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4日 · 麥炳榮、于素秋夫婦合作的作品不多,離開娛圈已久的他們,如今同埋美國的靜土。 一代著名刀馬旦及武俠女星于素秋於美國時間5月12日因吸入性肺炎離世,享年89歲。

  2. 于素秋美國出殯與麥炳榮同埋靜土 孻仔麥耀文:現感覺家是空盪盪

  3. 2023年8月11日 · 麥炳榮、鳳凰女兩作品為匯演劃上句號. 其後登場的龍嘉鳳劇團先以傳統例戲《六國大封相》一展班底實力,另帶來唐滌生名劇《白兔會》,以及《龍城虎將震聲威》和《蓋世雙雄霸楚城》兩齣喜劇,在中秋佳節與觀眾同度歡愉的晚上。 春暉粤藝工作坊則以《大鬧廣昌隆》打頭陣,另選演已故名伶麥炳榮、鳳凰女的戲寶《鳳閣恩仇未了情》和《百戰榮歸迎彩鳳》,喚起觀眾的集體回憶。 壓軸亮相的金龍劇團會將三齣熱鬧惹笑的粤劇搬上戲棚舞台,包括《金鳳銀龍》,麥炳榮、鳳凰女作品《刁蠻元帥莽將軍》和《痴鳳狂龍》,以大團圓結局為是次粤劇戲棚匯演劃上句號。 粤劇名伶龍貫天分享戲棚演出的見聞逸趣.

  4. 2017年5月16日 · 于素秋後與粵劇名伶麥炳榮於1966年結婚,婚後自此息影,且移居到美國生活,過生兒育女、弄孫為樂的安逸生活。

    • 長安街——光影重構《紫釵記》(1959)
    • 功架門——電影鏡頭下的粵劇功架
    • 導賞門——6位粵劇電影導演的拍攝手法

    展覽的打卡位就是這條特意設計的「長安街」,資料館透過光雕投影技術,重構《紫釵記》(1959)中〈燈街拾翠〉的賞燈場景,而唐滌生所撰的唱詞亦會投射於花燈上。遊覽繽紛璀璨的長安街後,大家便會踏進「功架門」及「導賞門」,進一步了解粵劇電影。

    自小伶影雙棲的輝哥表示,粵劇於50年代的香港開始沒落,紅伶芳艷芬因結婚退下來,薛覺先及紅線女等堅拒把粵劇由舞台搬上銀幕,但同時亦有不少小生花旦轉戰粵劇電影。「50年代粵劇電影興起,很多踏慣台板的大戲演員都轉戰大銀幕,例如麥炳榮和鳳凰女組織班霸大龍鳳劇團,亦有譚蘭卿和林家聲,演出很多著名劇目如《百戰榮歸迎彩鳳》、《鳳閣恩仇未了情》等,令粵劇表演漸漸轉型,最高峰時一個月上映16部粵劇電影。」 輝哥特地翻看了過百部粵劇電影,為「功架門」精選12部電影節錄片段,向年輕人展示大老倌的傳統粵劇功架。其中他特別推介《打死不離親兄弟》(1962),「主角麥炳榮一氣呵成地演唱整首曲,不經剪接,大家可看到他的專業造詣。」

    傳統粵劇與電影融合,以實而不華的電影場面調度及剪接,配合唱、做、唸、打的藝術手段,以及化妝、服飾、道具和鑼鼓等元素演繹故事情節,並把不同年代粵劇名伶的獨特唱腔、做手、功架等保存下來,Sam也覺得演員在導演鏡頭下別有一番風采。「粵劇演員以往多在台上演戲,需要大動作和誇張表情,而觀眾總是坐得比較遠;粵劇電影有鏡頭特寫,舉手投足都變得細膩,我們也可以近距離欣賞他們的技藝」。 展區分別介紹6位粵劇電影導演的作品,特別難得是看到陳皮、龍圖、蔣偉光、珠璣、李鐵、黃鶴聲等多位導演珍貴的生活與工作照片。大銀幕播放的粵劇電影精選片段,每段都配以Sam的專業導賞,為觀眾逐一解構導演的拍攝手法,包括鏡頭、燈光及場景運用等。而在一樓大堂更會播放影壇前輩的訪問片段,探討他們對粵劇電影的看法。 是次展覽帶大家以電影眼光...

  5. 2021年9月19日 · 很難得出席這次的活動,太平館餐廳是自己師父麥炳榮經常到訪之地。 在一九八四年,師父約自己來太平館飲茶,本以為是普通見面,結果在師父移民後,這次聚會竟成為最後一面。

  6. 2018年10月14日 · 撰文:李偉民. 【文章原刊於 01撐場 ,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做資料搜集,見到一大堆有關「大戲」戲院的恐怖故事,憑空杜撰,把這些消失了的文化空間,妖魔鬼化:什麼上環高陞戲院後面有「雞人表演」,即小孩子被人斬手斬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