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三毒(梵語: triviṣa,藏文:dug gsum),又称三不善根(梵語: akuśala-mūla,巴利語: akusala-mūla )、三根,佛教术语,為貪、嗔、痴三種煩惱的總稱 [1],又或譯「欲、恚、癡」、「貪欲、恚、癡」。
2012年6月29日 · 貪、嗔、癡: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種煩惱 貪、嗔、癡。又作三火、三垢、三縛。 貪: 是一種染著的心理。所謂染著,就是對自己喜愛的對像產生貪念。貪
三毒(梵語: triviṣa,藏文:dug gsum),又稱三不善根(梵語: akuśala-mūla,巴利語: akusala-mūla )、三根,佛教術語,為貪、嗔、痴三種煩惱的總稱 [1],又或譯「欲、恚、癡」、「貪欲、恚、癡」。
贪嗔痴出自佛教,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2011年7月18日 · 是對於自己所喜愛的外境,生起染污的耽著心。 在經典中有許多形容貪愛的譬喻,可幫助我們了解貪愛的毒害: 1.貪愛如水: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水能長養身心,是維持生命不可缺乏的要素;水,也具有迅速的滲透力,能很快地浸染物體。 貪愛就像水一樣,能產生強大的力量,滲透內心,滋養惡法的生長。 2.貪愛如瘴癘: 住在濕熱的山林,容易受濕熱的瘴氣侵害而生病。 如果常常生活在貪愛慾求中,不知覺醒,身心就會受到逼惱,甚至喪失生命。 3.貪愛如瀑流: 在湍急的瀑流中行船,不但難以渡過,而且隨時有滅頂之虞。 貪愛如同瀑流一般,能溺惑人心,將我們的善根漂失,使我們流轉在生死苦海中,不得到達彼岸。 4.貪愛如軛: 把軛架於牛馬的頸上,可以方便駕馭。
2014年12月16日 · 佛門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 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遮蔽,就無法明心見性。. 現簡述如下:. ①貪: 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 人一輩子就是在這其中打滾,從而度過我們的一生 ...
1. 貪婪為萬惡之首. 首先,好多的煩惱就是來自於貪婪。 譬如「我要穿更好的衣服、吃更好的飯、住更大的房子、讓孩子讀更好的學校、上更好的大學、開更好更貴的車……」。 這些要求都是在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上,也就是在本來所擁有的之外還要更好,是超越基本需求之上的東西。 我們是不是可以擁有這些東西呢? 擁有並不是錯誤,這個世界不是絕對化的世界,貧苦與富有是對比之後的結果,並不是固有的定義。 貪婪之心是萬惡之首,因為貪婪會導致煩惱、痛苦,使我們心中天天糾結、天天煩惱,一般來說煩惱與痛苦都是因為貪婪,貪婪是煩惱痛苦的根源。 2. 貪財:盲目的投資行為源於貪. 很多人做了大投資,最後虧錢了,為什麼呢? 因為貪婪。 找我談這個問題的人特別多,每年至少超過100個人。
《俱舍論》依貪著對象區別,將貪分為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供奉貪。 《瑜伽師地論》中則分為事貪、見貪、貪貪、 慳貪 、蓋貪、惡行貪、子息貪、親友貪、資具貪、有無有貪等。
佛教術語,共有六種,即貪、嗔、癡、慢、疑、惡見。 指的是粗重的煩惱,令眾生無法解脫 生死 。 相對於因為這六個主要的煩惱而引起的二十種 隨煩惱 。
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 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佛教認為, 眾生 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 這些感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