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鄭和下西洋中成果之一是「全面考察此洋沿岸」,1621年印刷複製的海圖,這些航海圖解指南並非照比例繪製,而是用羅盤方位標注大港之間的路線,全以「按某某方位,經某某時間單位」方式表示。

  2. 鄭和下西洋中成果之一是「全面考察此洋沿岸」,1621年印刷複製的海圖,這些航海圖解指南並非照比例繪製,而是用羅盤方位標注大港之間的路線,全以「按某某方位,經某某時間單位」方式表示。

  3. 鄭和下西洋略圖. 睦鄰外交,即與海外諸國建立起友好關係,是鄭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目的。 作為東方的泱泱大國,中國很早就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世界秩序觀,即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是禮義之邦,而周圍則是落後的蠻夷之地。 因此中國應該安撫四夷,並承擔起對他們教化、開導和幫助他們發展的責任,也就是所謂「宣德化而柔遠人」。 明初的統治者也是本着這種觀念,來制定對外政策。 派鄭和下西洋就是希望在海外樹立起中華禮義之邦的形象,表達明朝政府的友好誠意,從而達到與海外諸國「同享太平之福」的目的。 鄭和船隊在西洋各國的確做了廣泛的貿易活動,促進了中國與西洋諸國的物資交流,但拓展貿易似乎不是鄭和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

  4. 2023年12月22日 ·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謂「西洋」)=====================================================...

  5. 2024年7月13日 · 最后一次, 宣德 八年四月回程到 古里 时,郑和在船上因病过世。. 明代故事《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和明代杂剧《 奉天命三保下西洋 》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 爪哇 、 苏门答腊 、 苏禄 、 彭亨 、 真腊 、 古 ...

  6.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

  7. 2024年4月15日 ·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

  8. 2019年2月7日 · 鄭和的前三次下西洋(公元 1404 年、1408 年和 1409 年)沿用了更熟的貿易路線。 他取道東南亞,沿著越南海岸航行,在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停留,然後繼續,穿過馬來群島和馬六甲海峽,穿過東印度洋到達印度和鍚蘭。

  9.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

  10. 鄭和七下西洋的航線圖. 《國家地理雜誌》 關於鄭和. 在中國古代航海史上,鄭和(1371-1433)幾乎成了一個神話式的人物。 鄭和是一個穆斯林,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於雲南,時逢元明兩朝更迭之際。 洪武十四年(1381年),其父在戰亂中喪生,鄭和亦被入滇的明朝軍隊擄掠,閹割之後被分發到燕王朱棣藩邸中服役。 燕王朱棣後來成為明王朝的第三任皇帝—永樂帝。 在其後的24年內,鄭和在永樂帝麾下步步高升,成為朝廷中甚有勢力的宦官,最後獲任命統率明朝龐大的船隊遠航海外。 史無前例的遠洋航海活動. 鄭和船隊第一次下西洋時在明永樂三年 (1405年),所率部眾27,000餘人,歷經今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斯裡蘭卡和印度後,於1407年10月返抵南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