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野草的生命力十分旺盛、頑強,秋季燒荒的大火燒不完它。 等到來年大地上吹來暖和的春風,從已燒焦的草根下又會長出旺盛的新草。 以此比喻頑強、有生命力,不可撲滅。 詩中一句寫枯,一句賦榮,以極大的熱情讚美了古原草頑強的再生能力,野火雖然可以使秋草枯身化為灰燼,但它的地下根基卻完好無損,待來年春風吹動,又生發出一片蔥綠。 在烈火中毀滅,又在烈火中再生,這就是野草的性格、野草的風流。
      www.tpomps.edu.hk/tpompschi/2009_2010/04/read.htm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此詩以「古原草送別」為題,是一首以古原野草來比喻離別之情的送別 詩,既寫出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表達了送別友人的情懷。 野草本是歲歲循環、春榮秋枯的植物。

  3.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 詩人 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 詩。 此詩是白居易成名之作之一,在他生前已經為人傳誦。 後世作詩不少模仿其中意境

  4.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 此 詩 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

  5. 序. 此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 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6. 比較“亂蛬鳴塹,殘日照荒臺”僧懷《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

  7.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 唐代 诗人 白居易 的一首 五言律 诗。 此诗是白居易成名之作之一,在他生前已经为人传诵。 後世作詩不少模仿其中意境. 创作背景. 根据宋代陈振孙的《白文公年谱》以及 清代 康熙 年间汪立名的《白香山年谱》,还有1988年出版的朱金城的《白居易集笺校》记载,《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作于 贞元 三年(公元787年) [1]:1042。 《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此诗创作时间不超过“十五六岁”。 关于此诗面世的过程,不同的史籍文献都记载了白居易凭借此诗得到诗人 顾况 赏识的传说故事。 《旧唐书》记载: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文一篇”,造访当时为 著作郎 的顾况。 唐代张固的《幽閒鼓吹》则记载为白居易初到长安应举,但刚到时声名不显,便携诗作拜访诗人顾况。

  8. 《賦得古原草送別》,改編自[唐]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收錄於《新學堂歌》,由谷建芬監製、作曲,張宏光編曲,將優秀的古詩歌譜成音符,易於孩子在優遊的唱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