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貝澳 (英語: Pui O ),又稱 杯澳 ,位於 香港 新界 大嶼山 離島區 嶼南道 ,為大嶼山南岸的一個聚居地,由老圍、新村、羅屋和鹹田等幾條村落所組成。 在歷史文獻中稱為 螺杯澳 或者 螺盃澳 。 從貝澳往西南為 長沙 ,往東面為 芝麻灣 ,往東南 芝麻灣半島 ,往北面為 南大嶼郊野公園 [1] 。 地理 [ 编辑] 貝澳取名於其尤如螺的地形,因此古稱為螺杯澳 [2] ,此古稱在 明朝 萬曆(1573年至1620年)時期由 郭棐 所著的《 粵大記 》中有所記載。 貝澳位於 大嶼山 東南方,是 大嶼山 的南岸,對外的 海灣 為貝澳灣。 貝澳東為 芝麻灣 ,南為貝澳灣(海灣),西為 長沙 ,北為 南大嶼郊野公園 。

    • 地理
    • 历史
    • 主要景点

    贝澳取名于其尤如螺的地形,因此古称为螺杯澳,此古称在明朝万历(1573年至1620年)时期由郭棐所著的《粤大记》中有所记载。 贝澳位于大屿山东南方,是大屿山的南岸,对外的海湾为贝澳湾。贝澳东为芝麻湾,南为贝澳湾(海湾),西为长沙,北为南大屿郊野公园。贝澳是一个沙咀,几条小河由附近的山流入海或者石壁水塘,其中一条大的是由向梅窝的山谷流入贝澳湾。海水和河水形成咸淡水交界的地形和生态,海边冲积一个螺子形状的海滩。

    考古学家在贝澳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古物,表示可能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在贝澳居住。在清朝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屿山居民因为迁界令而必须内迁,复界后(1669年)才陆续返回居住。 张姓老围现在仍然有一边石砌矮围墙,用来阻挡水浸时的洪水。贝澳村民以前主要以务农为生,次要为打渔。在河口,有一座建于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的天后宫,庙宇正向西南方,背山面海,并且置有铜钟一口。在天后宫附近有洪圣庙 (梅窝)的遗址。 1956年至1963年间,由于当时香港食水短缺,香港政府决定兴建石壁水塘,开辟屿南道、东涌道和大澳道等连贯各地。由贝澳至分流的山水全被截流及引入石壁水塘,导致严重影响田地灌溉。期后以务农为生的村民被逼放弃耕种,因而解放水牛,另谋生计。直到现时,村民大多以经营渡假屋和士多。...

    贝澳泳滩为贝澳的主要景点之一,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设有更衣室、洗手间及淋浴等设施,而且有救生员值勤。泳滩旁有士多经营,大部分均售卖游泳用品及食物等。贝澳泳滩的水流分别来自海水及附近河流,因此贝澳泳滩为淡水水的交界。此泳滩的水质趋势近20年被环境保护署评级为良好至一般之间。 2008年6月26日至30日,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曾经在贝澳泳滩进行防鲨网维修工程,因而一度关闭。 由于贝滩泳滩面于西南偏南,因此在贝澳可以清楚观看日落。 1. 贝澳泳滩西部黄昏时分 2. 贝澳泳滩东部黄昏时分,后方为芝麻湾半岛 3. 贝澳泳滩西部日落时分

  2. 臺灣 xiǎn ( 学名 : Corbicula fluminea formosa ) [1] [2] [3] ,又稱為黃金蜆,为 蜆科 蜆屬 河蚬 下的一个亞种。 在台灣,可食用的 雙殼綱 貝類都被泛稱為 蛤蜊 ,如 文蛤 、 花蛤 、粉蛤、 竹蛤 ,相當於古代的 蚶 、 車螯 和 花蛤 。 居住在 海水 中者稱 蚶仔 ( 臺灣話 : ham-á ),主要是指 文蛤 。 居住在 淡水 中者 蜊仔 ( 臺灣話 : lâ-á ),或 蜆 。 分布. 分佈極廣,遍及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主要棲息於淡水或 半淡鹹水區 之河川、湖泊、水塘、溝渠、水田之泥沙底。 天然蜆苗多產於稍具 鹽 分之河口地帶。 喜棲息有緩流水、無水草、沙泥底、水深1.5米(4英尺11英寸)左右的水域環境中。 型態.

  3. 立川漁場 位於台灣花蓮縣壽豐鄉是一個結合水產養殖和旅遊的景點。. 以養殖黃金蜆而聞名並利用當地的天然湧泉作為養殖水源。. 立川漁場的設施包括文化生態館蜆之館體驗池及餐廳旨在提供遊客對黃金蜆生長過程的了解以及相關的體驗活動。. 由於 ...

  4. 2023年9月7日 · 語言連結位於頁面頂端,標題的另一側。

  5. [1] 現時東涌灣東部建有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和西部建有 港珠澳大橋 的高架橋,但這些十大基建工程卻令該處水質明顯變差和間接地令中華白海豚從此在該水域和鄰近海域絕跡。 事件. 2012年報章報導東涌灣 侯王宮 對開的泥灘成為摸 熱點,經常吸引市民和附近居民到來摸蜆,因為離岸較遠的蜆較為肥美,潮漲時海水來得甚急,市民隨時被困,更曾有市民遇溺。 [2] [3] 參見. 東涌河. 參考來源. ^ 東涌西棄填海 建宅減5,000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21-05-06].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14-08-20). ^ 東涌灣奪命泥灘 水越深蜆越肥 五日賺一萬 摸蜆搵命博. 蘋果日報. 2012-06-23 [2012-09-16].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 ㄒㄧㄢˇ ( 學名 : Corbicula fluminea formosa ) [1] [2] [3] ,又稱為黃金蜆,為 蜆科 蜆屬 河蜆 下的一個亞種。 在台灣,可食用的 雙殼綱 貝類都被泛稱為 蛤蜊 ,如 文蛤 、 花蛤 、粉蛤、 竹蛤 ,相當於古代的 蚶 、 車螯 和 花蛤 。 居住在 海水 中者稱 蚶仔 ( 臺灣話 : ham-á ),主要是指 文蛤 。 居住在 淡水 中者 蜊仔 ( 臺灣話 : lâ-á ),或 蜆 。 分布 [ 編輯] 分佈極廣,遍及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主要棲息於淡水或 半淡鹹水區 之河川、湖泊、水塘、溝渠、水田之泥沙底。 天然蜆苗多產於稍具 鹽 分之河口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