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4年7月19日 · 維克多·馬里·雨果 (法語: Victor Marie Hugo , 法語: [viktɔʁ maʁi yɡo] ( ⓘ ) ,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國 浪漫主義 文學的代表人物和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 法國文學 史上卓越的作家。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 所有重大事變 。 一生創作了眾多 詩歌 、 小說 、 劇本 、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 代表作有《 鐘樓怪人 》、《 九三年 》和《 悲慘世界 》等。 在法國,雨果主要以詩集紀念,如《靜觀集》和《歷代傳說》。 他創作了4000多幅畫,積極參與許多 社會運動 ,如 廢除死刑 。

  2. 维克多·马里·雨果(法語: Victor Marie Hugo,法语: [viktɔʁ maʁi yɡo] ( ),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 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和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

    • 概览
    • 人物经历
    • 个人生活
    • 创作特色
    • 人物评价
    • 后世纪念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维克多·雨果( 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他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巴黎举行国葬。

    雨果的创作历程长达60余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早年经历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Besançon)的一个军官家庭,其父勃鲁都斯·雨果为拿破仑麾下的一位将军。 从中学时代,雨果爱好文学创作,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便开始写诗。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1819年,雨果与诗人维尼等人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1822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获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相继出版《新颂歌集》和《颂诗与长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此期间,还发表两部中篇小说《冰岛魔王》与《布格·雅尔加》。 1823年,随着自由主义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态度发生改变,他与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人组成“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锋芒渐露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Cromwell)写了长篇序言,即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他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对照原则。这篇序言则成为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30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七月革命后,雨果也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低迷时期

    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Academie française)。 1843年,雨果创作的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在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而遭到失败。 1845年,雨果被路易·菲力浦封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 1848年二月革命后,雨果逐渐走向共和的立场。在总统选举中,雨果投票支持拿破仑三世。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大肆进行镇压,雨果被迫流亡国外,达19年之久。流亡期间,雨果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不断地创作文学作品对拿破仑的独裁政权进行斗争。 1852年,雨果出版了一本辛辣嘲笑拿破仑三世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同时还撰写了揭露政变过程的小册子《罪恶史》。 1853年,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问世。《惩罚集》充满革命气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鼓舞爱国志士反纳粹的斗志。 1856年,雨果出版了诗集《静观集》,诗集中概括了雨果在1830年~1855年间的思想感情。 1861年11月25日,雨果写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封信已经选入了中国多个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

    婚姻

    1819年4月,雨果和阿黛尔·富歇相恋。 1822年10月12日,雨果与阿黛尔在巴黎结婚。二人婚后育有二子二女:1823年7月16日,阿黛尔生一子,但不幸夭折。1824年8月28日,长女莱奥波尔迪娜出世,1843年她和新婚丈夫在度蜜月途中双双溺亡。1826年11月2日,长子夏尔·雨果出世。1828年10月21日,次子弗朗索瓦—维克多出世。1830年7月28日,次女阿黛尔出世。

    恋爱

    1832年,30岁的雨果与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邂逅,并坠入爱河,朱丽叶·德鲁埃每天都要给雨果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7岁去世,50多年从未间断,共写了将近两万封的书信,近18000封信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

    作品主题

    雨果一生的创作时期长达六十年之久,是个多产的作家,也是个多产的诗人。他前期的创作,基本上是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过改良社会,解决矛盾。后期创作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因素。 创作主调: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艺术手法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 雨果的早期创作先受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后来逐渐摆脱。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质变——转向了民主主义,并举起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大旗。 《〈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的创作进入第二时期的标志,他在这篇序言中正式与消极浪漫主义决裂。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增长着。另一方面,这种思想还具有不彻底性。三十年代后期,雨果的思想和创作开始发生危机,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危机才结束。 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雨果的最后一个时期,创作仍然是以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一方面,它们在革命事业中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消极性更为明显了。 诗作方面: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境界。 小说方面: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剧作方面: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运用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盾的戏剧效果。 画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画、人物画、风景画。描绘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内心的思绪,而以水墨画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间,海成了雨果绘画的主题。 雨果的作品冗长,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离题、重复、无用的发挥,例如《悲惨世界》预计写六卷,最终却写了十卷。全面兼顾也是他的特点。语言方面,形容语往往出人意外,或者雨果将具体的形容词与抽象的名词相结合,或者相反,或者形容词具有新含义,而是人则是这种含义的创造者。名词具有新的作用,他有损于动词的作用:抽象名词用来描绘;反过来,思想和概念通过比较和具体意象的中介表达出来。由此产生新的双字和闻所未闻的连接。这种词语由于构成作家的基本词汇并被反复运用而变得纠缠不休。 雨果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特点:描写经过夸张的、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节。他的主人公或者是作出了极其英雄的行为,或者是做出了极其残暴、卑劣的行为。他们的性格特点都经过夸张。情节也是非凡的。矛盾一个紧接一个而来,又充分运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雨果的创作是他关于对比的美学见解的实践。他喜欢显著的对比。作品的环境描写就离不开这个原则。 雨果善于描写巨大的场景和巨大的事件,例如滑铁卢战役等。同时作者喜欢在作品中站出来书写自己的主观感受,他充满激情的表现自己的爱和憎,从而引发读者共鸣。 积极浪漫主义运用非凡话、夸张、强烈的对比构成情节,和消极浪漫主义有本质的不同。雨果的作品在非凡的形象和实践中再现典型的性格和现实现象的社会历史实质。它从本质上反映现实,反映作者的进步理想。 雨果善于巧妙地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方法。在他的浩瀚的浪漫主义巨著中,就有真实的典型人物,有时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方法塑造一个人物。

    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唯一的一位”。(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评)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

    “雨果是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评)

    “雨果是力量的化身,只需探讨一下在他周围出现的那些诗人,为了能在他身边站稳脚跟,不得不另辟蹊径,便足以估量出他的价值来了。”(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评)

    “雨果的创作技巧不同凡响,对他的天才并无妨碍。”(法国作家于勒·勒纳尔评)

    雨果是这样一个罕见的人,他永远以自由为本,犹如自由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源。(法国作家阿兰评)

    雨果年

    法国将2002年定为“雨果年”,专门成立了“雨果全国纪念委员会”,法国的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将携手合作,全年不间断地在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

  3. 2024年4月3日 · 維克多·雨果( 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 浪漫主義文學 的代表作家, 人道主義 的代表人物, 法國 文學史上卓越的 資產階級 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 法蘭西 的 莎士比亞 ”。. 一生寫過多部 詩歌 、 小説 、 劇本 ...

  4. 雨果 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國的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代表作有《 巴黎聖母院 》、《悲慘世界》、《笑面人》、《「諾曼第」號 ...

  5.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國 作家 ,19世紀前期積極 浪漫主義文學 的代表作家, 人道主義 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 法蘭西 的 莎士比亞 ”。. 一生寫過多部 詩歌 、 小說 、 劇本 ...

  6. en.wikipedia.org › wiki › Victor_HugoVictor Hugo - Wikipedia

    Victor-Marie Hugo, vicomte Hugo (French pronunciation: [viktɔʁ maʁi yɡo] ; 26 February 1802 – 22 May 1885), sometimes nicknamed the Ocean Man, was a French Romantic writer and politician. During a literary career that spanned more than sixty years, he wrote in a variety of genres and forms.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