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_蘇軾古詩_全文_心得_解釋_作者_註釋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代·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 ...

    • 阮籍

      阮籍 阮籍 (210~263),三國魏詩人。 字嗣宗。陳留(今屬河 ...

    • 憂思

      憂思1 / 1頁類型:憂思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 ...

    • 蠶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

  2.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蘇軾_漢語網. 朝代: 宋代 作者: 蘇軾. 同類型的詩文: 古詩三百首 小學古詩 西湖 寫雨 寫景. 原文.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瀲滟 (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③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④空濛:細雨迷茫的樣子。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讚美西湖美景的七絕,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其中第二首廣為流傳,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後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第一首一般選本不收錄,其實這首詩也寫得不錯,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兩首對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寫詩時的思想感情。

    •作品名稱: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作品別名:飲湖上初晴後雨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處:《全宋詩》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⑴

    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⑵,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⑶。

    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詞句注釋

    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 ⑵朝曦:早晨的陽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⑷瀲灩: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 ⑸空濛:細雨迷濛的樣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⑺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白話譯文

    其一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並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鑑賞。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文學賞析

    其一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註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鹹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的首句“艷”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後來轉陰,入暮後下起雨來。而在善於領略自然並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餘,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像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像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於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於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名家點評

    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評第二首後二句:“遂成為西湖定評。” 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稱第二首詩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名篇”。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3. 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 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

  4. 其一 [ 編輯] 朝曦迎客 豔 重岡, 晩雨留人入醉郷。 此意自佳君不會, 一杯當屬水仙王。 (原註:湖上有水仙王廟。 其二 [ 編輯]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粧濃抹總相宜。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 公有領域 ,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分類 : . 50% 蘇軾. 北宋. 千家詩.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宜雨宜晴”二句:蘇軾《飲湖上初晴後》詩:“水光激灩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此化用其句。“尾尾相銜畫舫”二句:描寫遊人之盛。

  7.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蘇軾_漢語網. 朝代: 宋代 作者: 蘇軾. 同類型的詩文: 贊美 西湖 美景. 原文.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譯文.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略到。 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注釋. 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 ⑵朝曦:早晨的陽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