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骨灰》是白先勇後期的短篇小說,1986年12月首刊於《聯合文學》第26期,後來收錄於小說集《紐約客》中。 這篇小說涉及的時空橫跨約五十年,包括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到兩岸分裂時代,涉及華人在大陸、台灣與美國三地的遭遇,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說中,跨度最大的小說。 [1][2][3] 內容簡介. [编辑] 主角罗齊生(小說的第一人稱「我」)一家居於 上海 徐家匯。 1949年春天,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數學教授的父親罗任平命母親攜帶他跟隨大伯一家先到臺灣,父親打算與哥哥等待學期結束再南下會合。 不料共軍很快便控制上海,齊生一家無奈的分隔了三十年。 1965年,齊生留學美國,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工程博士,他和父親通了六封信便中斷了。

  2. 骨灰是白先勇後期的短篇小說,1986年12月首刊於《聯合文學》第26期,後來收錄於小說集《紐約客》中。 這篇小說涉及的時空橫跨約五十年,包括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到兩岸分裂時代,涉及華人在大陸、台灣與美國三地的遭遇,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說中,跨度 ...

  3. 骨灰》是先勇后期的短篇小说,1986年12月首刊于《联合文学》第26期,后来收录于小说集《纽约客》中。 这篇小说涉及的时空横跨约五十年,包括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到两岸分裂时代,涉及华人在大陆、台湾与美国三地的遭遇,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中,跨度 ...

  4. 2021年5月6日 · (作品:《骨灰》,白先勇 ,收录于《纽约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此身虽在堪惊! ”鼎立表伯的叹息里,透出这个老人历经劫难后大难不死的侥幸。

  5. book.douban.com › subject › 4114544骨灰 - 豆瓣读书

    白先勇,原籍江蘇南京市水西門,祖先到西粵當官而移居廣西,白先勇於一九三七年生於廣西桂林。. 抗戰時期先后在重慶、上海、南京居住過。. 一九四八年,白先勇到香港,先后在九龍塘小學和喇沙書院就讀,后赴臺灣。. 一九五六年高中畢業后,進入臺灣 ...

  6. 2012年11月13日 · 骨灰》——白先勇. 来自: 沙漠里的一条腿 (要有身为社畜的自觉) 2012-11-13 10:02:33. 父亲的骨灰终于有了下落。 一九七八年哥哥摘掉帽子从黑龙江返回上海,便开始四处打听,寻找父亲的遗骸了。 他曾经数度到崇明岛去查询,可是不得要领,那边劳改农场的领导已经换过几任,下面的人也不甚清楚有过罗任平这样一个人。 “文革”期间,从上海下放到崇明岛劳改的知识分子,数以千百计,父亲在交通大学执教,虽然资格很老,但只是一个普通数学教授,还称不上“反动学术权威”。 他在崇明岛上的生死下落,自然少有人去理会。 那个年代,劳改场上倒毙一两个年迈体衰的知识分子,大概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哥哥奔走年余,父亲的骨灰下落,始终石沉大海。

  7. 骨灰. 作者: 白先勇. 類別:現代小說. 字數:12.18萬字. 《骨灰》是白先勇自選的十七篇短篇小說:《金大奶奶》《我們看菊花去》《悶雷》《月夢》《黑虹》《小陽春》《青春》《那晚的月光》《香港——九六〇》《上摩天樓去》 《安樂鄉的一日》《歲除 ...

  8. 父親在崇明島上勞改了八年,是一九七六年初去世的,離四人幫倒臺,只差幾個月的光景。哥哥信上說,按規定,骨灰保存,時限是三年;三年一過,無人認領,便會處理掉,因此他焦急萬分,生怕年限一到,父親的骨灰流離失所,那麼便永無安葬之日了。

  9. 骨灰》是白先勇自選的十七篇短篇小說:《金大奶奶》《我們看菊花去》《悶雷》《月夢》《黑虹》《小陽春》《青春》《那晚的月光》《香港一九六 》《上摩天樓去》 《安樂鄉的一日》《歲除》《思舊賦》《秋思》《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夜曲

  10. 2018年4月30日 · 这次Chinese Critical Reading课堂上介绍的正是白先勇先生的《骨灰》,黄生,一位七十多旬的老教授,一头白发,但讲起课来却栩栩如生,操着一口港普,张口更是逗乐全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