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学龄人口是指新增加人口中应进入就学年龄的人口。 世界各国规定的学龄起讫不一,一般都以 6 岁或 7 岁为学龄起点,直到十六七岁。 其中,6 岁或 7 岁到11 岁或 12 岁为小学年龄组,作为确定普及和发展小学教育的依据;十一二岁到十六七岁为中学年龄组 ...

    • 生理发育的剧变
    • 逻辑思维的发展
    • 情绪和情感特点
    • 个性的形成

    少年期的生理变化呈现急骤发展的趋势。人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过程不是等速的,其中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1年,另一个就是少年期,在科学上称之为“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其他时期生理发育的速度则比较平缓。少年期生理上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又是十分显著的。归结起来主要是3大变化:①外形变化。童年期个体身高平均每年增长3~5厘米,体重增加在5千克以下。到了少年期个体身高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多的可达10~11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5~6千克,突出的可达 8~10千克。身高、体重的变化对少年期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增强了“成人感”与“美感”。但机体的迅速成长往往使心理发展暂时跟不上,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失去平衡,看起来给人以“拙笨”的感觉。②体内功能的增强。脑的发育约在13~14岁逐渐趋向成熟,这为联想、推论、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提供了生理机制。但少年期神经活动功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性较高,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转换也较快,于是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的调节作用会出现暂时的不平衡,而使少年容易激动。在少年期高级神经活动从第一信号系统(形象信号系统占优势)转向第二信号系统(语词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这就为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观念及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③性发育成熟。所谓性成熟期,即性腺功能开始发生作用的时期。女性的性成熟标志是出现月经初潮,一般为13~15岁;男性的性成熟标志是首次遗精,一般为14~16岁。性成熟现象首先引起身体外部的一些生理变化,如男孩变声,女孩乳腺的形成等,即所谓第二性征。性成熟现象也引起少年心理上的变化。少年意识到自己向成熟过渡,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此时也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等。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婴儿出生时心脏的平均重量约为20—26克,10岁时心脏增长是出生时的6倍。到了青春期,心脏迅速生长,重量可达出生时的10—12倍。9—10岁时血管发育超过心脏的发育;

    心脏排出的血量少,而血管内径大,血液流动阻力小,所以血压较低,一般为100/65毫米汞柱,脉搏为84次/分。到了14—15岁时,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纤维已发育健全,能有效地调节心脏的活动,同时心脏的密度增加、心肌纤维更有弹力。

    少年期一般为初中学习阶段。与小学相比,学习内容和方法起了质的变化。新的教学活动向少年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要求他们系统地掌握几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并自觉地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和证明,由此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于是,少年的认识活动、特别是思维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新的特点:①少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导形态,但具体形象成分在其思维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少年的思维与儿童的思维不同,童年期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在少年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成分已经占有相对的优势。少年的思维也与青年的思维不同。在少年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思维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到青年初期,个体的抽象逻...

    少年在情绪和情感上呈现成熟前动荡不定的状态:①情绪和情感比较强烈,带有明显的两级性。这主要是由于在少年期性腺功能开始呈现,性激素的分泌会通过反馈增强下丘脑部位的兴奋性,使下丘脑神经过程总的趋势表现出兴奋性的亢进,导致与大脑皮层原有的调节控制能力发生一时矛盾,从而使大脑皮层与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这种状态是少年情绪和情感两极性突出的生理原因。因此不少心理学家把少年期形象地说成急风暴雨的时期。②情绪和情感的内容、形式十分丰富而复杂。少年有了各种高级情感,如道德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友谊感、理智感和美感,但这些情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他们很热情,也重感情,既可保持一定的心境,又容易激动,激情常常占有相当的地位。③对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尽管在逐步提高,但有一个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少...

    我意识的发展

    少年对人的内部世界、内心品质发生了兴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自己,还逐渐学会较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评价能力还不高,还不稳定,尤其是很难通过现象揭露行为的本质,很难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品德的发展

    少年的道德思维水平逐步发展,但对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和人生观等都还不很明确。他们之中,道德认识水平较高且言行一致的有一些,道德认识一般、道德行为也表现一般的占多数,言和行的水平都很低,或有较高的道德认识而没有相应的道德行为的是极少数。多数人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少年期形成的。世界观的萌芽应当看作是少年道德意识发展上的一个新的标志。

    性格的发展

    少年的性格处于形成阶段,对现实(社会、人际关系、工作、个人等方面)逐步地形成较稳定的态度,但还存在动摇性;性格意志特征不稳定,意志力尽管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探索与冒险混同起来,性格的理智特征以及思维品质的差异性在逐步明显化,但仍然有一定的可塑性。

  2.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在人口统计上一般将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0-14岁为少年儿童人口,15-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 性质为分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资讯 采购 百科

  3. 中期人口统计方面,基本上类似人口普查的家访形式,只会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从而推算出香港人口的基本资料和特征。 于2006年的中期人口统计,抽样住户的比例为10%。

  4. 中文名.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作 用. 反映一定时点上人口年轻或年老化程度.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 由于生育水平的不同,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出生率低,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低;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国家出生率高,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则高。 [1] 参考资料. 1 吴忠观.. 人口科学辞典..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编辑次数: 5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寒927. ( 2022-06-20 ) 出错了,请稍后重试哦~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是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其水平高低反映一定时点上人口年轻或年老化程度。 少年儿童人口通常是指14岁以下的人口。

  5. 联合国公布的所有有关青年的统计数字,例如联合国系统出版的关于人口统计、教育、就业和 医疗卫生 的年度 统计年鉴,均依据以上定义。 因此,根据以上定义,儿童是指那些年龄不足14岁的人。

  6. 2011年611日在增城发生的社会事件. 2011年611日晚,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发生聚众滋事事件,一度造成现场交通堵塞和场面混乱,现场多辆车辆被损坏。. 对此事件,广州市委、市政府和增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聚众滋事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