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29日 · 2020-05-29. 受疫情影響,本專欄停刊多時,今日終於復刊。 停刊前,剛開始導讀蘇洵《六國論》首段,現謹繼續鑒賞其文。 前回講述,戰國時期,楚、韓、、魏、齊、燕等六國,或行「合縱」之策聯合對抗強秦;或守「連橫」之法,一心與秦國結盟。 對此,後世論者褒貶不一,北宋蘇洵、蘇軾、蘇轍三人均著有《六國論》,嘗論六國之弊。 蘇洵《六國論》一文,起首即提出中心論點,認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並提出兩項分論點,說明割地賂秦的國家既自取滅亡,又間接讓不賂秦的國家因失去強援而滅亡。 然後,作者續論道: ①厥②先祖父,暴③霜,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④,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2. 2016年5月17日 · 《華嚴經》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初.仨」對三人而言是第一次展覽,也是需長期堅守的信條。 文:

  3. 2016年6月11日 · 王兆貴. 竹子修長挺拔,中空有節,「值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向以雅士象徵為歷代文人所喜愛,所推崇。 他們將松竹梅相提,譽為「歲寒三友」;與梅蘭菊並論,譽為「花中四君子」。 這樣的比擬,既是外在形象的內化,也是心理嚮往的外化。 魏晉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相與友善,常一起遊於竹林之下,縱情雅集,肆意酣暢,遂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 他們為何選擇竹林聚會,或者說,後世為何將他們與竹林並稱,說法很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他們的風度同竹子的品性相契。 曹雪芹所以安排黛玉住進修竹掩映的瀟湘館,既與瀟湘妃子的傳說有關,也與林姑娘素喜清雅的個性有關。 有史以來,品竹的文字很多。 白居易寫過一篇《養竹記》,全文不到500字,以君子的眼光審視了竹子的諸多品格。

  4. 2017年11月14日 · 2017-11-14. 梁啟超在《新史學》的序言中道出歷史與愛國兩者之間的關係。 網上圖片. 周軒諾. 國學大師梁啟超在其1902年面世作品《新史學》的序言中開宗明義就寫道:「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 」一針見血地道出歷史與愛國兩者之間的關係。 的確,認識歷史,正是「愛國心之源泉」,因為很多歷史事件本身已經是活生生的愛國例子。 就以中國近一百年發生過之部分大事而言:1917年,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1919年,各地青年為抗議列強於巴黎和會上偏袒日本而自發地參與五四運動;以顧維鈞、王正廷為首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

  5. 2017年5月24日 · 這個對於筆者小時候而言,是一個疑問:現今的世界相對以前,甚至古代已經非常和平,有必要當成一個一年一度的願望去祈求嗎? 及後,筆者長大了,才漸漸明白世界和平並非必然。 現在看似和平的局面,實則充滿暗湧,世上仍有不少地區受着戰火的摧殘,只是我身在福中不知民間疾苦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比起古代,現在的世界的確相對和平多了。 起碼我們這些讀書人、政府高官不用好像蘇洵那樣苦口婆心,想提醒統治者卻又敢怒不敢言,唯有借古諷今,寫下《六國論》曲線批評北宋處理遼和西夏入侵所採取的屈辱政策,告誡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以下為《六國論》節錄: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6. 2019年10月4日 · 【古文解惑】共醉抑獨醒 憑良知而行 - 香港文匯報. 2019-10-04. 讀史,可以鑒古通今,明白人情道理,知所興替得失。 本篇謹選讀《宋書.袁粲傳》一節,略窺一二。 袁粲為南北朝時劉宋官員,他品性清高,不願攀附權貴,對同流合污的官場不勝感慨,遂留下「狂泉」寓言: (袁粲)嘗謂周旋人①曰:「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 國人飲此水,無不狂。 唯國君穿②井而汲③,獨得無恙④。 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 於是聚謀,共執⑤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 國主不任⑥其苦,於是到泉所酌⑦水飲之。 飲畢便狂。 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我既不狂,難以獨立,比⑧亦欲試飲此水。 一口狂泉,竟可讓民眾陷入瘋狂,舉國共赴黃泉,太過可畏可怕。

  7. 2020年9月18日 · 譯文.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說:「秦王用十五座城來換我的和氏璧,該不該給他? 」相如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不可不答應。 」趙王說:「如果秦國取走我的璧玉卻不給我城邑那怎麼辦? 」相如答:「秦國要求以城邑換取璧玉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了璧玉而秦國不給城邑,理虧的是秦國。 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要求而使秦國負上理虧的責任。 」趙王問:「誰可出使? 」相如說:「大王假若沒有人選,我願意捧着璧玉前往出使。 城邑給了趙國,就把璧玉留在秦國;城邑不給趙國,請讓我把璧玉完整地帶回趙國。 」趙王於是派遣相如捧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註釋. ①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辭。 ② 可予不:可以給予否。 不,同「否」,用於疑問句末,以構成是非問句。 ③ 曲:不正直,引申為理虧,過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