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6日 · 根據港九工會聯合會(現稱「香港工會聯合會」)估計,共有19個行業因制水而減產或停產,另有20萬名工人遭減薪。 此外,酷熱天氣加上缺水更導致疾病蔓延,1963年6月28日,香港出現第一宗霍亂個案,年底時,個案更升至115宗。

  2. 2021年5月12日 · 東江水輸港 解決香港制水困擾. 期間為解香港燃眉之急,港英政府亦與廣東省達成共識,用輪船從珠江區運載淡水到港,以緩解香港旱情。 兩星期後,第一艘前往大陸取水的輪船「伊安德號」回程抵達荃灣德士古碼頭,卸下310萬加侖淡水。 1963至1964年間,14艘油輪從珠江不斷運載淡水到港。 同年年底,傳來兩個好消息。 一是大嶼山石壁水塘啟用,歷時8年建造,耗資兩億,儲水量54億加侖,是當時香港容量最大的水塘;二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拍板供水予香港之計劃,並指示工程建好後,逐步收回工程建設投資費用,水費亦訂在每噸收人民幣一角。 1960年代香港飲用水短缺,當時港英政府構思興建兩條堤壩將島嶼連接起來,建成了船灣淡水湖。 1960年11月動工,68年啟用,船灣淡水湖儲水量可達1.7億立方米。

  3. 在香港,因淡水資源短缺,在歷史上曾經實行的限量用水措施叫做制水。 實行方式包括限時供水、單雙日供水、 自來水 改由 街喉 提供等。 在最後一種情況下, 住宅 食水停止供應,有需要居民要付出時間 排隊 輪候、用體力把食水帶回家。

  4. 2022年2月18日 · 60年代香港水荒嚴重 政府實施制水. 香港在地理上三面環海,缺乏自然河流及湖泊,上世紀中人口膨漲,淡水短缺,上一代人經常承受制水之苦,情況在60年代最為嚴重。 1962年底,香港經歷了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旱災。 由於當時港人用的水,主要由雨水收集,降雨量不足,水塘儲水量跌至新低,僅足夠全港市民用一個月多些,港英政府無可奈何實施制水。 許冠傑的《制水歌》,唱出昔日社會缺水的不便及市民心聲。 (網上截圖) 每4日供水1次 排隊取水成集體回憶. 初時每日有限度供水3個鐘,後來時間愈縮愈短,每4日才供水1次。 為免屋企陷入水荒,每次水車到,市民都會全家總動員,端出水桶、水煲、水壼、面盆、電飯煲、甚至漱口杯,總之能夠盛水的器皿都拿出來,排隊取水成為那年頭的集體回憶,因爭水而起的爭拗經常出現。

  5. 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萬宜水庫. 香港供水 現時由 水務署 負責,香港除了本身的 儲水庫,主要是鄰近 廣東省 提供 東江 水。. 2017年,香港的總用水量達12.58億立方米。. 其中,本地集水區收集的雨水佔26%,從廣東輸入的東江水佔52%,沖廁用海水佔22%。. [1 ...

  6. 在香港,因淡水資源短缺,在歷史上曾經實行的限量用水措施叫做制水。 實行方式包括限時供水、單雙日供水、 自來水 改由 街喉 提供等。 在最後一種情況下, 住宅 食水停止供應,有需要居民要付出時間 排隊 輪候、用體力把食水帶回家。

  7. 2024年8月28日 · 香港飲水工程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60年代初,香港因淡水資源缺乏而實施了最嚴厲的制水措施,每4天供一次水、一次4小時,「樓下閂水喉」,可謂當時在坊間最具代表香港六十年代一句流行的口頭禪。. 於制水年代,香港市民為如何取水、節水、可謂使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