命,而熊掌則比喻仁義,表示雖然生命和仁義都很重要,都是自己很珍惜的,但如果兩者不能兼得,他認為「仁義」比起生命更加可貴,所以寧願放棄生命以成就仁義。 「魚,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這部分是正面論述「捨生取義」,以生死對舉去論證捨生取義是人之本心;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賢者能勿喪耳」這部分是反面假設,以坐實其論點。
4.2. 第二段:主要是反面論證「見利忘義,是喪失本心」
「一簞食……乞人不屑也」這部分是承上文,舉例論證捨生取義,是人之本心,而「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則是舉例說明見利忘義之由。「鄉為身死而不受……此之謂失其本心」則是反面論證,說明人們貪利之由,見利忘義,因而喪失了本心。
文中多用排比,句子結構相同且字數相近,可以加強語勢、節奏感,以及條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參考資料:香港教育局 1.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2.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 3. 孟子《魚我所欲也》 4. 荀子《勸學》(節錄) 5. 莊子《逍遙遊》 6. 韓愈《師說》 7.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8. 諸葛亮《出師表》 9. 范仲淹《岳陽樓記》 10. 蘇洵《六國論》 11. 詩詞-唐詩三首 12. 詩詞-詞三首 尋補?Tutor Circle!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
2022年7月4日 ·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2021年1月12日 ·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公孫丑下》)可見,孟子在本篇中所說的“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是有所為而發的,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