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郭鶴年家族祖籍福建 福州,郭鶴年父親欽鑑早年從中國來到馬來西亞南端謀生,曾當過店員,開過咖啡店,其後創辦東昇公司,轉營米糧及糖的生意。

  2. 郭鶴年家族祖籍福建 福州,郭鶴年父親欽鑑早年從中國來到馬來西亞南端謀生,曾當過店員,開過咖啡店,其後創辦東昇公司,轉營米糧及糖的生意。

  3. 孔豐的叔叔,大家更為熟知的華人巨富郭鶴年,彼時他們同是郭氏兄弟集團的一份子,三年之後,同樣不為外界熟知的原因,叔侄二人分道揚鑣,開始了長達15年的分離。

  4. 1949年家分家後,其家族於4月1日成立一間名為郭氏兄弟(馬來西亞)有限公司,繼續經營白糖及米糧業務,並由郭鶴年主理。 郭鶴年和堂兄鶴青前往吉隆坡拜見英國殖民官員和 滙豐銀行 的經理,商議如何獲得特許經銷權和提供銀行貨款等事務,滙豐銀行要求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家庭背景
    • 人物經歷
    • 人物軼事
    • 經營法寶
    • 商業智慧
    • 成功要訣
    • 郭氏語錄
    • 捐資助學

    郭鶴年(Robert Kuok,1923年10月6日—),男,祖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郭鶴年是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郭鶴年的名字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已成為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

    郭氏集團滲透到世界各地:在他的領導下,把它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除在本國擁有眾多企業外,新加坡、泰國、中國、印尼、斐濟和澳大利亞等是他的主要經營範圍。經營的業務也極為多樣化,從甘蔗種植、製造糖、麵粉、飼料、油脂、礦山,到地產、金融、酒店、產業、種植業、商貿和船運等。郭鶴年控制了馬來西亞原糖市場的80%、世界糖市場的20%。70年代,郭鶴年開始進軍酒店業,成立了香格里拉酒店集團。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已成為世界上最佳的酒店管理集團之一、全亞洲最大的酒店集團,遍布世界各地。

    郭鶴年被福布斯歸入馬來西亞首富,華人富豪榜第四位,旗下資產最大部分都在香港,包括大量的香港豪宅、商場、酒店、辦公室、南華早報集團、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等等。他長居香港,而且積極開拓在中國大陸的企業版圖。

    早在1960年,郭鶴年就設立了馬來西亞木板廠。馬來西亞森林面積寬廣,僅林業工人就達100多萬人,優越的資源和勞動力條件為郭鶴年發展木材加工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中文名:郭鶴年

    •外文名:Robert Kuok

    •別名:酒店大王”、“亞洲糖王

    •國籍:馬來西亞

    •民族:漢族

    •出生地: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

    郭鶴年出生在馬來西亞新山的一個華商家庭。他的父親郭欽鑒祖籍為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在六個兄弟中居小,其五個哥哥依次為郭欽錚、郭欽暖、郭欽端、郭欽仁和郭欽寶。

    20世紀初,除了長兄郭欽錚留在家鄉開了一家叫“萬安堂”的中藥鋪外,其餘弟兄相繼來到馬來西亞謀生。1909年,郭欽鑒隻身來到馬來西亞柔佛州的新山。他當過店員,也開過咖啡店,為生活而四處奔波。當時,他的四哥郭欽仁已經在新山創辦了一家“東升公司”,專營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由於郭欽仁身體狀況欠佳,逐步把東升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權交給郭欽鑒、郭欽端和郭鶴青(郭欽暖長子)三人,在他們的精心料理下,公司業務不斷擴展。

    1920年,郭欽鑒與來自家鄉福州的鄭格如結婚,先後生下了3個兒子。郭鶴年生於1923年10月,行三,上有兩個哥哥郭鶴舉和郭鶴麟。當時郭家已成為當地小富,因此有能力供養子女讀書。郭鶴年兄弟三人都畢業於新山英文學校及著名的新加坡萊佛士學院,良好的教育為他們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942年,日本軍隊占領了馬來西亞,郭欽端不幸病逝,郭鶴青被日軍拘捕數月,東升公司被迫停業。但隨著戰爭的結束,東升公司重新走上正軌,並很快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戰後初期,馬來亞消費品奇缺,當局實施物品統制。任米糧統制官的達圖·翁(馬來西亞前總理達圖·海珊·奧恩的父親)與郭欽鑒有莫逆之交,他把採購大米和糧食的工作交由郭欽鑒處理。郭欽鑒抓住時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了柔佛州的糧食生意。同時,他還取得了政府包括醫院和軍部的糧食供應權,事業蒸蒸日上。此外,柔佛州的蘇丹依布拉欣也對郭欽鑒的生意多方照顧,發給他一些執照和準證,使他得以從事某些特定的生意。到40年代末,郭欽鑒已經成為新山知名的富商,東升公司成為日後郭鶴年及其兄弟創建龐大企業王國的橋頭堡。

    郭欽鑒熱心辦教育和當地華人事務,曾任新山寬柔中學董事長和福建會館主席、新山中華公會理事,被柔佛蘇丹封為準拿督銜。他於1948年12月26日病逝,政府為紀念他對新山的貢獻,特意將市內的一條橫銜命名為郭欽鑒路。

    父母對郭鶴年影響非常大,華商韜略曾發展文章報導說: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畢業於福州協和大學,是受過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鄭女士對家族生意不管不學,卻自幼勸告孩子要有商業道德,不要崇拜物質。在世時,她曾在鐵板上刻下“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不為自己求利益,但願大眾共安寧”的金玉良言。郭鶴年非常孝順母親,說母親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人。而將郭鶴年引入商道的父親也對他有著至深影響。“由於父親是一位商人,諸如‘商業道德’、‘誠實’、‘一言九鼎’是他經常提到的辭彙,這些都對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郭鶴年說。不僅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父親也以自己的言行對兒子們進行著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本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理念,事業有成之後,郭欽鑒和他的兄弟們熱心辦學,為華人發展出力獻策。日本侵略中國之後,郭欽鑒更出任新山華僑籌賑委員會主任,和家族成員積極籌款,支援祖國。

    “糖王”的崛起

    郭欽鑒等欽字輩人物以經營糖米油鹽起家,經過幾十年的勉力經營,小有所成,草創了郭氏家族的基業。同樣是普普通通的米糧生意,傳到郭鶴年等鶴字輩手中,卻變成了一支變幻無窮的魔術棒,開創出一個神奇的新天地。

    1947年,24歲的郭鶴年隻身赴新加坡,以10萬元馬幣作資本,創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力務克公司,經營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次年,郭父去世,郭鶴年返回馬來亞新山,在母親鄭格如的建議下,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於1949年正式成立。入股者除鄭格如、郭鶴舉、郭鶴年外,還有郭鶴青、郭鶴堯(郭欽端長子)、郭鶴景(郭欽仁長子)、郭鶴新及郭鶴瑞(郭欽寶之子)等堂兄弟。該公司聯合郭家兄弟的資產,繼承了東升公司的傳統業務,經營大米、麵粉、豆類、食糖等。由於郭鶴年才識出眾,被推舉為公司的董事主席。

    1952年,由於二哥郭鶴麟參與馬共游擊隊而被當時的英殖民政府殺害,郭家受到當局的監視。在這種情況下,郭鶴年到英國暫住和考察。他悉習研究了企業經營的方法和國際貿易知識,尤其對蔗糖買賣、經營作了深入的研究,深受啟發。

    1957年,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郭鶴年敏銳地看到,隨著英國傳統經濟勢力的消退,馬來亞國內消費品市場不可避免地出現真空。馬來亞政府急需發展進口替代工業,以走上經濟獨立發展的道路。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郭鶴年毅然於1959年與馬來聯邦土地發展局合資,在檳城創辦了國內第一家煉糖廠,即馬來亞糖廠。他從泰國購入粗糖,在自己的糖廠加工後運銷到各地,並通過設在香港的商品經紀公司銷往中國。他還從古巴購進蔗糖轉賣給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在短短几年內,他就控制了馬來西亞的蔗糖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並被人們譽為馬來西亞“糖王”。

    為了徹底改變馬來西亞糖業依賴進口的落後面貌,1968年,郭鶴年向馬來西亞政府租借位於玻璃市州約1.44萬英畝的土地,開墾為種植園,種植甘蔗,並成立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從事蔗糖的種植和提煉。馬來西亞雖然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適合甘蔗生長,但卻主要種植稻米、胡椒、可可、菸草、腰果等經濟作物,很少種植甘蔗。因此可以說,郭鶴年開創了馬來西亞大規模種植甘蔗的先河。隨著甘蔗面積的擴大,郭鶴年糖廠的產量迅速增長,使馬來西亞邁出了糖業自給的第一步。

    在一般大眾的眼中,郭鶴年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與大多數商業巨子和社會名流相反,他很少在馬來西亞社交界露面,也從不擔任任何社團和團體的職位,並對時事及政府的某些政策保持緘默。即使對社會上有關他的傳聞,也從不出面加以澄清,而採取淡然處之的態度。對大眾傳媒介而言,他是一個好像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的人物。因為他幾乎從不接受記者的採訪,以至於報章雜誌上刊印的有關郭鶴年的照片,差不多都是同一個樣子,都是記者在他難得露面的幾個場合拍攝的。越是保持低調,郭鶴年的知名度反而越高——人們想知道在神秘面紗下的這位大亨的個人世界。

    實際上,郭鶴年是一個典型的商人,具有華人傳統的品德和作風。他為人隨和,和藹可親,禮貌周到,平凡忠厚,沒有豪門巨富慣有的那種霸氣,以至於在人群當中常常不為人所注意。曾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1986年,馬華公會前總會長陳群川因涉及新泛電事件而在新加坡法庭受審。法庭上出現了一位相貌忠厚、慈祥的中年人,默默地坐在眾人當中。不久,一位採訪的記者偶然與他攀談起來,當問他從事何職業時,中年人平淡而簡短地答道:“賣米的”。當後來他在法庭出面保釋陳群川時,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箇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郭鶴年。

    郭鶴年雖然擁有巨額的財富,卻生活樸素,從來不講排場。作為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的大老闆,他每次因事住店時,總是住在普通的客房。他的長子郭孔丞舉行婚禮時,以他在東南亞商界的地位和社會交往,本可以大擺筵宴,他卻寧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香港分別宴請親朋好友,每次不過20席。

    儘管郭鶴年本人並不熱衷政治功名,但卻十分注意和政界保持密切的關係。早在新加坡萊佛士學院讀書時,郭鶴年就結識了同在該校讀書,日後成為新、馬首腦人物的諸如馬來西亞前總理拉扎克·胡先·翁與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等人,為他後來與政界的往來打下了基礎。現今,他與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爾、印尼總統蘇哈托等政要都關係融洽。郭鶴年的胞兄郭鶴舉曾先後任馬來西亞駐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德國、前南斯拉夫的大使及駐歐共體首席代表和馬來西亞旅遊局主席等職。憑藉與政界的多層次、多渠道的交往,郭鶴年及其家族時刻洞悉政壇變化,以確保自己的地位和財富的穩定性。

    郭鶴年積極在經濟上支持政府的發展計畫。他在政府辦的許多國營企業中參資、參股,甚至親自出任董事長。同時,郭鶴年也積極吸納國有企業合資經營,如在玻璃市種植機構及香格里拉酒店集團中,就有馬來西亞聯邦土地發展局、回教基金局等國家法定機構的股份。通過與國家資本的結合,郭鶴年與政府建立了相互依賴、共存共榮的關係,他的企業由此得到政府政策的保護,獲利甚豐。

    看好香港及中國大陸市場

    1947年,郭鶴年以3萬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戲館街租下的一座三層老店,成立了力克商務公司,經營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創立公司次年,父親郭欽鑒逝世,郭鶴年返回馬來西亞,在母親鄭格如的建議下,於1949年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股東除鄭格如、郭鶴舉、郭鶴年外,還有郭鶴青、郭鶴堯、郭鶴景、郭鶴新及郭鶴瑞等堂兄弟。該公司聯合郭氏兄弟的資產,繼承郭氏家族企業東升公司的傳統業務,經營大米、麵粉、豆類、食糖等,排行第三、年僅25歲的郭鶴年出任總經理。成功後郭鶴年曾對外界表示:“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她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格,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此後,郭鶴年成立了馬來西亞糖廠。1954年,郭鶴年遠赴英倫進行學習和考察。除了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外,郭鶴年對期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作為世界上發展期貨交易最早的國家之一,英國已經有了金屬、穀物、塑膠、砂糖、羊毛等九個商品交易所。郭鶴年在期貨方面的學習為他在白糖市場上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馬來西亞獨立後,郭鶴年回到馬來西亞。20世紀50年代末,郭鶴年孤注一擲將郭氏家族全部資金投入到煉糖業,涉及糖的生產、提煉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1968年,郭鶴年與政府合作成立PPB集團前身—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向玻璃市州政府租下14500英畝的森林地,開墾成為蔗園。1973年,全球市場白糖價格飛漲之時,蔗園首次有了收成,這不僅為郭鶴年的煉糖業規避了風險,同時也標誌著馬來西亞的食糖開始自給自足。上世紀70年代初,郭鶴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80%的糖業市場,並通過與印尼首富林紹良合作將業務擴展到印尼。在其鼎盛時期,郭鶴年控制了國際市場上每年食糖貿易總量的1/10。1976年,郭鶴年發動了一場倒置收購行動,將玻璃市種植變為郭氏的商業艦隊,馬來西亞糖廠成為玻璃市種植(即PPB集團)的子公司。PPB集團的經營範圍開始不限於甘蔗和糖,積極向其他業務領域擴張,如通過控股PPB油棕進軍油棕種植領域,經由郭氏擁有的棕油廠加以提煉,並通過旗下的香港嘉里貿易,銷往中國等地。PPB集團也因此被譽為郭鶴年在馬來西亞商業版圖上的一顆明珠。

    隨後,郭鶴年利用在糖業所積累的資本,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之勢多元化發展,分散投資種植業、銀行業、地產業、航運業、保險業、酒店業等領域。在某一具體行業如航運業,他的做法仍是圍繞產業鏈整合展開:建立船務公司後,就建立了與之配套的船塢公司,處理船隻維修,而航運業和保險業關係密切,他又設立保險公司。

    酒店業是郭鶴年繼糖業以後又一成功投資。1971年,郭氏家族正式進軍酒店業,投下1億令吉在新加坡設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後,其分別在各國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據點,並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團。如今,郭鶴年所創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已成為國際著名的五星級酒店經營者。

    時至今日,郭鶴年的商業王國不但橫跨整個亞洲,而且擴展到巴黎、聖地亞哥、溫哥華、智利等地。公開資料顯示,以郭鶴年為首的郭氏家族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香港等5個國家和地區對豐益國際、馬國際船務(3816.KU)、南華早報集團(SCMP,)、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擁有控股權或投資,合計持有市值近1500億港元

    郭鶴年商業基地的轉移較為清晰:在出生地馬來西亞發家後,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期,他將商業基地轉移到新加坡,標誌就是他在那裡建立起第一個香格里拉酒店,將他平生創立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務公司易名為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作為在新加坡活動的基地。70年代中期,郭鶴年又開始以香港為基地鞏固自己的商業帝國—80年代,成為香港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90年代,從英國人手中收購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成為舉足輕重的傳媒大亨。郭鶴年後來在談到對香港的印象時曾表示:“我1975年剛來香港,頭三四年都是在馬來西亞和香港之間來來往往,1978年起就長住這裡了、喜歡這裡了。作為華人生意場,全世界就沒有第二個地方可以跟香港比,這裡真正是一個設立生意總部的好地方。香港的法治好,政府管理有方,很少插手企業運作。”

    郭鶴年在接受《大公報》訪談中表示:“我的心分成兩瓣,一瓣是愛我生長的國家,一瓣是愛我父母生長的家鄉。”他的投資重點將轉向中國內地。

    郭鶴年與中國內地的第一次正面交往始於一場白糖貿易戰。上世紀60年代,印尼黃仲涵家族的產業被印尼政府接管沒收後,亞洲糖業便無能執牛耳者,中國外貿部看準了這一機會,以政府作後盾,把大量的中國食糖輸入馬來西亞銷售,以求長期占領這個市場。一時間,一艘艘貨輪從中國駛來,卸下大批的白糖,然後以排山倒海之勢傾瀉到馬來西亞市場。這一攻勢讓郭鶴年措手不及,由於中國糖價格更便宜,郭鶴年的白糖被積壓在倉庫里。面對此狀況,郭鶴年從印度輸入白糖,以更低廉的價格奪回了失去的陣地。最終,郭鶴年戰勝中國糖,奠定了其糖王的地位,從此以後,他稱霸亞洲糖業30餘年至今。通過這場白糖貿易戰,中國政府與郭鶴年結緣。此後,中國方面通過在香港的商業機構與郭鶴年合作經營食糖生意,並且委任其作為中國相機、顏料以及電冰櫃在馬來西亞的總代理。

    1983年,郭鶴年與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礦進出口總公司在北京海淀區建起了中國內地的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郭鶴年斥資5.3億美元與經貿部在北京合資興建“中國國際貿易中心”;80年代末期,絕大多數外資因政治因素放緩投資中國,郭鶴年反其道而行,在中國投下數以十億計的巨資,使他成為馬來西亞企業進軍中國的開路先鋒。郭鶴年對此的看法是:“危機就是機會。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對時勢的敏感與警覺。”

    與李嘉誠、李兆基等耳熟能詳的頂級富豪相比,郭鶴年顯得異常低調,即便是控股《南華早報》後,他仍然不改其一貫作風—對任何訪問都一概拒絕,想多了解一點他私人及家庭的事情絕非易事。最令人稱奇的是,在收購香港無線後,如此重大的舉動照例說要舉行記者招待會,然而郭鶴年父子自始至終沒有在新聞界露面,這更增加了郭鶴年的神秘色彩。

    如今郭鶴年已年過80,用他的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舊社會的說法,現在,九十歲才是古來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戰。”

    1.擁有一批強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經理人才,並與屬下的各級員工密切合作,為公司奮鬥。

    2.公平及誠實。領導人應以公平及誠實的態度與所有人交往,平時以禮待人,講究信用,將會建立良好的聲譽。一旦面臨困境時,將會得到貴人協助。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須不斷向前劃,否則,一停下來便可能倒退。因此,我們不能停下來,必須不斷向前、不斷尋找機會。

    人生在世,有兩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奮鬥,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時,也要幫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們。這樣社會才會和諧、穩定和進步。

    危機就是機會。

    員工能否對公司有歸屬感,與領導者本身是否公平對待員工,以及給予他們怎樣的報酬息息相關。

    晚年的郭鶴年是公益事業的積極倡導者。2005年1月,郭鶴年通過其嘉里糧油(中國)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從2005起,一連五年為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每人每學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學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2013年10月5日,郭鶴年宣布向廈大馬來西亞分校捐贈1億馬幣(約合人民幣2億元),建設廈大馬來西亞分校的圖書館大樓。該樓為校區主要大樓之一。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郭鶴年家族祖籍福建福州,郭鶴年父親欽鑑早年從中國來到馬來西亞南端謀生,曾當過店員,開過咖啡店,其後創辦東昇公司,轉營米糧及糖的生意。

  7. 2022年6月15日 · 香格里拉創辦人郭鶴年出生於馬來西亞,他擁有五個哥哥。據說當時24歲的郭鶴年前往新加坡,並以10萬元馬來幣作本成立公司。直至1957年,據了解馬來西亞脫離了英國而獨立,郭鶴年當時則注意到當時一個發展機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