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其實雨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他根本沒有這種意思,只是詩人們都太多情了。 就像蔣捷的這首「虞美人」,也是藉著聽雨的情景,訴說他少年的風光、終年的漂泊以及老年時嘗盡悲、歡、離、合後的心情變化。 雖然到最後他已經能以很寧靜的心情,面對一切事物,但雨聲使他回憶往事,難免心情又再度起伏不定,想訴說所有的感觸。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蔣捷用詞作來抒發黍離之悲、銅駝荊棘之感,表現悲歡離合的個人遭遇,其中《虞美人·聽雨》便是這一時期創作中的代表作。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

  3. 2017年9月24日 · 虞美人·聽雨》由蔣捷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這是一首小令,卻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 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

  4. 虞美人·聽雨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蔣捷_漢語網. 朝代: 宋代 作者: 蔣捷. 同類型的詩文: 宋詞三百首 宋詞精選 婉約 寫雨 感嘆 歲月 傷懷. 原文.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 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釋. ⑴虞美人:著名詞牌之一。 唐教坊曲。 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

    • 概觀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虞美人·聽雨》是宋代詞人蔣捷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聽雨”為媒介,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此詞在結構上運用時空跳躍,以“聽雨”復沓串連,上、下片渾然一體,具有跌宕迴旋的匠心。

    虞美人⑴·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⑵。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⑶。

    詞句注釋

    ⑴虞美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昏:昏暗,羅帳:古代床上的紗幔。 ⑶斷雁:失群孤雁 ⑷僧廬: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髮點點如星,形容白髮很多。 ⑹無情:無動於衷。 ⑺一任:聽憑。

    白話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台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大約在宋度宗成淳十年(1274)進士,而幾年以後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戰亂年代中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這首詞正是他的憂患餘生的自述。他還寫了一首《賀新郎·兵後寓吳》詞中所寫情事,可以與這首詞互相印證。這兩首詞,可能都寫於宋亡以後。

    文學賞析

    歷代文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李重元《憶王孫》)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它展現的雖然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時候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個“昏”字,把那種“風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出來。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儘管這屬於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著力渲染的只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恆而短暫的。以這樣一個歡快的青春圖,反襯後面的處境的淒涼。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大遼闊、風急雲低的江秋雨圖,一隻失群孤飛的大雁。這裡的“客舟”不是《楓橋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驚起一灘鷗鷺”里的遊船,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憂愁、懷舊時時涌在心頭。這時的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這一個“斷”字,聯繫了諸多意境,同斷腸聯繫在一起,同親情的斬斷聯繫在一起,有一種人生難言的孤獨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點綴的“江闊”、“雲低”、“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映現出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爾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 在謀篇行文方面,這首詞是從舊日之我寫到今日之我,在時間上是順敘下來的;但它的寫作觸發點卻應當是從今日之我想到舊日之我,在時間上是逆推上去的。詞中居主要地位的應當是今我,而非舊我。因此,繼以上兩幅一起反襯作用、一起陪襯作用的畫面後,詞人接著又讓讀者看到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畫中沒有景物的烘染,只有一個白髮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這樣一個極其單調的畫面,正表現出畫中人處境的極端孤寂和心境的極端蕭索。他在嘗遍悲歡離合的滋味,又經歷江山易主的巨大變故後,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歡樂,也埋葬了壯年的愁恨,一切皆空,萬念俱灰,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雖然感到雨聲的無情,而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詞的結尾,就以“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樣兩句無可奈何的話,總結了他“聽雨”的一生。 溫庭筠有一首《更漏子》詞,下半首也寫聽雨:“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万俟詠也有一首以雨為題的《長相思》:“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其詞所寫,都與這首《虞美人》詞的結尾兩句有相似之處。但溫詞和万俟詞的辭意比較淺露,詞中人也只是為離情所苦而已;蔣捷的這首詞,則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這首詞寫他一生的遭遇,最後寫到寄居僧廬、鬢髮星星,已經寫到了痛苦的頂點,而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溫詞和万俟詞的“空階滴到明”句,只作了客觀的敘述,而蔣捷在這五個字前加上“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看似冷漠,近乎決絕,但並不是痛苦的解脫,卻是痛苦的深化。這兩個字,在感情上有千斤分量,而其中蘊含的味外之味是在終篇處留待讀者仔細咀嚼的。

    名家點評

    明·卓人月《詞統》:全學東坡。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虞美人》,“悲歡離合總無情”,此種襟懷,固不易到,然亦不願到也。又“幾度和雲,飛去覓歸舟”,較“天際識歸舟”更進一層。 清·潘游龍《古今詩餘醉》:看到“悲歡離合總無情”難道不泠泠。 清·王闓運《湘綺樓選絕妙好詞》:此是小曲。“情”亦作“憑”,較勝。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鹹淳十年進士。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

  5. 蔣捷(約1245~1305後),字勝欲,號竹山,南宋詞人, 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 先世為宜興大族,南宋鹹淳十年(1274)進士。 南宋覆滅,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

  6. 蔣捷. 系列:宋詞三百首.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註釋. 1虞美人:詞牌名. 2斷雁:失群孤雁. 3星星:白髮點點如星,形容白髮很多. 4聽雨:題目.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 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台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意境. 原作中前兩個聽雨的場景是同一個人(作者)的一種回憶。

  7. 虞美人·聽雨》是宋代詞人蔣捷創作的一首詞。 這首詞以“ 聽雨 ”為媒介,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