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頑強、有生命力,不可撲滅
- 此詩屬於五言律詩,不但是「賦得體」中的絕唱,也是唐詩中的千古精品。 野草的生命力十分旺盛、頑強,秋季燒荒的大火燒不完它。 等到來年大地上吹來暖和的春風,從已燒焦的草根下又會長出旺盛的新草。 以此比喻頑強、有生命力,不可撲滅。
www.tpomps.edu.hk/tpompschi/2009_2010/04/read.htm
其他人也問了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什麼意思?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對後世有何影響?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應考習作嗎?
《赋得古原草送别》收录在哪里?
古原草的特性是什麼?
2017年8月23日 · 【作品簡介】《草》(又名《賦得古原草送別》)由白居易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 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
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 詩人 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 詩。 此詩是白居易成名之作之一,在他生前已經為人傳誦。 後世作詩不少模仿其中意境
序. 此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 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 诗人 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 诗。 此诗是白居易成名之作之一,在他生前已经为人传诵。 後世作詩不少模仿其中意境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 此 詩 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 白居易 的 成名作。 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傳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 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 人教版國小課本中的古詩《草》選取的是該詩前四小句。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 詩是應考的習作。 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精工,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 束縛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 據載,作者這年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